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对策探讨

2017-04-19史渊艺杨媛利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新常态精准扶贫

史渊艺+杨媛利

【摘 要】 文章通过回顾国内扶贫历程,基于对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的调查,分析了精准扶贫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的现实与困境,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机制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促进新常态下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机制对策建议: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者扶贫济困的内在能力建设,重视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参与,不断深化社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新常态;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工作领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阶段,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事关国家稳定、人民幸福。扶贫工作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准扶贫”是其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和措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秉承专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为扶贫对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在脱贫攻坚战略中被赋予重要使命。

一、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机制的概念阐述

“扶贫”一词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关于“消除贫困”或者“反贫困”之说。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贫困的法律——《济贫法》,之后欧美国家和地区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本土化的反贫困之道。我国结合实际,因时制宜,通过“政府行为”将“反贫困”转化为“扶贫”行动;所谓“政府行为”是指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运用政策支持和资源援助等救助方法,并下放权力,通过购买服务,鼓励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扶贫。2015年,习总书记指出,“在扶贫工作中采取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做到对症下药,靶向精准,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参与扶贫。”

近年来,专家学者多视角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相对于以前粗放型输血式扶贫来讲,侧重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评”。2015年6月,习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将“精准扶贫”入选为“十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任务之一,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而实施“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把握四个精准:“对象精准、项目精准、措施精准和成效精准”,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入贫困地区,根据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侧重性、区别性地制定不同的工作服务计划。

精准扶贫机制是指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整合协调资源,以减少和消除贫困为目的,依靠精准识别机制、精准帮扶机制、精准管理机制和精准考评机制等在内的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是扶贫体系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运行体系。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現实与困境

猴场乡,全名猴场苗族仡佬族乡,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扶持的一类贫困乡镇之一,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东北部,距离普定县城约41公里,全乡总面积达93.4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13个村民组,总计2.3万人,其中1.3万人为贫困人口。目前,猴场乡深入贯彻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理念,通过产业扶贫、异地生态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扶持和就业扶持等多样化的脱贫方略,全面促进扶贫工作。笔者田野调查的资料显示,猴场乡在教育、基础设施、就业、养殖、种植等方面形成了本土化的经验道路,人均纯收入大幅上升,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扶贫模式,这种模式被写进了2015年安顺市政府报告,并在全市复制推广。

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的依靠政府的统一支配,实施中西部对口支援的政策。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贵州、云南等,为了完成扶贫“军令状”,一味着重于“帽子”的脱贫,忽视人民精神和能力的脱贫,导致了当前贫困人口存在于偏远、边疆地区,且分布广、散、乱,实施脱贫难、繁、杂。以猴场乡为例,当前精准扶贫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资源困境

我国扶贫面临的资源困境主要是资源获取、资源分配和资源利用效率。首先,从资源获取来讲,政府在扶贫舞台上仍然占主导地位,一方面,国家对贫困县和乡下拨的款项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配套,这导致了部分贫困县和贫困乡无力负担配套资金。因此,由于基层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导致了扶贫进展的缓慢。另一方面,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靠血缘亲属关系获取资源,他们能够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其次,在资源分配上,扶贫资金配置过程中易滋生腐败现象。对地方高校的调研发现,精准扶贫是否做到“对象精准”有待确定,高校学生对于此笔扶贫资金非常期待,但绝大部分都是运用于吃喝玩乐等无关学习上,相反,另一部分学生因贫困登记卡有限,没能得到村里的名额,甚至真贫困却入不了贫困数据库,导致学校的助学金都无法享受。因此,笔者认为,掌握着扶贫资源的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按照中央的指标进行逐级分配,很大一部分“临界贫困户”遭排斥,有部分依靠关系而获得扶贫卡的人却占用着有限的资源。另外,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业绩,热衷于搞贫困示范县、贫困示范乡,忽视了百姓实际脱贫的潜能。在资源利用效率上,有限的扶贫资金因未能做到“对象精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2、对象困境

贫困者作为精准扶贫的主体,他们是参与者也是受助者,因此他们脱贫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我国精准扶贫的成功与否。地处西南的贵州,受传统观念再加上交通、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交织,在这些地方出现了一些“等、靠、要”的“钉子贫困户”,他们对于扶贫资金的希冀越来越大,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能,政府理应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一味依靠政府的资助,虽然这部分人占少数,但依然阻碍着我国精准扶贫的进程。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对扶贫的认识有偏差,觉得扶贫不能给自己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参与扶贫的主动性不强。

3、重物质扶贫,轻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政策,目前创新扶贫方式主要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驻村帮扶、基础设施扶持、生态易地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扶贫成果,但是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贫困没有得到质的改变。在猴场乡,猴场模式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小红蒜项目、养牛项目、林下养鸡项目、核桃种植等一系列扶贫办法成效初显。但贫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不是短时间就能彻底得到改变,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上,应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扶贫工作还需要思想和精神的脱贫。

4、工作的专业性不足

扶贫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凝聚知识、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人才参与进来。在安顺地区,主要以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的“三区计划”,即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各类社会组织和高校实习生等开展的扶贫工作。但从目前中西部贫困地区对口帮扶的人员结构来看,主要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少数流动志愿者为先锋,不可否认他们具有的知识基础和基层经验,但在扶贫方法和扶贫能力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机遇,可以从自身的优势来分析。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关注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的专业助人的学科,理应在精准扶贫事业中贡献自己的独特的力量。从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对于缓解和消除贫困有着先天优势。在我国,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略的决定》更明确提出了“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的计划”;2016年民政部办公厅将国际社工日的主题明确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总而言之,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和功能。

首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和方法就是人们在与贫困和各种社会问题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精准扶贫的思想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二者理念相同,秉承“助人自助”的宗旨,强调对贫困者的“赋权”、“增能”,全面帮助贫困者物质和精神的脱贫,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建立邻里互助网;主张案主自决,强调充分挖掘精准扶贫对象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再社会化,这与我国精准扶贫提倡的“造血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相契合。这决定了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此外,通过保密、尊重、接纳、理解和关怀的职业原则与精准扶贫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可以赢得对象的信任,方便开展服务计划。

其次,社会工作者扮演着资源协调者的角色,能够整合、协调社会资源。社会工作者通过宣传活动,让社会更多的成员了解到我国的扶贫现状;并鼓励村民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拉近村民间的距离,建立关系互助网,改善以往通过血缘亲疏关系互助的模式。在安顺,包括“三区计划”、社区志愿者和高校公益社团组织等,联系他们为村民开展专业服务对他们给予人文关怀。

再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精准扶贫机制包括精准识别机制、精准帮扶机制、精准管理机制和精准考评机制。社会工作的工作流程包括了收集资料、接案、预估、制定服务工作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和跟踪服务等。社会工作可以在贫困识别和效果考评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直接对贫困户进行识别,并对政府识别的贫困人口进行再次识别核对。此外,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量表等专业化的测量方法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促进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

最后,社会工作着眼于社会和对象的长远发展。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个人及家庭的长远发展,不仅解决对象现实存在的问题,更注重对象长远的发展,以避免贫困人口返贫。社会工作可以与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优势互补,提高贫困地区和人群的可持续发展。

2、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机制尚不完善。尤其是精准扶贫进入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贫困人口的解决既刻不容缓又面临巨大的困难。雖然国内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较好的土壤,但是由于安顺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时间较短,以及当前主要采取的是技术对口帮扶,使得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存在相当大的挑战。

四、新常态下促进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1、突破原有的扶贫开发模式,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的服务平台,为扶贫注入新的力量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一个国家重点扶贫县至少有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带动5万名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当前在安顺地区还没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仅仅依托项目的方式将社会工作人才组织起来。因此需要搭建一个以村落或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站是联结政府、群众与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纽带,是推进精准扶贫规范化、体制化的重要保障。社会工作者利用平台的资源,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辅之以团体心理辅导,对扶贫的对象展开专业的服务。同时,需要加强对社会工作服务站的能力建设,在组织制度、人员管理、项目招标等方面加强管理。

2、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者扶贫济困的内在能力建设

要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并在实务过程中不断创新扶贫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升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除此之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可以和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科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汲取经验,不断提高扶贫效果。

3、重视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参与,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要以人为本,社会工作者要从对象自身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改变他们过去“等靠要”的懒惰认知,主动学习谋生技艺,实现自我发展,从依靠政府“输血”到依靠自身“造血”的转变,真正实现助人自助。此外,由于贫困者的资源有限,再加上社会参与能力较弱,因此,社会工作者通过活动的方式,帮助建立互助关系网络。

4、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益经验,不断深化社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通过一百多年的反贫困实践,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中国沿海城市,如广东省韶关市开展的金融扶贫社团组织,帮助链接资源,发展生计;北京农禾之家服务,通过对村干部、农村合作社等培训来发展生计等,这些示范点都可以用来借鉴。当然这些经验的运用需要根据需求出发,不可生搬硬套,贵州少数民族居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风民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合理运用有益经验。

精准扶贫是创新扶贫模式的时代性变革的产物,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在这一前提下,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在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中大有作为也必将有所作为。同时,以人文关怀和细节考量为切入点的社会工作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有着特殊情结,将在脱贫攻坚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帅.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机制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

[2] 猴场乡概况——贵州信息网.互联网数据.

[3] 普定猴场乡五大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点燃最美小康梦[N].贵州日报,2015-9-7.

[4] 国家统计局,2016,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陈成文,姚晓,廖欢.社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J].社会工作,3.

[6] 李迎生.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J].学海,2016-4.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新华社,2015-12-7.

[8] 王思斌.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参与:兼论实践型精准扶贫[J].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J].中国社会工作,2012(15)11-17.

[9] 张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J].山西青年,2016-9.

【作者简介】

史渊艺(1995-)男,汉族,江苏溧阳人,安顺学院政法学院,本科,从事社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新常态精准扶贫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