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高茬稻田套播麦适宜播种期试验

2017-04-19李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播期产量

李彬

摘要 为确定稻田套播麦的最佳套播期,进行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稻田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6~13 d套播均可获得较高产量,结合调查和生产实践,确定沭阳县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最适播期为水稻收割腾茬前7~10 d。

关键词 高茬;稻套麦;播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14-02

沭阳县常年种植中粳稻逾53 333.33 hm2,成熟收割期在10月27日左右,腾茬较迟,稻茬麦播种期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量平均在300 kg/hm2以上,由于播种推迟,小麦冬前分蘖普遍不足,多数小麦单株独苗越冬,影响后期产量和农民增收,为缓解这种矛盾,近年来,稻套麦在沭阳县示范推广并迅速扩大;目前又开始面临新的问题,沭阳县要求收割机在机收时一般留茬高在15 cm以下,如果再高就会影响农户种植小麦,而留茬高度低则意味着农户收上去的秸秆就多,目前秸秆没有很好的利用途径,会给农户处理秸秆增加压力,而留高茬稻套麦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收割时可以留到25 cm的高茬,收割时也可以减少机收费用,同时增加秸秆还田量,可增加900 kg/hm2以上的秸秆还田量,因此为了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留高茬稻麦共生期,确定最佳套播期[1-2],特进行该项试验。通过试验找出适合沭阳县的留高茬稻套麦最佳套播期,为全县大面积推广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最终达到延长稻茬麦生长时间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沭阳县官墩乡友谊村一组4个农户稻田中,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10月26日收获腾茬,产量9 201 kg/hm2,留茬高度25 cm,土质为底黑淤土,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块为地黑於土,pH值7.7,有机质含量16.8 g/kg,全氮含量1.29 g/kg,碱解氮含量183 mg/kg,有效磷含量17 mg/kg,速效钾含量166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月4日、8日、12日、16日、19日、21日6个播期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3-4],试验田长44 m,宽40 m,试验小区面积60 m2(10 m×6 m)。

1.3 试验实施

试验田选用小麦品种为烟农19,播种量为262.5 kg/hm2。10月4日灌1次跑马水,使田间湿润。水稻收获后第2天(10月27日)施45%三元素复合肥(15-15-15)450 kg/hm2、尿素150 kg/hm2、家杂肥18 t/hm2,29日机开沟覆土(以处理小区界为沟),2月5日顶雨撒施尿素67.5 kg/hm2(主要以捉黄塘为主),3月28日顶雨撒施尿素225 kg/hm2、45%三元素复合肥(15-15-15)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4月26日喷施叶面肥30袋/hm2。在病虫草害防治上,用粉锈宁拌种;11月3日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hm2和翌年3月5日用6.9%骠马1 050 mL/hm2兑水450 kg/hm2化除田间杂草[5-6];3月5日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7-8],4月26日和5月1日用咪酰胺防治赤霉病[9-10],5月5日用三唑酮、多菌灵、井冈霉素、吡虫啉综合防治中后期病虫害[11]。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2、3可知,播种期为10月4日的小麦出苗齐,小麦与水稻共存期21 d,共生期约18 d,水稻收割时小麦叶龄近4叶,麦苗细长、软弱、无分蘖,水稻收获后植伤最重,苗情转化慢,虽然越冬前有分蘖,均为高位分蘖,后期有早衰现象,穗粒数偏少,产量较低。播期为10月8日的小麦出苗齐,小麦与水稻共存期17 d,共生期约14 d,收割时麦苗植伤较重,小麦叶龄约3叶,麦苗细弱、无分蘖,收获后苗转化较慢,越冬前单株虽有1.56个分蘖,但分蘖位较高,成穗略显不足,后期早衰明显,粒数减少明显。播期为10月12日的小麦出苗齐,与水稻共存期13 d,共生期约10 d,收割时叶龄约2.2叶,麦苗素质略弱,植伤较轻,有少数低位分蘖,冬前茎蘖苗较足,产量中等。播期为10月16日的小麦出苗齐,与水稻共存期9 d,共生期约4 d,收稻时叶龄约1.3叶,苗基本正常,植伤轻,低位分蘖多,冬前形成壮苗,后期无早衰现象,成穗数较多,产量最高。播期为10月19日的小麦出苗齐,与水稻共存期6 d,共生期3 d,收稻时叶龄约0.7叶,苗正常,植伤很轻,低位分蘖多,冬前形成壮苗,后期未发生早衰现象,产量较高。播期为10月21日,由于临近收割,虽然播前灌1次跑马水,但由于田间湿度锐减,小麦出苗不齐,与水稻共存期4 d,共生期1 d,水稻收割时刚出芽,冬前低位分蘖多,冬前形成壮苗,后期未发生早衰现象,成穗略显不足,产量不高。

3 结论与讨论

试驗结果表明,留高茬稻田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6~13 d套播均可获得较高产量。结合生产调查和实践,沭阳县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最适播期为水稻收割腾茬前7~10 d,全县小麦大面积实施的话,相当于每年增施有机肥900 kg/hm2以上,对全县土壤改良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郭伟,于立河,薛盈文,等.播种期对强筋小麦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3):21-24.

[2] 简大为,祁军,张燕,等.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新冬29号产量形成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47-51.

[3] 马东钦,王晓伟,朱有朋,等.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构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1):91-94.

[4] 雷钧杰,宋敏.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B11):138-141.

[5] 胡焕焕,刘丽平,李瑞奇,等.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490-495.

[6] 张军,方书亮,张永进,等.播种期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2):10-13.

[7] 张定一,张永清,闫翠萍,等.基因型、播期和密度对不同成穗型小麦籽粒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28-34.

[8] 陈素英,张喜英,毛任钊,等.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4):681-685.

[9] 曹帆.江苏淮北麦区主推小麦品种适宜播期、播量与施氮量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10] 杨胜利,马玉霞,张大明,等.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优化组合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5.

[11] 高月华,薛玉龙,张桂兰,等.小麦多品种播期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9-11.

猜你喜欢

播期产量
气候变化下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研究进展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播期、密度及施N量对宽柄芥3个新品系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