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动党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017-04-19苗利明

群文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党刊青海传统媒体

苗利明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新的舆论生态、社会生态和产业生态,其思想理念、新闻生产、内容传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受着严峻挑战。近年来,青海党刊在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相继开通网站、微信平台、QQ群等,初步形成了刊网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但也存在思维落后、路径误区、障碍难破、不能持续发展等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媒体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积极推进党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这为我们推动媒体转型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青海《党的生活》作为中共青海省委的机关刊物,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政治家办刊,主动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刊姓党”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高党刊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传播力、引导力。在融合发展方面,强化创新意识,积极稳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进程,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好青海党的生活“三微一端”内容采编和运维升级,围绕内容生产,开展增值运营,打造现象级品牌传播新标杆。

2013年初,青海党刊就开始努力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合作,建立了青海《党的生活》网页,每期杂志的精华内容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刊博览”栏目展示;之后又与青海新闻网、博看网、维普资讯、龙源期刊网进行了合作,实现党刊内容在更多的网络媒体上的传播。同时建立了青海党的生活读者作者QQ群、官方微博等,及时了解读者作者需求和心声,加强在线交流互动。2014年7月1日,青海党的生活网暨微信平台正式开通上线。青海党刊的采编流程更加开放共享,互动性更加凸显。不仅传播渠道、传播范围得以拓展,在继续保持原有权威性、真实性、专业性的基礎上,报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融合发展方面,青海党刊着力打造新闻信息集成服务。2015年2月,青海党的生活微信客户端推出“两会微直播”开设“我在现场”“关注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小编跑两会”栏目,结合党刊“聚焦两会热点 共谋青海发展”专题,对两会进行集成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实现了党刊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引领和新尝试。

为着力打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通同群众信息交流的红色新媒体,不断提高党的生活网和新媒体宣传质量水平,用红色舆论牢牢占领互联网新阵地。2016年以来,省网信办就青海党刊与新兴新媒融合发展问题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青海党的生活网改版、党刊微信平台升级、增加硬件投入等事宜,扩充了新媒体中心力量,为突出红色党网特色,青海党的生活网改版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创新之力破解媒体融合梗阻,取得初步成效。

具体实践中,我们从理念和思路上明确媒体融合的“四个不是”和“四个是”。

1、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而是思维方式必须转型。融合发展不是跟风建网站,建“两微一端”。如果没有按照互联网思维方式,来进行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就会导致党刊的新媒体项目成了披上互联网外衣的传统媒体。当然,需要明确的是,思维方式转变并不是重形式轻内容,任何时候内容都是根本,只是一定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使内容更有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构筑起媒体真正的入口价值。

2、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而是系统性的深度相融。党刊在融合发展实践中,如果不真正坚持问题导向,不用“互联网+”来解决痛点,只是与互联网简单嫁接,只是进行数字化“转场”,就难以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这不仅仅是资金、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时机的耽搁和话语权的旁落。媒体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须从新闻运作模式、生产方式、操作手法进行根本创新,必须从产品内容、表现形式、生产流程进行系统变革,必须从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盈利模式进行综合转型。

3、媒体融合不是单纯的传播形态改变,而是产业生态的建构。目前党刊的新媒体产品,是把重点放在网络平台的搭建和传播形态的转变上,期望通过受众积累后再进行流量的二次贩卖,而没有拓展收入渠道、创新盈利模式,往往导致造血功能不足、难以可持续发展。

4、媒体融合不是单向度地加强新闻信息中心建设,而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媒体转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中心,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每台电脑都是一个中心,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而指挥和支撑多个中心的是一个基于中文语义联系的大数据基础平台。真正形成一个平台化、开放式、互联性的新兴媒体架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二、对党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媒体融合转型是时代的使命,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事关舆论阵地建设、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行考量布局和强力推进。对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在党刊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探索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切实把握传统媒体的“痛点”、融合转型的误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媒体转型,当作事业来追求,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心态不忘初心、勇于前行,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矢志不渝、夙夜在公、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媒体的华丽转身。

对融合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报道上网”和“网评见刊”,不能以为建起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就是融合;也不能认为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传统媒体退出传播领域。出现这些误区的症结在于只有互联网意识,没有互联网思维。要实现真正的、科学的融合,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用互联网的思维办媒体、抓融合、促发展,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

一是技术融合。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开发出新平台,谁就能掌握话语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就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传播力的过程。在尚不具备独立开发和构建新平台实力的情况下,要善于利用现有技术平台,倒逼党刊改进创新,是目前技术融合的现实选择。

二是内容融合。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内容依然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无论自媒体如何开启新的信息生成方式,传统媒体因其权威和专业依然是新兴媒体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打好权威牌,用足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群众关心的宏观政策、经济走势、百姓民生方面的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解读到位,把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布到位,以权威性提升公信力、掌握话语权。打好特色牌,党刊政治性、地域性特点较为鲜明,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也不可能都追求大而全,突出地域特色更能形成品牌。打好分众牌,摒弃“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的模式,强化互动性、及时性,体现分众化、个性化,为网民量身打造贴心的信息服务和新闻套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雙丰收。

三是采编流程融合。没有管理方式和内部机构设置的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就是简单物理堆砌的假融合,而不是产生化学反应的真融合。要建立起中央新闻厨房和集成信息处理系统,优化部门设置,实现新闻的一次采编、多次加工。设立新媒体实验室或新媒体孵化器,引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机制,推出一批融合发展的品牌项目。改革薪酬和考核办法,把更多的资源向融合发展倾斜。

四是队伍融合。以人为核心的微创新和快速迭代,是互联网新闻产品开发的典型特征。有了人才,特别是熟悉新闻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跨界人才,就能融合出新兴主流媒体。要尽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全媒体新闻队伍,培养和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为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推动党刊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提升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媒体融合征程中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的新闻舆论必须承担起“48个字”的职责和使命,这是媒体发展的灵魂,无论怎样转型,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面对风险与挑战,要敢于挑战自我、颠覆自我、清空自我,不断深化对媒体融合规律的认识,摆脱定势、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要全面系统分析党刊的“痛点”,找准病灶,开对药方,解决传统媒体各个因素耦合而形成的“并发症”。要把握媒体融合的正确方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力扫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依靠思想上的自信定力和作风上的敢闯敢干,推动媒体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只要凭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作者系青海《党的生活》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党刊青海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吹好从严治党冲锋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