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之我见
2017-04-19刘立红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关系到高职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长成才,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对策主要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意义,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合理组织教学语言,转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增强;意义;对策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全国高校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意义
1、有利于高职学生尽快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一新生入学后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新生对大学的认识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许多新生认为大学就是自由的天堂,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抱着轻松玩耍的心态来看待大学生活的。有的则依然持有中学生的心态,一切都必须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离开老师的监督就会忘记自己学习的任务。《基础课》的第一讲“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则通过对大学生活特点的介绍很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以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2、有利于高职学生拥有精彩的大学生活
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盲目追求升学率、高分数,無论学校还是家长大多忽视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引领、人生规划,因此绝大部分大一新生对自己的未来是茫然的,有的甚至会因为目标的迷失而产生厌学情绪。在调查中发现军训结束后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空虚和迷茫。时间充裕了,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多了,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基础课》的开设很好的解决了大一新生这一思想问题。在《基础课》的“绪论”部分教学中让同学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上大学”“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明白大学要学习做事的方法、做人的操守,大学期间要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准备、打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制定自己的大学规划,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精彩。
3、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总书记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指的是人才的质量,“怎样培养人”指的是培养的方式,“为谁培养人”指的是人才的思想政治意识。《基础课》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情国情,坚定对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和平演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对策
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呢?
1、思想上重视,这是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前提
每一位思政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基础课》教学,充分认识《基础课》教学对国家、社会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只有教师深刻认识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而不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增强。要认识到《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想学生之所想,站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思考该课程教学的意义,如此,在备课时自然会尽心尽力,讲课时必然会富有感染力,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2、精选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基础课》内容丰富,包括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由于需要实训使“基础课”理论教学课时大大减少,要利用有限的课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而不能完全按照教材面面俱到讲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研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实际,在课堂教学时精选学生比较关注的重点内容精讲,把问题讲透。比如“基础课”的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本章内容有三节,其中还包括许多概念的讲解,如果面面俱到既有照本宣科之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高职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识模糊,因此在教学中把这两个内容作为重点精讲,就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3、案例选择贴近生活,有时代感,语言表达有温度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基础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内容自然是非常高大上的,与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且基于中学时期政治课的灌输加背诵模式,学生对“基础课”之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早已有反感之意。要改变这种局面,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时就必须精选案例进行辅助教学以增强感染力、说服力。在案例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同时教师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要注意接地气、有温度,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说教变为师生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现代青年学生讨厌灌输说教,崇尚自我表达,追求平等自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聊天式,师生之间就某一热点、重点问题畅所欲言,探讨辩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但聊天式教学要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学生,平时注意加强跟学生的交流,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5、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做到真信、真懂、真行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要自己真懂、真信、真行马克思主义,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样在讲课时才能理直气壮,才能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是否真懂、真信在教师讲课时的语言、神态中体现出来,只有加强理论学习,从内心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堂上才能把道理讲透,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尹晓燕.高校思政课:令人惊艳的“盛装”开讲[N].工人日报,2016-12-16.
[2] 唐克冰.红色经典文化在大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06.
[3] 陈绍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
刘立红,女,汉族,法学硕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