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定均“斜眼战术”退敌

2017-04-19马骏杰陶涵

特别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猫眼蒋经国日军

马骏杰 陶涵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民党方面在胡琏和胡宗南的指挥下,曾经多次对大陆发动营团甚至师旅级的反击,试图“反攻大陆”或建立“沿海游击根据地”。由于两岸军力的差距,这种近乎疯狂的攻势负多胜少,逐渐走向沉寂。在1962年有记载的国民党骚扰只有25次。

然而,进入1963年,国民党特务袭扰骤然增加到200次以上。这个数字的背后,就是蒋家第二代——蒋经国渐渐崛起的影子。

1963年和1964年之间,为了维持部下对反攻大陆的信心,也为了增强蒋经国执政的资本,蒋介石授命时任“国防部”政治部主任的蒋经国主持对大陆加强实施特务袭扰作战。

蒋经国认真研究后,认为小股袭扰大陆的哨所、政府机关、港口设施,甚至渔民渔船,不一定有战略的价值,但就是要给大陆沿海制造恐怖气氛,使其寝食难安。

在蒋经国的要求下,国民党海军出动“中”字号登陆舰,在海上建立“浮动基地”,抢劫从山东到福建沿海的大陆渔船,还将渔民拉上军舰,参加“救国大学”“反攻大学”的学习,既可以破坏大陆渔业生产,又能使渔民返回后被列入另册而促使大陆内部产生矛盾。

大陆方面在最初的交手中,吃过几次亏,但是在当时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的指挥下,很快国民党袭扰部队的日子就不好过起来。

1964年初,东海舰队的护卫艇奉命出击,在福建南部沿海搜索雷达发现的一支国民党袭扰部队。经过七个小时反复搜索,始终无法发现目标。然而,岸上指挥所就是不发解除作战的命令。

这就表示,皮司令的雷达屏上,目标还在活动!

又经过40分钟的搜索,终于发现目标,一分钟结束战斗,活捉国民党军蛙人四名。

为什么无法发现呢?

不是雷达兵不用心,是非金属的小艇反射痕迹太过微弱,实在不好分辨。

于是,军区开会时,皮司令就让部下们想主意。有次散会时,空军的司令员忽然说,东北老航校的日本教官说过,他们有一套专门提高视力的训练方法,用这个办法,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把美国人治得挺狠。

这位司令员只不过是随口一说,却触及“二战”中一个重要的谜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科技方面不及盟军,但是,在1942年8月9日的萨沃岛海战,日軍却给了美军一次沉重的打击。三川编队利用暗夜深入美军巡逻水域,用鱼雷和重炮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美军编队,接连击沉四艘重型巡洋舰,并全身而退。三川进入的湾口专门配备有装置SC型搜索雷达的塔尔伯特号驱逐舰警戒,但日军居然在雷达搜索范围外,用肉眼于暗夜中首先发现美舰,从而避开了塔尔伯特号。因为日军当时舰上根本就没有雷达,美军对日军这种“特异功能”莫名其妙,这就是认为日军长了“猫眼”的来由。

按照日本航校教官的说法,这个“猫眼”并不是天生,而是训练出来的。假如给中国的雷达兵配上这样一副猫眼,皮司令的麻烦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因为任务重要,不到半个月就做出了两大本关于日军的夜战训练资料。皮定均皱着眉头听汇报:吃山椒,吃胡萝卜,吃鳗鱼饭——按专家分析这都是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蛮有道理的。训练期间白天只在有红光照明的室内封闭生活……汇报的参谋说,鬼子的窍门归结起来,就是俩字儿——“斜眼”。

日本自古有忍者之术,有一项特别的发现就是夜间视物的突破。日本忍者发现,经过训练的侧视比直视在夜间的辨认能力更强。现代医学证明,这一发现具有科学依据。因为人识别物体要依靠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奇怪的是肉眼在弱光环境下能够感光的细胞,在瞳孔中央部位却远不如其周围多。因此,通过对使用视网膜周边感光细胞的训练,实现适应夜暗环境。日本军队就有了所谓的“猫眼”传说。

于是,这套“斜眼”训练法,被福建沿海的雷达兵所掌握,其在雷达屏上捕捉目标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给国民党的袭扰,造成了极大的不利。

(摘自《1949年后台海关系揭秘》作家出版社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猫眼蒋经国日军
猫眼里的星空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神奇的猫眼
喵、猫眼太阳镜来袭
蒋经国不用日货
蒋经国统驭台湾情报特工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日军密码四次落入美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