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悠千年话溱潼

2017-04-19

百科知识 2017年7期
关键词:麋鹿古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绝句似乎让所有的清明节都笼罩着蒙蒙雨雾与轻愁。千丝万缕的乡愁,千丝万缕的思念和怀想,都在这一天飘飘洒洒,带着些许寒意打湿人们的心灵……然而,在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的江苏省古镇溱潼,在杨柳依依、碧波荡漾的十里溱湖,清明节却走出了古诗人伤感的吟唱,走出了乡愁的蒙蒙细雨,灿烂成一个盛大的节日,那就是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溱潼会船。

有故事的千年古镇

溱潼古镇地处江苏省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水乡古镇溱潼因“一湖一节一镇”而蜚声中外,溱湖现已成为全国5A级湿地公园,溱潼会船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水上庙会,古镇亦因此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六七千年前,溱潼尚是长江与大海交界的沙嘴,此后逐渐淤积成陆,经历海湾——泻湖——水网平原的漫长形成过程。这里西邻京杭大运河,长江、淮河、黄海三水汇聚,水网纵横、物产丰富,盛产泰州红粟。

溱潼古称“秦泓”,“秦”者,嘉禾也,意为庄稼遍野,天下粮仓;“泓”者,四面环水也。到了宋朝,“秦泓”逐步演变为“秦潼”,岳飞曾在此抗金。南宋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陀粹编》中,有岳飞任通泰镇抚史,“军驻秦潼村”的记载。一提到秦泓,总不免令人联想到陕西的潼关,因为当地方言“潼”与“泓”谐音。

秦潼镇得名于明代,明万历《泰州志》中有秦潼镇的记载。“秦”加三点水为“溱”,之所以有此演变,与清朝的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驻跸秦潼,有感于水乡泽国人杰地灵,欣然题字“溱潼”。“秦”读qin,“溱”本应读zhen;或许乾隆帝认为这里是水乡,地名中应该有水,却不想实际并没有。不过,当地人仍把“溱”读qin。

溱潼旧有“八景”之说,分别是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荒窑灵树等。

溱潼古镇的山茶院内有一株茶花,植于宋代晚期,茎粗48厘米,原树冠達40多平方米,树高7.2米,堪称“神州第一茶花王”,为“宝

贵的世界茶花文化遗产”。

保有古镇记忆的符号远不止于此,麻石街、麻石铺的童谣时常在耳边回响,绿水环抱的溱潼古镇令游子魂牵梦萦,雅致的明清古建筑群,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千年古槐,无一不印着儿时嬉戏玩耍的踪迹,回荡着儿时的笑声。

有情趣的湿地风光

溱湖湖面宽阔,风光旖旎,幽静宜人,整个湖区形似玉佩,从四面八方通达湖区的河流有9条,自然形成了“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湖面终年水平如镜,流水舒缓;湖中绿岛蒹葭苍苍,常能听到水鸟于芦丛中歌唱,常见野凫绕船游。湖上白天帆影翩翩,夜晚渔火点点。溱湖有“五绝”,分别为“湿地风光”“麋鹿故园”“溱潼会船节”“千年古镇”“溱湖八鲜”,给这块土地增添了几许神秘情趣。

溱湖内有稀有动物麋鹿、鳄鱼,还有温泉,既是湿地草原,又是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湿地生态集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特征于一体,有各种野生动物73种,堪称是动物的天堂。其中,麋鹿、丹顶鹤、扬子鳄三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溱湖地区是麋鹿的故乡。与此相印证的是,从这一地区出土的麋鹿化石最多,即便放在全国也最典型,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珍贵的麋鹿才从万里迢迢的英国回到了故乡,并在溱湖边重新开始繁衍生息。

站在湖边,只见十里溱湖,碧波万顷。沿着栈桥、亭台缓步而行,九曲一折十八弯,每走一步都在水边,每看一眼都是新的角度。细细望去,白花花的芦苇上,立满了白鹭、喜鹊、灰鹭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儿;走累了就乘上撸船在狭窄的港湾里穿行,便觉满湖暖风拂面,湖水涟涟。恍惚间,一缕草木幽香,淡淡的,清清的,缭绕在眼前身后,浸漫着肩头心头。只顾遐想时,却不知船儿已驶入芦苇深处,惊起一滩休憩的鸥鹭。

由于地处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溱湖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这里的水产品也极为鲜美。由溱湖簖蟹、溱湖虾球、溱湖鱼饼、溱湖甲鱼、溱湖老鹅、溱湖螺贝、溱湖杂鱼、溱湖银鱼组成的“溱湖八鲜”,以溱湖的水产品为食材,取自天然,加工精细,兼具江淮风味,清新淡雅、风味独特。“簖蟹”的由来更成为不少长辈在饭桌上常出的考题,让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八鲜”吃的是美味,品的是文化。

有血性的会船庆典

每年清明时节,四乡八镇的数百船只、上万船民云集溱湖。沿湖四岸,人密如织,呼声如潮,观众游客超过10万人。再看水面,旗如海,篙如林,千舟待发,鼓乐喧天。贡船、花船、拐妇船应有尽有,秧歌、社戏、舞龙灯各领风骚,热闹非凡。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争赛,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溱潼会船因此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

历史悠久的溱湖地区,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关于溱湖会船的来历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其一是说,南宋名将岳飞的义军曾与

金兵激战于溱湖,虽溃敌于缩头湖,己方兵力也损伤惨重。为追悼亡魂,每逢清明节第二天,溱潼人便会撑篙划桨,汇聚溱湖,竞舟礼祭,久而久之,演绎成一年一度的水乡民间盛会——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这项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并被列为全国十大民间节庆活动之一。

其二,明朱元璋登基后想寻祖坟,军师刘基出谋,若于清明节后第二天至江淮一带查访,凡未留下烧化痕迹之无主坟中,必有皇帝先人坟墓。朱元璋依法乘船寻访,寻访之船不断添夫加篙,船速极快。此事传入民间,逐渐演变为清明第二天撑会船祭孤坟的习俗。

其三,据《续纂泰州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入里下河神潼关一带,防倭驻兵处的侯必成(又称侯必大)将军率部反击。溱潼一带的村民纷纷组成船队协助官兵杀敌,三丈竹篙既是行船工具,又是御兵武器。篙子船会就是當时一种演武练兵形式。民国时期《港口竹枝词》中写道:“清初,下河多海匪,各处组织民团,守望相助,均以快船报告匪警或剿匪之用,迨后匪踪消灭,而团体未散,即改为东岳会戏,港口每年三月十八举行一次,快船改名会船。”

有关文献记载表明,会船最迟在清朝初期就产生了。上面三个版本中有两个主题相同:纪念不朽的英雄,礼赞不屈的民族精神。

与英雄气概有了缘,溱潼会船便成了对辉煌历史的追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借着溱湖为镜,水乡人要看看自己,是否还有那一股祖先的英雄豪气。就这样,清明时的溱湖变成了气势恢宏的生命舞台。选船、试水、铺船、赴会、赛船,参加会船便如同参加一次盛大的生命典礼。

准备工作一开始便显得很隆重。清明前十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高高竖起旗帜,有一条会船竖一根旗杆。有的嫌旗杆不高,干脆绑到树上。参加会船的船只是千里挑一认真选出来的,被选中了便要连续三年履行使命,不能半途而废。尽管每年要有不少的花费,被选中的船主们仍然一脸得意。

试水,是练手脚。篙手多数是18岁以上的男性青壮年,也有年届70岁的老人,大家都是自愿参加,报名后三年不变。旧时妇女不得上会船,现在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样当上篙手了。男女青壮年分开组合,每天上船试水,锻炼体力,熟悉水性和“齐号”。所谓“齐号”,就是下篙和扬篙整齐一致,保证会船全速前进。试水的同时,舞龙灯的、摇荡湖船的和民间演唱者也抓紧排练。

会船节这天,十里八乡的人早早便集结到比赛场。太阳升高,会船云集赛区,纷纷亮相。

篙船是会船的主要道具,平时叫丫梢子,30名水手一人一篙,篙子末尾扎块红布,水手身穿白色衬衣,青布裤子,头扎毛巾,小腿上缠着白绑布,腰围红绸子。站在船头上的水手叫“头篙”,又叫站浪头,他是全船的组织者,用篙子指挥大家行动。篙手中有个敲锣的,叫“扬锣”,他随着头篙用锣声传达号令。如果说会船是一首豪迈的进行曲,那么,女性操作的划子船便是温柔的抒情小调。划船上的女水手人手一桨,桨柄上扎着红布。船要打扮,人也要打扮。中年妇女白衣蓝裤,头裹粉红毛巾,腰扎红绸子,清新明快;姑娘们则以红为美,剪着短头发,头插红花,服装上红下蓝,红腰

带,红绑腿。“扬锣”的身上还披着红披风,英姿飒爽。

原先会船只有篙船和划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游会的演唱、祭祀从陆上被移到水上,增添了花船和贡船两个花样。

花船以演唱为主,不参加比赛。它由两条船固定在一起,上面搭着戏台,有乐队和演员,且歌且舞。贡船是供奉菩萨和祭祀亡者的船,讲究的搭两层台子,飞檐翘角,挂四只灯笼,悬挂横幅、对联,里面有僧人诵经祷告。

日上三竿的时候,四镇八乡的船陆续赶到。只见一条条篙船、划船在红的、白的、蓝的衣服的映衬下,像朵朵荷花漂浮在水上,站立整齐的水手像列队出阵的战士,威武雄壮。花船上播放着音乐,而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龙船编队,巨龙首尾相接翻腾于溱湖之上。

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的60条划船编队,如彩蝶在水面上翻飞,似彩虹在浪花中穿行,形成百舸争流的雄壮气势,令人想起当年明朝大将侯必成在神潼关抗倭时,老百姓不论男女纷纷撑船助战的情景。

气势最为磅礴的当属篙船方阵。在万众的呐喊声中,伴着高亢的锣声,200艘篙子船扬篙激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金戈相击之声不绝于耳。

龙灯在船上飞舞。荡湖船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发出竞赛的号令。“当!当!”两声过后,水手亮起嗓门齐喊:“下!下!”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笔直地两上两下,像排剑一样戳向蓝天,齐上齐下,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笃笃”撞击声。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似巨蟒入水。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刻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之箭,直向宽阔水域上设定的终点冲去。顿时,水面上万朵浪花哗啦啦一齐绽开,千支竹篙在溱潼湖上敲击出惊天动地的鼓点。

两强相争勇者胜。只听一阵锣响,这是获胜的会船发出的停篙号令!不断地比,反复地赛,会船竞赛被推向了高潮……

午后,比赛结束,会船逐渐散去。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从湖上转移到了岸上。早在会船前,各村的头面人物就张罗着在露天搭台唱戏。戏台上,扬剧、淮剧、京剧等各戏种讲述着生动的历史故事。当晚,各船的篙手毫无例外地要举行一场气氛热烈的酒会,大家开怀畅饮,纵谈比赛乐事。

对于古镇而言,溱潼会船节像一部用生命谱就的大戏的序幕。在灵魂又一次得到民族精神的洗礼后,水乡的生命活力更加充沛。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麋鹿古镇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国庆节麋鹿苑观鸟记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古镇梦
千年古镇
有个古镇叫大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