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7-04-19孙忱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培养

孙忱

摘 要:在职业教育日益改革创新的今天,高职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要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学习动机 培养 激发

1.前言

谈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指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动机理论简述

2.1强化动机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1]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事实上,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说来,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往往是困难的,因为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动机影响学生的行为。

2.2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achievement goal theory)是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Dweck,1986;Dweck & Leggett, 1988)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2]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

由于人们持有的能力内隐观念不同,因而导致他们的成就目标也就存在差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研究表明,虽然这两类成就目标都可促进个体主动而有效地从事挑战性任务,但它们在更多的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2.3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3]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

3.如何培养和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在高中时期惰性较大,学习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既不会认真听课,也不爱做作业,没有学习责任心。所以高考成绩也不理想,这又影响了他们进入大学后产生学习压力、自卑感、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更难坚持认真在大学校园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根据教育心理学当中的学习动机理论,作为高职教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利用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因此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比如爱和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有恒性等学习品质,增强学习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班杜拉的实验证实,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与学习内在动机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意志力等持怀疑态度,通常会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多增设教学互动、合理的奖励制度等,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对学习的自信,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发展成为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持续作用。对高职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开展的,因此,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学生整个学习动机有着更切实的作用。因此,高职课题教学中要多结合专业的社会性质和意义,多开展实训教学,学生“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接触专业实际,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兴趣的作用,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为自己的需要。

四、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应通过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产生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避免失败的意向。具体可培养学生注意到与成就动机相关的行为;体验和感知成败与目标的关系、成败与情感的关系;内化对成就动机的认识;最后将学习活动中得到的学习策略运用到学习中,从而取得高成就感,激发自身的成就动机感。

五、适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的进取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设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团体,并适当开展竞赛和竞争。竞赛取胜是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诱因之一,也是鼓励进取,反对懈怠的措施之一。设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团体,可以增强每个大学生对小团体贡献和成就感,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习的外部动机,也通过更多人的认可激发自身的进取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总之,在职业教育日益改革创新的今天,高职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要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德)莱因贝格著,王晚蕾译.动机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2](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美)皮特里著,郭本禹譯.动机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