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属帝汶华人社会的形成

2017-04-1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东帝汶澳门华人

彭 蕙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葡属帝汶华人社会的形成

彭 蕙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中国人最晚于13世纪到过帝汶,当时主要从事贸易活动。明清以后,或贸易,或做劳工,大量华人移居帝汶,与当地土著不断通婚,在这里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帝汶早期的华人社会。华人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帝汶从事着各行各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葡属帝汶; 早期; 华人社会

东帝汶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努沙登加拉群岛的最东端,面积14 874平方公里。由于路远地偏,历史复杂,国家政局不稳定,东帝汶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太多关注。历史上关于东帝汶的著作,主要出自葡萄牙人。而有关帝汶早期华人社会的历史(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葡属帝汶时期),至今仍没有专门和系统的论述。本文就目前所掌握的中西文资料,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帝汶早期的华商

虽然无法确定中国人移居帝汶始于何时,对于早期中国人发现和来到帝汶的情况我们也知道的很少,但据宋代赵汝适的记载,至少在13世纪已经有中国人知道或者到过帝汶。《诸蕃志》中提到的“底勿”和“底门”,即今帝汶岛,无东西之分。从小巽他群岛之东边起,乃至苏门答腊、马拉巴尔海岸皆产檀香树。普塔克在其文章中也提到,在欧洲人到达东南亚之前,帝汶已经为中国的水手和地理学家所知道。而成书于元代的《岛夷志略》中作古里地闷,书载:

(帝汶)居加罗东北,山无异木,唯檀树为最盛。以银、铁、碗、西洋丝布、色绢之属为之贸易也。地谓之马头,凡十有二所。……昔泉之吴宅,发舶梢众百余人。到彼贸易,既毕,死者十八九,间存一二,而多羸弱乏力,驾舟随风回舶。……吁!良可畏哉!然则其地虽使有万倍之利何益?

由此可知,最晚于13世纪时,华人已经航行到帝汶贸易,且贸易的主要商品是岛上盛产的檀香木。中国的泉州有吴姓商人,召集上百人驾船前往帝汶收购檀香木,但由于当时的环境恶劣,百余人前去贸易,而能返回的只有一两个,其经过艰险无比。

明代正统以后,由于明代国力转衰,海外开放政策开始收紧,直到正德葡萄牙人东来之前,民间走私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福建、广东沿海的居民和一些拥有庞大商船的巨室富贾往来海上贸易。澳门开埠以后,帝汶成为葡萄牙远东贸易网络的一个重要据点,在澳葡政府的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澳门华人参与对帝汶的开发贸易。莱唐(Humberto Leitão)记载:

澳门与帝汶之间的航行许多年来由王室财政把持进行,之后由澳门居民的船只进行。但1672年葡印总督拉夫拉迪奥(Lavradio)伯爵下令重新由印度州进行。1678年,葡印总督安东尼奥·派斯·德·桑德(António Pais de Sande)决定批准澳门居民自由地与帝汶进行贸易,以便帝汶的土著不把檀香木卖与荷兰人。因为只有葡萄牙的臣民能够购买檀香木。

从莱唐的记载可以看出,17世纪澳门人前往帝汶进行私人贸易已经盛行,但一度受到了官方的阻挠。为了保住对檀香木贸易的垄断地位和迫于来自荷兰人的竞争压力,葡印总督允许澳门居民可以自由与帝汶进行贸易。在这之后,澳门人前往帝汶贸易的人数越来越多。史载:

乾隆四十一年(1776),民人黎社伯前往地满贸易,不幸身故,其货物搭船回澳,交由其叔黎德朝收领。

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有夷人搭本澳洋船往地满贸易,雇唐人刘近义等装货开船,却被刘近义等串谋偷去船上货物。

这些贸易主要由华人展开或是华人作为助手参与贸易活动的,他们用带去的货物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由此可见,最早来到帝汶的华人大多是从事贸易的商人,但是由于当地气候潮热,“人到吉里地闷(指帝汶——引者注)多染疾病,十死八九”,因此,早期留在帝汶的华人并不多。

二、移居帝汶的华人群体

17世纪以后,葡萄牙的世界贸易地位不断削弱,与帝汶的檀香木贸易成为澳葡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因此对帝汶的开发进一步加强。澳门与帝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一些中国人开始选择移居帝汶。到19世纪初,东帝汶已存在一个华人社团。1816年荷兰的科尔夫少校从荷属西帝汶来到葡属东帝汶首府帝力,看到那里有许多华人。19世纪60年代早期,在帝力的人口仅有3 000人,除了土著、欧洲人、印度人之外,就是中国人了。

跟其他东南亚国家不一样的地方是,输入帝汶的华人中澳门人占了一定的比例,职业上以工匠为主,而不像东南亚其他地区那样以开发殖民地的劳工为主。这与当时两地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澳门和帝汶同属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且澳门的发展要高于帝汶,在葡萄牙政府的安排下,澳门成了帝汶的教育、文化甚至贸易中心,帝汶在很多方面都要依赖澳门的支持和援助,派遣华工前往帝汶便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除了澳葡政府的派遣之外,也有华工是通过招工的形式来到帝汶,参与各项工程的建设。早在18世纪初期澳葡当局就已经开始向帝汶派遣工匠,清政府海禁时期,葡印总督曾于1718年12月下令不许向帝汶派中国工匠。然而第二年5月19日,帝汶总督弗朗西斯科·德·梅洛·伊·卡斯特罗(Francisco de Melo e Castro)就向澳门市政厅写信称,帝汶非常缺少木工、石工、铁匠。1748年,帝汶的许多武器都已经破损,急需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些武器进行修理。因此,1748年5月2日,葡印政府建议澳门总督向帝汶派遣手工业者:

向帝汶派遣一些工匠、五金匠,因为一门大炮已经损坏……而[帝汶]又缺少这方面的工匠。有些时候,要对这些已经损坏的东西进行修补。

1751年1月9日,澳门总督若昂·曼努埃尔·德·梅洛(João Manuel de Melo,1749—1752年任职)通知澳门市政厅,可以向帝汶派遣工匠了,因为此时帝汶没有战争。塞韦林(D. Francisco Manuel Severim)自愿以步兵上尉的身份前往帝汶,并请求澳门市政厅向他提供赴帝汶的费用和派遣铁匠或五金匠到帝汶。1752年1月22日,澳门市政厅写信给帝汶总督萨尔门托(Manuel Doutel de Figueiredo Sarmento,1751—1759年任职),要求支付1751年派遣到帝汶锁匠40两白银及1752年派遣一位木匠前往帝汶9两白银的费用。1816年2月27日,葡印政府再次向帝汶派遣铁匠和木匠,并预支500帕塔克作为建造工程之用。1837年帝汶总督若泽·马利亚·马克斯(José Maria Marques)还不惜花费资金引进中国的农民。在当时,中国的这些农业人口为帝汶的农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1844年,澳门与帝汶并入葡萄牙的海外省,两地往来更加密切。至19世纪后半期,招工的信息不少,更多的澳门人前往帝汶寻求发展机会,留居在帝汶的华人也越来越多。《澳门宪报》中有相关记载,现列表如下:

年份内容1879大西洋澳门辅政司黎(JoséAlbertoCorteReal)发布通知照得现招工匠数名前往地扪(即帝汶———引者注)做工程工夫,立合同为据。凡有各项工匠悦往者,自今至本月二十二日止,宜赴报本辅政司,以便订明而行可也。各可知之。光绪五年正月十八日字。1884管理工程公所官美利度(ConstantinoJosédeBrito)发布通知:今欲招人前往地扪作泥水及木匠工夫,所有章程开列于后:一、作工限六个月为期,自由澳开身日起计。附款一:如公事需用,本处官应着令该工人宽限合同之期三次六个月。二、每日作工时候,以十点钟为额,所有作工器具,本人备办。三、每月每人工银十六元,在澳收一个月上期工银亦可。四、如该工人有病往国家医院医治,有病之日,每日工银拆半计算。五、工人往来水脚系归本官所出。如满期之后,该工人愿在该处作工,其回头水脚不得问官交出。甲申年五月十七日。1885大西洋澳门辅政司发布通知:照得兹接到地扪大宪来文,内称华上年十二月十一日下午五点钟,在地扪兵医院,有华人在澳门经立合同前往地扪做地扪工程之工人谭笺身故,理合布告,俾众咸悉。乙酉年三月廿三日。1886大西洋澳门督理工程官哥士打(JoséMariadoSousaHortaeCosta)为招人前往地扪做工而发布通知:照得地扪工程公所现需泥水匠、木匠、幼细铁匠、工人等应用,如愿往该处佣工者,可自本日起,每日十点钟至三点钟可到本公所阅看章程,至十五日为止。该章程存在本公所内。特此通知。丙戌年四月初十日。1889管理澳门工程公所官苏威者(AlcinoAntónioSauvage)发布通知:今欲招人前往地扪作泥水及木匠工夫。所有章程开列于后:一、作工限六个月为期,自由澳开身日起计。附款一:如公事需用,该处官可令该工人宽限合同之期三次六个月。二、每日作工时候以十点钟为额,所有作工器具,本人备办。三、每月每人工银十六元,在澳收一个月上期工银亦可。四、如该工人有病往国家医院医治,有病之日,每日工银拆半计算。五、工人往来水脚系归本官所出,如满期之后,该工人愿在该处作工,其回头水脚不得问官交出。己丑年二月二十六日。

资料来源:汤开建、吴志良主编:《澳门宪报〈中文数据辑录〉1850—1911》,澳门:澳门基金会2002年版。

从以上表格内容来看,首先,19世纪后半期,从澳门招募工人前往帝汶工作的公告很多,几乎每年都有,而且招工的章程很详细,不仅规定华人每月的工钱,而且规定华人必须订立合同后才可以去帝汶工作。其次,可以看出当时帝汶的本地劳动力不足,从澳门招工是其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华人便成为招入帝汶的各类工匠中最主要的来源。再者,合同期满,华人可以选择回国,但事实上更多人选择留在当地工作。此外,在18至19世纪,广东与福建等地居民移居帝汶也日渐增多。一般而言,移居帝汶的华人很多会与当地土著妇女结婚,组建家庭。因此,留在帝汶的华人成为当地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葡萄牙对华人社会的管理

从早期华商的输入,到18、19世纪华人工匠的输入,华人移居帝汶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缓解了帝汶劳力稀少的状况。到20世纪初,仅帝力一地华侨人数即达3 000人。根据当地政府1953年调查的数据,在东帝汶的华侨4 892人,其中男性3 128人,女性1 764人。其中土生华侨约占70%,正是由国内前往者,只占30%而已。旅居葡属帝汶的华侨,人数虽然不多,但散居全岛各地,差不多每个乡镇角落都有。1975年葡萄牙自东帝汶撤离,华人的数量5660人,约占东帝汶总人口67万的0.8%。从而可以看出,东帝汶华人数量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数量相比,只占少数,是东南亚国家中最小的华人群体。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与葡萄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葡萄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态度由最初的欢迎与鼓励,到后期的限制与排斥,并且颁布了种种苛刻的条例来管理、约束华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葡人还是很欢迎中国人到他们的殖民地去。1751年5月4日,葡印政府就鼓励澳门居民及家人前往东帝汶一事写信给帝汶总督菲格雷多(Manuel Doutel de Figueiredo Sarmento,1751—1759年任职):

澳门城内有许多家境非常贫穷的居民(并非葡萄牙人),因为穷在城市里无太大作为,又非常想移居利福,且利福的居民相当少;在我看来似乎可以,没什么不合适,允许他们前往[帝汶]改变生活环境。

1782年4月20日,葡印政府在写给澳门市政厅的信中也提到,允许派往帝汶的已婚官员携带自己的妻子一同前往,而且不许给他们制造困难,感谢他们的妻子前往帝汶,这样使得帝汶的人口有所增加。1837年4月,澳门总督阿里昂·阿卡西奥·达·席尔维拉·边度(Adrião Acácio da Silveira Pinto,1837—1843年任职)签署政令,极力推动中国人移民帝汶,并要求他们在帝汶努力工作。1886年11月2日,就有200名华人移民帝汶。

然而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葡人因为他们的土地,日见开辟,一切的产业亦渐渐发达起来,用不着中国人去开辟地方了,因此他们就苛例百出,限制中国人入境。葡国虽小,而在该地以少数人管理多数华侨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将其对华人之苛例略述如下:

条例内容华人入境登岸时须有亲属承领,登岸后先到卫生局检验身体,然后到公安局报告,填写履历,缴纳葡币二十五元,领一张登岸证;但登岸证之领取实非容易,证书内须贴本人相片,印花等,大约须花去了三四十元,又经种种手续,始得领到。华人出境居于该地之侨胞,如欲离境,事前须报告该地政府,把登岸证交给移民厅签号,并须贴印花一元,然后始得离境。侨生领侨生字凡侨生须由其家长向该地政府报告,并证明该人确系生于该地等情,缴纳本人相片二张,贴印花(印花税多寡未详)然后始得领取侨生字。限制自由华侨在该地所有一切自由,都被葡人限制,例如晚上八时后,华人不能在街道上行走,他们谓:“中国人晚上在外面来往,总有不轨行动”等语。这完全是剥夺华人之自由。甚至限制商店,晚上八时,须一律关门停止交易,否则处罚。其处罚之方法,大多罚金的,又如华人遇有什么喜庆等事,要杀猪宰羊时,事前须报告公安局,纳税五元,领一张杀牲证书。此外华人欲雇佣工人,(即当地工人)亦须报告公安局,纳税七元,领一张“水手”证。(该地华侨称男用人为“水手”)。华人机关受葡政府监视华侨机关如学校、商会、党部等一切自由权,亦受葡政府之监视。例如机关之旗杆,每年须纳葡币十元,开大会时须通知公安局,同时不得散发传单等。海关税出口货(如咖啡之类)满一担者,抽十元,而人口货则按其何种货物而定其税额。商店纳税葡人把华人商店,(包括饭店、裁缝店、照像店等)分为一二三四等,一等商店每年须纳葡币二百元,二等一百五十元,三等一百元,四等五十元;而商店之招牌每年亦须纳税五元,此外尚有酒税等。小贩商人凡挑物沿街卖买者,不论其食品或用品,每年须纳费五十元。店伙店内所用之伙计,每年每人须纳葡币六元。

资料来源:赖裕明:《葡属渧汶叻唎华侨概况》,上海《海外月刊》1933年第12期。

19世纪80年代之后,葡萄牙对华人的管理逐渐趋于严格,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苛刻。比如,华人在该地所有一切自由都被葡人限制,晚上八时后,华人不能在街道上行走,他们认为“中国人晚上在外面来往,总有不轨行动”,这完全是剥夺华人之自由。再者,他们向华人征收各种费用和税收。出境、入境收取费用;华人开的商店除了按照等级收费之外,商店招牌、机关旗杆也要纳税,实为苛刻之条例。且华人机关如学校,商会,党部等亦受葡政府之监视。种种苛刻的条例限制了中国人入境,自愿前往帝汶的华人明显减少,大多是政府招工前往帝汶工作的华人。

四、华人开发帝汶的贡献

早期华人前往帝汶多是由于贸易的原因,从18世纪开始,葡印政府经常派华人前往帝汶,从事木工、泥工、缝衣匠等职业,以支援帝汶的城市建设。在帝汶的华人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海外华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为人朴素,勤奋工作,对于开启帝汶民智、改变土著的风俗习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还创造艺术、发展农业,与当地人民一起为帝汶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一)经营数间零售店,成为帝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人控制着葡属帝汶的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所有贸易中几乎全部使用中国制的度量衡,而市面流动使用的通货,不是他自己发行的钞票,而是当时中国内地流通的货币。在日本投降以后,华人的功劳就是首先重建帝力,除了在帝力的两家葡萄牙人开的零售店和在阿陶罗的一家经营得毫无起色的贸易站外,华人垄断了整个岛上的零售贸易和商业运输。根据当时的统计,1959年东帝汶有零售商店两百余家,除三家为葡商及两家为土著所有外,其余全都由华商经营。而且在帝力的华人是整个帝汶居民中最有用的部分。他们除了已经控制了小、中型零售业外,还控制了出口的很大一部分。到了20世纪,东帝汶华侨,多数是做生意。其余的,有些是做泥水木匠的工人,有些是养猪畜牧的农人;也有些自己向土人买了荒地,从事开垦以种植咖啡、椰子等。根据赖裕明的记载,葡属帝汶时期,华侨三分之二从事商业,有的自己向土人买了荒地,从事开垦以种植咖啡椰子。除此之外,开裁缝店、理发店、饭店、照相馆等职业亦不少。

(二)提供技术支持,加快帝汶城市建设

大批华人移居帝汶,他们在当地从事着各种不同的职业,富裕起来的华人还建立起商会和行会,对于相对落后的帝汶来说,既为帝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丰富的中国商品,这些都成为推动帝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加快了帝汶城市建设的步伐。

1861年,葡萄牙驻澳门的中国移民监督员马克斯·佩雷拉(A.Marques Pereira)曾说,在帝力的中国人为这座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1863年,从葡萄牙前往帝汶巡视的一位巡洋舰船长赞扬在帝力的中国人,他说:“只有这一部分人可以从事贸易、进行建设等工作,并将最终生存下来。”西班牙人莫牙(Antonios Morga)也曾指出:“凡镇的建成,是不能缺中国人的。他们是各种事业的经营者,而且工作十分艰苦。”华人的勤奋努力,不时地受到奖赏。大西洋国吏部大臣奉西纪1887年三月初十日之上谕:

据管理水师事务兼管外洋属地部大臣所保居住地扪的利(Dilly)之华商李汉成,着赏赐基利斯督宝星(Cavalleiro da ordem militar de Nosso Senhor Jesus Christo)一面。并保居住地扪的利之华商唐亚廷,亦着赏赐圣母宝星(Cavalleiro da ordem militar de Nossa Senhora da Conceição de Villa Viçosa)一面。特此转行知之。

华人来到帝汶之后,即视帝汶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帝汶的城市建设出力献策,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鼓励和赞扬。

(三)兴办华人学校,推动帝汶的华文教育

帝汶岛的华侨大多数是广东梅县人,约有五分之四的华侨说客家话,梅县人之中大多数是蓬辣滩杨姓和黎姓人,外姓人很少。巫范《葡属帝汶华侨教育》也载,帝汶的侨胞90%以上为广东籍,尤以梅县为多。余则属广东四邑与福建永定。他们的祖先多数由家乡漂洋过海,直接前来。也有少数是从邻埠的孟加锡(即望加锡,今乌戎潘当——引者注)、古邦两地转徙而来的。广东地濒南海,海上交通便捷,非常利于移居海外。华人来到帝汶,在当地办学,文化水平颇高,不少华侨子弟在当地接受完中等教育后,回国接受大学教育,而且他们的成绩都在中上等。

1975年印尼占领东帝汶之前,帝汶的华文教育发展得很好,从幼稚园到中学都有完整的体系,其中发展最好的是帝力中华中小学,有时还从国内聘请教师教学。到了20世纪初期,帝汶的各个地区的华侨学校已达19所,学生人数达到1 000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不仅弘扬和传播了中华文化,而且为华人在帝汶的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6年,印尼宣布东帝汶为其第二十七个省,强行推行印尼文教学,华文教育一度中断,直到东帝汶建国后,华文教育才进一步恢复。

综上所述,在帝汶的华人数量并不多,从早期华商的输入,到中期华人工匠的输入,华人在帝汶工作、定居,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商业区,形成了帝汶早期的华人社会。华人不仅发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的精神,而且把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优良的道德风尚广泛传播到这里,为帝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成为帝汶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即便是现在,他们的后裔仍在为帝汶的发展出力、献策。

[责任编辑 王 桃 责任校对 李晶晶]

2016-06-30

彭 蕙(1978—),女,江苏徐州人,历史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东方的拉丁语系——明清澳门和东帝汶关系研究》(批准号:14YJC7700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葡萄牙的远东属地:澳门和东帝汶》(批准号:2015XMS21)。

K302

A

1000-5072(2017)04-0104-07

猜你喜欢

东帝汶澳门华人
何为“华人”?
东帝汶总统:若有必要,就去中国
澳门回归日
东帝汶“开国总统”病逝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