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剧乱象 现在制作环境很浮躁大家很难去经营一个好的剧本

2017-04-19陈滢

南都娱乐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赵又廷素素杨幂

陈滢

2016年的国产剧市场震荡不断,被业界戏称为IP的扑街年。前有五毛特效辣眼造型狂拉观剧底线,还有抠图换脸小鲜肉倒膜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编剧宋方金发文批驳98%小鲜肉不敬业掀掉了影视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就在大众集体围观千疮百孔的行业怪象之际,2017年开年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回光返照之姿暂时冲刷走了国产剧的一脸晦气,不仅收获了点击率与话题,也让人关注到了这部片的导演林玉芬。相比于导演的名字,她的作品名气则要大一些:《微微一笑很倾城》《花千骨》《步步惊心》以及刚刚杀青的《醉玲珑》。此次我们采访到了爆款剧导演林玉芬,已在内地拍戏20年的她对眼下的国产剧制作乱象有着怎样的观察与担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杨幂、赵又廷get不到情绪怎么办?“不能惊动ta想要把这场戏演好的心”

前阵子刚播完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从开播以来,以星火燎原的姿态成为2017年首个荧幕爆款,它不仅迅速攻占了电视剧收视榜首,连网络点击率播出48小时也已经超过20亿,截至大结局网络播放量突破300亿。微博话题阅读数已逼近百亿,按集上热搜的频率堪称话题制造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爆红,除了有大IP护体,杨幂赵又廷加持之外,还有一个大家鲜有注意到的人物:导演林玉芬。

看完《三生》,观众们最直观的是剧中演员对情绪的精确把控,以及细节的精细刻画,远离了一般玄幻剧虚浮缥缈的通病。“素素蛇吻”“夜华碰瓷”“跳诛仙台”……这些高糖虐心的经典桥段不仅引发全民热议,也带火了之前在内地观众缘尚浅的赵又廷,因其在剧中有着精湛的表演还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整容般的演技”。赵又廷觉得在这部戏里,导演对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比如夜华生祭东皇钟死在白浅怀里的那集,在拍的时候赵又廷一直无法进入角色。几遍NG之后,林玉芬走到赵又廷身边,告诉他人物情绪是怎么样。随后赵又廷才找到感觉,眼眶泛红,眼泪从眼角滑落,与他对戏的杨幂也沉浸在悲伤中。这个镜头拍完之后,无法出戏的两个演员拥抱了许久。

“夜华主要是那场戏也很晚了,他们拍的时候已经超时了,大家都是很累的状态。小幂也很好,也一条一条配合地演出,哪怕拍不到她也鼻涕眼泪一起下来。”面对找不到情绪入口的演员,林玉芬采取的方法很温柔,“不能惊动ta想要把这场戏演好的心”。很多时候她只是在一旁观察,必要时给他们一个正面的鼓励。“我不喜欢有些导演会用相反的方法,他们都是成熟的演员,我会努力地跟演员沟通,问他们问题出在哪里。”

在剧中一人分饰四角的杨幂这次在演技上也似乎得到了外界的认可。但四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中,杨幂坦言最陌生的就是与她性格反差极大的素素,一开始她就觉得自己会把控不好这个角色,害怕将她演成傻白甜。前去片场探班的杨幂执行经纪赵若尧(嘉行传媒合伙人之一)告诉本刊记者林玉芬更能帮演员找到角色的感受,比如素素剜目那场戏,“因为小幂的自身性格跟素素的偏差有点大,刚开始夜华去剜素素眼睛的时候,导演就问她,夜华现在来挖你的眼睛,你是什么感受呢?小幂说害怕,导演说不是啊,是震惊啊。”林玉芬说完杨幂一下子就懂了素素的感情,她并不是害怕夜华,她其实是震惊这么爱她的一个人,怎么这么不相信她,要把她的眼睛挖走。

林玉芬对初出茅庐的新人调教也让赵若尧留有印象。拍摄昆仑虚的戏份时,九师兄的扮演者张赫有个习惯性的动作是爱仰着头,“导演就是每次都会说,九师兄提醒你啊,下巴收一点,这样对你比较好。” 说到这段时,赵若尧的口音自动切换成林玉芬在片场时温软斯文的港台腔。

细节在于营造氛围?“看书只要0.1秒的细节,我用两小时去拍”

一部粉丝基础强大的IP往往在影视化之后难以服众,要么货不对板,要么难有突破。除了在剧情上大部分还原書中情节之外,更多看不见的功力在细节,林玉芬的经验之谈是营造氛围。她在刚接到剧本时,除了自己对一些细节反复推敲琢磨之外,还会跟看过小说的人交流,也会看网上一些剧中人物的漫画,“就是看看别人眼中对这个人物的一些感觉”。

杨幂经纪人曾嘉在刚接触林玉芬的时候,林玉芬就坦白地告诉曾嘉自己看剧本特别特别慢,需要一些时间。“她每场戏把自己完全代入进去了,拍摄的产量也相对比较低,有时候可能是三页纸,像拍电影一样。”曾嘉观察道。在林玉芬看来,“三页纸”有时是特殊情况,因为一场戏的氛围和节奏需要用时间去雕刻,“可能看书只要0.1秒的细节,我会用两个小时去拍。”其中一场夜华烧素素衣服为其结魄的戏就添加了林玉芬很多的想象。烧衣服时,因为白浅是在十里桃林长大的,很自然她的身上肯定有桃花香。由这个点,林玉芬联想到烧衣服的烟气会带着她的香味,让整个桃林的花朵会被她的香味疯狂地引上去天空,变成花瓣雨。最终林玉芬的想象搭建成了唯美的意境,让人怦然心动。“这个就是他们说的慢吧,这个是书里没有的,也是其他人聚焦不到的,有时间我就会跟他们说这个场景要花两个小时,这个就变成一天拍不到三页纸。”林玉芬说。

1.替身泛滥

“用很多文戏替身,好像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圈内现象

去年有网友爆出某大牌演员片酬千万,但拍戏三分之二时间都请假外出,大量镜头由替身完成,此后某大戏抠图痕迹明显。还有“小鲜肉倒膜拍戏”“剧组拍戏一套衣服要准备5件,一件主演,两件文替,两件武替”……替身泛滥?编剧宋方金怒揭影视圈乱象——主演只要用表情包表演,档期不够剧组替身上。

林玉芬点评

我在还没有接戏之前会先跟制片方说我不喜欢拍替身的,主演签的时间会有多少天。因为文替最好是不要,但武替是个很正常的现象。

Q:什么情况下文戏替身是允许被存在的?

A:文戏替身一直是有的,就是两组轧不过来的时候,只有一两场比较泛泛的戏,在不影响到感情,不在一个主要的位置上情况下,这个时候用文替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现在是AB组操作,这也是一个商业的作品,有些事我们可以将就,因为这会让制作流程更加顺利。至于滥用文戏替身,好像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Q:文戏替身的底线在哪里?

A:如果说是感情戏,重场戏,用替身我是百分之百反对的。因为演戏是有互动有感觉的,如果单拍一面,会影响到运镜,整场戏的布局。

2.小鲜肉天价片酬、不敬业

“施与受的关系,我尽量规避小鲜肉的话语权”

圈内现象

2016年一至二线演员片酬增长近250%,在一部分倚重流量小生的大IP中,明星片酬已经占制作成本的75%。紧随其后,编剧宋方金发文直指圈内98%小鲜肉都不敬业,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的同时也引诸多业内人士发声,提出“小鲜肉中心制”已造成市场追求“卖脸”、将热钱迅速变现的问题。

林玉芬点评

这个真的是施与受的关系,我自己合作的我都觉得很OK啊,他们都在很努力地把角色演好。这个就是看制片方怎么样去谈了,如果人家说我只有这么多天,那你还签了……也有可能是这样。如果你一直接触那些戏,那些演员,那这个小鲜肉不敬业的比例就都是99%,但我个人这边还好吧。我接触到的制片方,他们对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有的,也几乎没有碰见过要求替身的演员。

关于天价片酬,我觉得现在主要是一个高价演员的比例吧,但这个都是一种你情我愿的情况之下,只能说那应该是投资方或是制片方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大家管制这个市场,还是有赖于大家对这个生态怎么平衡的。这个课题还蛮大的,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老艺术家痛批是可以的,让大家有一个反省的时刻吧,提醒一下大家。

Q:小鲜肉话语权真的存在吗?

A:其实是有的,我只能尽量去规避一些小鲜肉话语权吧。因为如果去到这样的话,自己制作的自由已经没有了,互相尊重的感觉也没有。但这个现象我是没办法控制的。制片人、投资方,他们自己愿意去走这个方向的话,那就是他们的问题,整个影视圈都走这个风格的话,我觉得还是挺可悲的,他们不相信一些有经验的制作团队的声音,去单方面相信小鲜肉,我觉得还蛮奇怪的。这个现象是我不想见到的,但导演都是被动的,只是这个圈子里的沧海一粟。如果我在可预知的情况,我肯定是不想拍的。

3.制作氛围浮躁

“大家都想吃快餐,很难去经营一个好的剧本”

圈内现象

与演员天价片酬遥相呼应的是,IP剧购买价的一路水涨船高。同一级别的剧三年网络购买价涨了将近30倍,赶超北京房价涨幅!在这背后是电视剧注水严重,又臭又长,还伴有五毛特效、浮夸剧情、套路化严重等等乱象。同时数据崇拜运动也在轰烈展开,剧不好就刷点击率,买收视率。前阵子某抠像剧被指在豆瓣买好评,刷完不付钱,该剧的官方微博一夜之间沦为水军讨薪阵地,沦为坊间笑谈。

林玉芬点评

浮躁我是承认的,我觉得可能是资本的影响吧。有很多热钱进来,大家都想吃快餐,想短时间做一些戏出来,有观众看就好了。钱的流动太快了,大家都有点盲目。如果光是用这样的做头,也只能走一步两步,侥幸的心理,短线的做法是不会走到成功之路的。

Q:浮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A:大家都说会投资很多亿,如果都是放在制作上,好好去经营一个剧本,拍出来都会比较好。因为电视行业,我身处这么多年,直观的感受是大家很难去经营一个好的剧本,就是我自己也不可能从零开始去做一个剧本。这原本是国内导演擅长做的,但我不知道现在有几个国内导演会去做这样的事。

4.IP剧被港台导演承包

“现在很多IP内地导演已经在拍,港台导演只是一个过程”

圈内现象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无心法师》《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些耳熟能详的IP爆款皆出自林玉芬导演之手,而她并非是香港导演转战内地的孤例。《新射雕英雄传》《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克拉恋人》《杉杉来了》……也几乎全部由港台导演执导,如果说港台导演承包了内地IP剧or偶像剧市场也似乎不为过。

林玉芬点評

其实现在很多IP内地导演已经在拍了,港台导演承包IP剧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这当中的原因可能是,写这些小说的都是80后的作者比较多,他们这一代承上接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80后我觉得内地这个年龄层,他们对旧的东西,对新的东西,他们都糅合得非常好。而且在他们成长过程有受香港的一些小说啊,TVB的影响,所以有些意识上的东西跟我们能接得上吧。

Q:香港的哪些拍摄经验是被运用到内地的电视剧拍摄中来了?

A:最容易看到的就是现在的通告,现在所有的剧组,95%我不能说,大部分都是拿香港无线电视台每日拍摄表单做的模版,这个表全部都是从香港电视台那边拿过来的,这个表当中的详细度,是每个工作人员看得明白的,我现在看到每天的通告特别有熟悉感。

Q:您在内地拍戏快20年了,初来内地当时电视剧的制作氛围是怎么样的?现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A:最明显的对比是内地比较尊重导演,当时我觉得是导演中心制比较强的。但是我过来拍的时候都还是香港的模式,我的制片人都是香港的或是新加坡的,他们沿用的还是无线的那种制度,一个监制,底下有两个导演到三个导演。所有成本的控制都是在监制那边,那场戏拍得对不对好不好,那要不要重拍都是监制说了算。我现在也是慢慢对这个环境熟悉了,大家给我一个总导演的称号,也是在做一些以前监制要做的事情,但是呢,当然我没有一个所谓的成本压力,我只是跟制片人去协商怎么分配一些资源吧。

但现在的主演一般都是投资方或是制片人控制大方向是谁,他们考量得比较多的是主演,我们考量的是别的演员。香港导演比较被动的一点就是,虽然现在在内地拍戏人数比较多,但跟内地导演相比,把控一部戏的程度上还是有差别的。

Q:之前有种说法是港台导演优势除了拍摄上更灵活之外,更胜在物美价廉,你怎么看?

A:在无线当副导演的经历真的很磨炼人,必须具备三头六臂,要做场记,要约通告,无论有多少群众演员只有我一个人去控制。副导演没有监视器,都是靠站在摄影师旁边。对现场的把控都靠问,问摄影师这个画面入画和出画是哪个位置,然后我们就怎么样控制,怎么样放人。做完之后,你都会觉得自己好厉害啊。当时的无线电视台有一套成熟的制度,但这个制度下我们只是一个螺丝,在这个流程下你会明白这个螺丝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制作概念就是在预算怎么样把控,无形中都会给你制作上的知识。

物美价廉当然不是啊。很惨的是因为我们在香港长大,内地拍戏,但屈指一数我在内地也拍了20年,现在连回家一年也不到1个月的时间,对内地的生活了如指掌,已经很难说自己是哪里人了。但大家都会说你是香港导演,拿一个奖都不会太容易啦,大家对我们还是有地域的观念存在。

猜你喜欢

赵又廷素素杨幂
可爱的叙事者——读韩东短篇小说《素素与李芸》
赵又廷:暖男的自然生长
杨幂 古装女王的时代平台
休了一年产假 杨幂正在“满血复活”
飞翔的鞋子
远山,那片熟透的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