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内派管理干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19阿斯卡尔江·司迪克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管理

阿斯卡尔江·司迪克

【摘 要】从2007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新疆高校选派管理干部到内地高校协助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文章从内派管理干部的视角分析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内派管理干部 内地高校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管理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为了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适应改革开放和开发我国大西北的战略需要,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先后于1989年、1992年、1995年、1999年、2003年和2010年召开六次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会议。研究落实内地与新疆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展支援协作规划,讨论了内地与新疆高等学校之间开展支援协作的一些政策和当前应采取的措施、逐渐扩大招生规模等问题。最初1990年至1995年,每年平均招生人数为800人,所涉及高校54所,1995年第三次协作会议将招生人数由原来的800人增加到1500人,所涉及高校78所。2003年第五次协作计划招生人数为每年1900余人,所涉及高校118所。按照2010年国家制定的第六期协作培养计划(2011至2015年),招生规模在第五次协作计划基础上逐步扩大到6800人。协作计划实施20年来,已连续顺利实施了5期,招生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年招生规模已由当初的几百人增加到2014年的近7000人。在校生3.3万人,累计招生5.4万余人,培养毕业生2.1万余人,涉及内地高校332所。目前,以“协作计划”“直招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各种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已达到6.2万余人,涉及内地400余所高校。

教育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内地各协作院校高度重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制订了加强内地高校新疆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措施。内地协作高校按照“爱、严、细”的管理原则,着力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自治区高度重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从2007年开始,从区内高校选派管理干部到内地高校协助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已从全区30余所高校和地州教育行政部门先后选派了7批545名管理干部到内地高校协助开展工作,目前有103名新疆管理干部在内地100所高校协助工作。随着到内地高校学习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内地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较为突出

语言障碍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要问题。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接触的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的学习时间短,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同时,有个别学生只会维吾尔语不会汉语,在日常管理中这些学生在相关的文件及申请材料中以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给教师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运用能力普遍较弱,而内地高校懂维吾尔语的师生几近空白,语言障碍是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1],并且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大力发展新疆当地基础教育和双语教育,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和水平。

(二)学习障碍普遍存在

学习障碍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困难。民族地区的录取分数线较内地大部分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低,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成绩上享受了高考加分政策。进入大学后,受语言、学习基础、学习目标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较为吃力、学习效果不好及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差,不能完全听懂课堂内容等。除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较低也是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表现为上课出勤率低,课堂纪律较差,考试成绩较低等。教师的关注度不够、政策倾向过多造成学生心理依赖也是影响其学习动力和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2]。

(三)心理问题较为明显

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生活中渴求被理解与尊重。他们处在—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对身边的学生是否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等问题比较敏感,也有一部分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使民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尊与自卑的情绪矛盾交织。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不同,一些内地学生对新疆籍少数民族民族学生存在误解现象,一旦双方信息沟通不畅,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极易造成民汉学生之间的误会,形成心结,影响日常交流交往,也造成民族学生的心理压力。如不及时疏导,很容易使民汉学生之间产生心理距离和排斥感。

(四)交往圈子相对狭窄,“小团体”现象突出

受到民族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内地学校的作息时间及饮食习惯,与汉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很难相互融入彼此的生活圈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抱团”“小团体”现象。将自己与小团体密切结合,与其他专业、其他学院的学生交流太少,甚至与本班学生的交流也少,生活圈子比较小,不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和理解,也打击了民族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文体、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五)组织意识、纪律观念相对薄弱

进入大学前,学生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各地所受的高中教育与内地高中教育相比差异较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弱,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自律性和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为上课出勤率较低、遲到现象较多、课堂纪律较差等。有些少数民族学生行为比较散漫、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管理、上课及军训中都不能克服困难,有懈怠情绪。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障碍,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以及团体活动表现不积极,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爱旷课,对所在班级组织不关心,集体荣誉感缺乏。

三、从内派管理干部角度看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内地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对新疆及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现状等了解不足,对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对少数民族语言掌握几乎为空白,知识储备不足[3]。面上工作多,点上针对性工作不够。面上采取了较多促进措施,如加强救助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还不到位。这些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交往圈子相对狭窄、个别学生宗教意识较浓等问题,教师教育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还不够,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还不够,还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有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存在“标签化”理念。求稳怕乱,对少数民族学生物质照顾多精神鼓励少,这种理念更助长了学生“应该被照顾”的依赖思想。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宗教极端主义渗透还存在模糊观念,缺乏针对性的教育设计,手段方法过于笼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力度还不够。这时,内派管理干部积极发挥自身特有的语言、文化、风俗等特长,协助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有效教育、正确引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一)“严”字当头,重点关注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不应是一个特权群体,内派管理干部在学生管理中要注重严格管理,决不能放松要求,要强调民族平等,体现“严”字。因生活习俗的不同给予少数民族学生适当照顾以体现民族政策,但不意味着将照顾范畴无限放大。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对民族生要尽可能与汉族学生同等对待。无原则的政策照顾、倾斜优待,只会助长依赖,助长其他民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歧视心态,不利于民族生的健康成长。

(二)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在民族习俗方面,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既是对少数民族生的肯定和尊重,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日常工作的开展。要将少数民族大学生除了饮食方面,其他方面和内地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任何学生,不偏颇、不歧视、不侮辱、不欺凌,这是内派管理干部以人为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方面,本着“以少带多”的原则,鼓励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吸收进党组织来。

(三)从细节入手,协助促进少数民族管理工作

面对面交流为主,新媒体手段为辅,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及交流活动,与学生交流新疆的历史、现实与发展、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党和国家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两者的区别、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和宗教“去极端化”、协作计划有关政策、新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工作经验交流等。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解决。沟通方式要多样化,除采用集中交流外,还应运用博客、微博、QQ群等新媒体手段,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深受学生喜爱并被广泛使用,能帮助内派管理干部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沟通。

内派管理干部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此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貧困生减轻经济压力,除常规的奖助学金、生活补贴外,在评选助学金和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适当地向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多方面共同促进对少数民族生的管理。

(四)协助高校开展“一帮一助学助融”“一对一联系帮扶”活动

内派管理干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成绩、特点,协助辅导员在所在班级使他们与汉族学生结成对子,一方面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带领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为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采用“一对一联系帮扶制度”,由学院党员领导干部、优秀教师或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严格规章制度,强化他们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

在活动中,对少数民族学生有帮助的汉族学生要充分重视。选择思想过硬、成绩优秀、乐于奉献、富于耐心的汉族学生作为帮扶者,对于表现好的帮扶者,给予奖励和表彰。

(五)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内派管理干部要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上还相对落后,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其调整就业心态,提升其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自信。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指引一个明确的方向,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现状及就业压力。通过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使他们对未来做出明确的规划,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培训,成为能被学校、企业共同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芸,夏拥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134-135.

[2]段春蕾,胡付照.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问题探究——以江南大学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0):92-93.

[3]迪娜古丽.从辅导员角度谈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解秘眼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