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结者:胜利的为什么是英国?

2017-04-19黄小凡

看历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殖民地西班牙英国

黄小凡

英国对本土或欧洲以外世界的兴趣,最早可以追溯到亨利七世时期。1460年,葡萄牙航海事业的推动者亨利王子去世,这一年,英国的亨利七世还是一个三岁的小孩。

亨利七世在位的时间是1485至1509年,这时,葡萄牙的达·伽玛已经到了印度。在理查三世所建立起来的羊毛贸易的基础上,亨利七世创建了现代英国海洋商贸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英国的造船工业与导航技术,这套体系也为日后贸易机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亨利七世下令在朴茨茅斯建造英国的第一个干码头,加快建设当时还规模很小的英国海军。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哥伦布)、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达·伽玛)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麦哲伦),这一段时间被称为人类历史的大航海时代,差不多正好是亨利七世在位的时间,但是和葡萄牙与西班牙相比,英国明显落后了。英国的落伍,从航海家的表现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英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年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从学徒干到水手,最后成为商船船长。1567年,德雷克开始第一次探险航行,他从英国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这比达·伽玛打通到印度的航线,晚了好几十年。

在“瓜分世界”的潮流中,英国迟到了,它不得不与西班牙和法国交战,来夺取一些胜利果实。但是英国别具一格的道路,让它在全球殖民的过程中收获最大,最终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可谓来得最晚,但是却笑到了最后。

小试牛刀:挑战西班牙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后起之秀,当英国人到美洲开始发展自己的殖民地时,发现那里已经是西班牙的天下了。英国先是从德雷克发现的加勒比海入手,在周边掠夺,这种行为被西班牙视为海盗行径,严重影响了西班牙王室的收入。而由约翰·霍金斯爵士于1562年发起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并无视于西班牙政府的控诉,被西班牙定义为走私加以打击。两国摩擦不断,相互扣留船只的行为时有发生。1585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更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同意供予人力、马匹与津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此视为英国对西班牙政府宣战,两国间的战争正式爆发。

当时的局面,西班牙占绝对优势。1588年5月,拥有130多艘战舰、3万多人、1124门火炮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向英吉利海峡,决定给英国点颜色看看。统领舰队的是没有海战经验的西多尼亚公爵,英国舰队尾随前进不断以分队骚扰,这种海上游击战逐渐耗尽了西班牙军舰的弹药,英舰经过重新补给后于7月28日夜,用火船偷袭了在敦克尔克附近驻泊的“无敌舰队”,西班牙舰队大乱,英舰队全速追击,“无敌舰队”被彻底击溃。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英国人士气大振,但是西班牙重整旗鼓,组织舰队在1589年击败了英国,英格兰舰队逐渐失去了主动权。此后,两国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事,从1585年到1604年,长达20的时间内不断作战。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不断重组海军,进入了相对辉煌的时期,而英国最终处于下风,国力受到很大损耗。1604年,两国决定休战,西英战争由腓力三世与新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点。西英协议分别停止对爱尔兰与西属荷兰的军事介入,且英方放弃英国在公海上的劫掠行为。

“伦敦条约”整体上有利于西班牙,对英国来说,这是一部不平等条约。英国挑战海上霸权的行为,遭到了失败。

另辟蹊径:开拓北美

“伦敦”条约后,英国放弃了骚扰西班牙,他们不得不另外寻找地方来拓展殖民事业,为了避开西班牙,英国把目光投向了北美。

其实,早在1587年沃尔特·雷利爵士就在罗阿诺克宣布弗吉尼亚为英格兰殖民地。但这两块殖民地都十分短命,由于食物匮乏、恶劣的天气以及美洲大陆上土著人的反抗,英格兰很快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两处殖民地。

1606年,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组织首批移民迁往北美,1607年5月24日即在詹姆斯河河口处建立定居点,定名“詹姆斯敦” ,史称此次行动为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的开端。英国在北美着力经营,从1607-1732年间,先后建立了16个殖民地,兼并后就只剩13个,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

英国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路径非常不同,这从著名的“五月花号”事件就可以看出来。

1620年9月23日,一艘排水量約180吨,长27米的名为“五月花号”的捕鱼帆船,载着102名英国清教徒,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离开英国港口,驶向遥远的彼岸。当他们离开港口时,许多人都怀疑他们是否能顺利到达北美,因为当时不是航海的好季节,但他们义无反顾地迈上了通向大西洋彼岸的不归路。1620年11月11日,在经过了66天的漂泊之后,北美大陆的海岸线映入人们的眼帘。本来,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使他们错过了预定的目的地,只得在科德角对面的普罗温斯顿港湾抛锚。

上岸前,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讨论着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究竟应该依靠什么: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他们要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上岸。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团体,他们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后世称为《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由船上的每一个成年男子所签署,在公约上签字的41名清教徒理所当然成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第一批有选举权的自由人,这批人中有一半未能活过6个月,剩下的一半就成为殖民地的政治核心成员。因为契约精神和自治精神,“五月花号事件”被称为美国历史的发端。

世界进入英国时间

如果说15世纪是葡萄牙的,16世纪是西班牙的,那么从17世纪开始,世界就进入了英国时间。从17世纪初,大英帝国的雏形开始显露出来,英格兰已经在北美建立了多片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包括了日后的美国、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岛,例如牙买加和巴巴多斯。

1640-1649年英国内战,克伦威尔上台后大肆扩军,原本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衰落的英格兰军队再一次开始令人生畏。陆军的“铁军”超过了三万,要知道,作为岛国的英格兰原来基本没有陆军。克伦威尔是伟大的军队缔造者,他以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为模板,更加强调高效与纪律性,海军更是扩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了120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舰船与船员。

更重要的是,英国完成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架构,五月花号事件已经显示出普通英国人可能达到的政治高度。到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资产阶级执政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迅猛发展,标志着英国的崛起。

和后来的竞争对手法国相比,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要早100年,而且是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的,这避免了法国式的革命与内耗。和葡萄牙、西班牙那种王室主导的殖民相比,英国的海上掠夺则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早在1600年,英国就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70年在北美成立了哈德逊公司,这是一种特权贸易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利润,和葡、西两国的“抢劫”不同,这种公司化操作,更看重的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市场。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是强迫式贸易,如强迫印度农民种鸦片,输出到各国取得高额利润,低价收购印度大米,再卖给其他国家,获取暴利。

海外掠夺的大量财富被带回国内,让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了资本,而国内的圈地运动,则又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劳动力,最终,在18世纪,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这让它的国力与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传统航海国家有了根本性的不同——英国和这些竞争对手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几乎每战必胜。

海上战争的爱好者

国内政治制度的领先,以及对贸易的渴望,加快了英国在海外挑战其他列强的步伐。

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彻底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同时,英国继续挑战西班牙的霸权。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了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1700年开始,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13,法国、西班牙和反法同盟国家为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分别签订《乌得勒支条约》,根据条约,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从法国取得纽芬兰、新斯科舍、哈得孙湾和圣基茨岛等北美属地,成为这次王位斗争的大赢家。英国由此垄断了大西洋两岸的三角贸易,并急速扩充了舰队,而西班牙从此步入衰弱,被英国远远抛在了后面。

这时候,对手就只剩下法国了。英国几百年来和法国一向是敌人,法国三番两次鼓动并且支持苏格兰与英国对立,还不断准备入侵英国本土。到了18世纪,法国是唯一能在海上和殖民地世界向英国挑战的国家了。英法必有一战,法国人口要远多于英国,但是国库空虚,陆军疲惫,尤其是海军,能在大洋上航线的船只只有45艘,而英国却有130艘,整体实力处于弱势。在1754年至1763年,特别是在1756年—1763年,欧洲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称得上是一次世界性的大战。这就是所谓“七年戰争”。最终,英国成为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开启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当然,两国也都因为这场大战陷入了危机。法国爆发了革命;而在北美,美国独立运动爆发,十几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控制,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国。

大航海时代的终结者

某种意义上说,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结束。有了这条运河,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就不必再通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好望角气象条件恶劣,不少欧洲水手曾丧命于此)。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从伦敦港或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到18世纪,英国和法国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英国是海上霸主,而法国则由于拿破仑的崛起,成为欧洲大陆强国。18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埃及时,开始计划建立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定,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离开埃及。

由于在海上同英国的竞争完全落于下风,法国对开通苏伊士运河始终抱有热情。1854年和1856年,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雷赛布子爵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的特许,帕夏授权雷赛布成立公司,并按照澳大利亚工程师制定的计划建造向所有国家船只开放的海运运河。通过对有关土地的租赁,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99年。

1858年12月15日,苏伊士运河公司建立。强迫穷苦埃及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对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运河于1869年11月17日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苏伊士运河公司最初的经营权是99年,但是到了1875年的时候,公司陷入债务危机,本杰明·迪斯累利领导的英国政府从埃及的伊斯梅尔(Ismail)手中买入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法国人的辛苦努力,最终为英国人做了嫁衣。1882年,英法两国对埃及领土的争夺最终以英国人的胜利告终,英国骑兵进驻并彻底控制了运河。这一来,当初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在亚洲的利益,大部分都落入英国的掌控之中。

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末,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欧洲各国在海上的角逐终于逐渐平息下来。英国等国完成工业革命以后,装配蒸汽机的现代化海军开始出现,世界造船业也掀开新的一页。大航海时代告一段落,但是人们对海洋的争夺却并没有停息,那些后起的强国,仍然跃跃欲试,到了20世纪,人类竟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海洋仍然成为了激烈的战场。

猜你喜欢

殖民地西班牙英国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英国的环保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西班牙(三)
狗邪韩国是倭人之地——兼论任那非日本殖民地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十二、什么是“殖民地近代化”论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