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模块化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7-04-18桂易琪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模块化

【摘要】就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学生参与性和互动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将班级模块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自主选择、全员参与的项目驱动型的组队形式,以增强师生互动和高低年级学生的沟通交流,形成跨届合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模块化 跨届合作 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28-02

0.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大众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而传统计算机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理论系统性,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已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1]。为此,计算机专业应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并实施符合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技术素质与实践能力养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带来巨大人才需求市场的同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合来看,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只掌握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校毕业生显然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本文提出一种班级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型的组队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班级模块化

班级模块化是指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队,每个小组分别使用不同的项目课题,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完成一个项目。这种模块化的方式便于小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目前大多的本科项目实践大多都是一个班做一个项目,这不免使得项目灵活性有所降低,而且会有部分同学偷工减料。所以直接将班级模块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种紧迫感。贴切就业模式,提前让学生有职场体验。摆脱死板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班级模块化,可以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大学教学方式的新颖,也会让他们保持一种学习上的兴奋。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师生互动。

2.班级模块化的具体流程

2.1班级模块化的划分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全员参与,不要落下一个学生。这不是一个兴趣小组,而是每个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可逃避的。其次在划分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的意见来进行小组的划分,也可以进行随机分组。小组的划分采用“1+1+2”的方案,即一个小组配备一位研究生,两个高年级的本科生。小组内部也要选出一个组长,对小组负责。还有一点就是,高届学生不是主体,只担当顾问的作用。一般项目内的事由小组自己处理解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2.2阶段课题目标的确立

目标课题不应过难。目前的本科教育理论课程还是占大多数时间的,项目课题只能在课余时间完成。如果设置的过难,会让同学的学习热情有所衰减。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前行,既然理论课程无法实时跟上时代的脚步,那么项目课题就要跟上,所以课题目标就要具备前沿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同时也有助于项目成果的孵化实现。

2.3小组运行的保障

为了保证小组的正常运转,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必须对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了解小组学习情况。在实际运作中,监督的任务交给指导老师和小组组长,因之前对项目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小组成员在项目中都有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某个成员没有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一定会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度,这样只要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进行监督就能达到对每个小组成员监督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在项目下达到项目小组时,同时发布一个项目的进度安排表,明确项目每个阶段性成果的具体完成时间,由项目小组集体讨论并优化进度安排表并遵照执行;在阶段性成果提交时,指导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并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作总结,从而实现对整个团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督。

2.4小组成果的验收评分

为了体现差异化,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分是有必要的,不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体现其重要性。

在进行验收时,可以采用讨论问答形式。让一组同学进行演示讲解,同时教师对其成员进行提问,根据项目演示和小组成员回答的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参与打分的教师应该不少于3人,从而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

在评分时也可以让别组的学生进行旁听、讨论、提出意见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旁听的学生开拓视野,也可以让汇报的学生集思广益,收到意想不到的思路和创新点。

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自治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尽量让团队实现自治,这对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团队自治就意味着教师对团队及其成员控制力度的降低。而隊长作为团队的成员,本质上与团队的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在管理中缺乏绝对的权威性,容易出现团队无核心,团队凝聚力下降,最终成为一盘散沙的状态。为此,在团队管理中的做法是,对关键问题的把握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团队的运行情况监控,随时掌握团队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3.2一致性

学生在加入团队之初都抱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加引导就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为此要为每个团队都制定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开发引导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不断向总体目标靠拢,最终让团队的目标达成一致。

3.3稳定性

部分学生受个体化教育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个体性,由于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团队学习任务或其他原因,因此选择中途退出学习团队。此外,因团队是跨年级的,自然会随着学生的毕业而人员不断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持团队人数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及时补充人员,尽管新进人员与原有成员之间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知识,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团队的发展。

4.结语

班级模块化的学习方式,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实验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能极大的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能对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也必须不断“充电”,阶段性地了解学习前沿的知识技术。达到在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自身也不断进步的效果,实现一个良性循环。目前在班级试验效果不错,相较于以往,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学习热情旺盛,也希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慢慢的普及开来,为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6-29.

作者简介:

桂易琪(1981.12-),女,汉族,江西临川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 GIS应用技术,计算机通信与流媒体等。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专业应用导向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究①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双培计划—院校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