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让信息技术有用武之地

2017-04-18苏文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课堂

苏文

【摘要】基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当今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构成“生活化”的课堂。本文,笔者以《IP地址和域名》为例,探讨如何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46-0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堂教学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重课堂之源,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一、案例描述

二、案例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教育主义的重要理念是“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作为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而兴起的课程,信息技术已是一个与时俱进、适应当下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如何引导学生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是摆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结合本案例,笔者认为,实现信息技术课“实用性”的策略有以下方法:

(1)引生活实例,激发兴趣与动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结合。教师引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然后利用学生想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在本案例的环节一,笔者以 “借IP地址寻人”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点,这个视频是新闻案例,真实有说服力;且“寻”的是中学生,切合所教学生的年龄段。学生自然会对IP地址产生好奇,希望了解更多关于IP地址的知识,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源动力,主动带着兴趣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解生活难题,体验成功与快乐

在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看来,“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将 “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主动学习知识技能,并将所学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环节二,笔者根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脚手架”原理,让学生当小小侦探,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IP地址的唯一性甄别网络信息真伪。学生通过查阅课本或者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得知可以根据IP地址定位到上其所对应的地区,这样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寻求解决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产生再次探究的动力。

(3)借生活经验,掌握知识与技能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习者需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自我为中心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发现来建构新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水平,先让学生复习旧知,然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联想,思考探究,从而更有效率地掌握新知。

在本案例的环节三,以学生常见的电脑室和课室来营造出学生曾经体验过的情境,通过机房的类比,学生也就容易理解IP地址也应该按需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得本来抽象的“动态IP地址”变得鲜活起来,学生的感悟会更深,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

(4)创生活情境,规范道德与行为

“授业解惑”固然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更为关键的是“传道”。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逐步建立科学的“三观”,使学生在“成才”的同时“成人”。

在本案例的环节一和环节四,笔者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创设和学生生活相符的情境,进行了德育渗透教育。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深刻明白到网络上也必须遵规守法,树立起善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自发地争当信息时代好公民。这节课之后,笔者留意到不少学生原来QQ空间上的一些不良或不当信息已经悄悄地删除了,QQ群里的聊天内容也有所改观。

(5)设生活练习,提升能力与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

互联网是如此浩瀚,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无法涉足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本案例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上,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在日常的上网过程中IP地址的其他应用,时时留意,处处留心,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这样既巩固了学习效果,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价值。

总之,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应充满生活气息,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去体验、探寻、理解和感悟信息技术潜在的奥秘及知识的真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3]鲁志鲲.脚手架理论对学前儿童教学的启示[J].理论建设,200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生活课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写字大课堂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