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稻曲病效果研究
2017-04-19姚成东叶爱青
姚成东++叶爱青
摘要 进行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975 mL/hm2兑水675 kg/hm2,分别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对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最好,第1次施药42 d后调查平均防效达到90.68%,好于或明显好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15%氯啶菌酯乳油;稻曲病;防治效果;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16-02
近年来,桐城市中晚期水稻连年发生稻曲病,根据安徽省植保总站的安排,在中稻上开展了由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稻曲病试验,以验证15%氯啶菌酯乳油对水稻稻曲病的预防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示范田设在桐城市范岗镇晓棚村一种植大户中稻田,面积为9 600 m2,前茬为冬闲田,肥力中等,马肝土,pH值6.6。水稻栽插前,基施45%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后期未施追肥。5月9日播种,6月8日移栽。试验期间各小区水肥管理等均相同,后期田间管理方法与水稻生产实践一致[1-4]。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一季中稻,品种为广两优香66(两系杂交稻)。
试验药剂为15%氯啶菌酯乳油,由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12.5%井·蜡芽菌水剂,由上海农乐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15%氯啶菌酯乳油750 mL/hm2,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用药1次;处理2:15%氯啶菌酯乳油750 mL/hm2,分别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处理3:15%氯啶菌酯乳油975 mL/hm2,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用药1次;处理4:15%氯啶菌酯乳油975 mL/hm2,分别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处理5:12.5%井·蜡芽菌3 000 mL/hm2,分别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CK:空白对照,喷清水[5-8]。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均为140 m2,小区间应筑起小埂。
示范区面积为7 080 m2,单一处理,不设重复。8月4日破口前7~10 d各处理进行第1次施药,8月12日于破口期进行第2次用药。施药方法为将药剂用水溶解至所需浓度后使用。应用手动喷雾器喷洒,全株常量均匀喷雾,用水量675 kg/hm2。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调查时间与方法。于9月15日(水稻黄熟期)每小区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邻5丛,共调查25丛,调查记录总丛数、总株数、病穗数和病级,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1.4.2 药效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00
注: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4.3 理论产量测定方法。每个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5丛,调查每点的有效穗数,再随机取100穗调查每穗实粒数,测定千粒重,计算每个处理的平均产量。
1.4.4 气象记录。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分别见表1、2。
2 结果与分析
2.1 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稻曲病试验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4与处理5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分别为90.68%、85.92%;优于处理2,差异极显著。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于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用量为975 mL/hm2时比用量为750 mL/hm2防效好。处理1与处理3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4防效明显优于处理1
与处理3,且差异极显著,示范区防治效果与处理4相当,为90.31%。表明处理4(15%氯啶菌酯乳油于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是最优防治方案。
2.2 理论产量测定
10月5日理论测产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处理4与处理5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分别是12.97%、11.77%;处理2、3居次,增产率分别为8.71%和6.47%;处理1增产率为4.53%,为各处理中最低。由此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975 mL/hm2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最明显[9]。
2.3 安全性观察
根据试验期間对各处理的安全性观察,15%氯啶菌酯乳油各处理对水稻生产发育并未表现出明显危害,说明具有一定安全性。
3 结论与讨论
15%氯啶菌酯乳油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体使用技术是用15%氯啶菌酯乳油975 mL/hm2兑水675 kg/hm2分别在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喷药时要细水喷雾,药液主要喷于植株上中部。
4 参考文献
[1] 黄坤敏.氯啶菌酯对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2427-2428.
[2] 李轲轲,司乃国,刘君丽.新杀菌剂氯啶菌酯及其应用技术[J].新农业,2011(7):48-49.
[3] 刘刚.氯啶菌酯产品获准临时登记[J].农药市场信息,2012(5):34.
[4] 虞卉,黄坤敏.新颖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氯啶菌酯[J].世界农药,2012(2):54-55.
[5] 向礼波,龚双军,史文琦,等.氯啶菌酯与戊唑醇混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防效[J].植物保护,2014(6):167-170.
[6] 叶正和,苏贤岩,任学祥,等.氯啶菌酯与多菌灵混配对草莓白粉病的增效作用及田间效果测定[J].农药,2013(6):447-448.
[7] 沈迎春,陈浩,仇广灿.创制农药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09(2):163-165.
[8] 魏进,张盈,李汶锟,等.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氯啶菌酯残留[J].山东农业科学,2016(4):124-128.
[9] 粟有志,李芳,于晶晶,等.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食品中氯啶菌酯和丙炔恶草酮残留[J].色谱,2016(6):57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