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7-04-18夏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转课堂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课堂文化导入式学习虽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却受到学时压缩,学生认知差异,以及缺乏自主、合作学习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下的弊端,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构建导学一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 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金项目:《实用英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编号:XM-06);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实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yxm1115)。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99-02

引言

随着广泛的国际交流,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因为学时有限和应试教育等原因,授课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训,使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或是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割裂开来。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学习是交流的基础,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交流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两种文化的碰撞,交际的双方会有意无意地将母语文化带进沟通中,如果想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傳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语言的输入和教师的讲解,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合作、情境演练以及与跨文化相关的学习资料输入很难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是信息网络环境下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整合探究式教育,其利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导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视语言输入,忽视语言输出,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弊端,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教学现状

Bennet(1998)曾指出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1]Bennet&All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三层含义即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的表现能力。[2]Bennet&Allen;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虽有助于我们对其理解,但对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显得过于抽象,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Fantini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则更加具体化,对于英语教学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Fantini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五个要素:一是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应当具有灵活、耐心、开放、好奇、移情、对模糊和不确定因素的包容和忍受等特征。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到与人建立和保持联系的能力,交际中尽可能减少缺失和曲解的能力以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需要合作的能力。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态度、技能、意识四个层面。四是用二语或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态过程。[2] 从Fantini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外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一定交际环境中对跨文化交际普通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文化欣赏、包容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的情境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及所具备的态度、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能力。目前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有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说教式或文化导入式教学[3],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验型学习模式[4]以及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提倡从显性和隐性两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等。这些基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但局限在于没有考虑到在高职院校学时压缩的情形下,其提倡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意识难以监控,而依托于微课、慕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改进以上的不足。

二、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翻转教学结构,把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外颠覆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教学模式。[6]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给予学生足够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以及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学生就能够在掌握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顺利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从而达成课程目标。这里教学的主要变量分别是指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7]也就是说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这三个变量:一是学生为了完成新的跨文化交际任务需要具备的或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它不仅包括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认识,也包括对本族文化和语言的深入了解。二是学生趋向于学习的动机与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任务的设计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教学质量,其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质量、教学任务的促学效能,还包括学生的参与自学程度,以及教师给予的指导和学生提交的反馈是否促进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知识、态度、意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基于以上三个变量构建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互动知识内化阶段与课后总结深化阶段。

(一)课前阶段

Allen和Lange(1996)将文化学习归纳为四个要素:观察、探索、扩展和评价。[2]这四个要素需要贯穿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日益发展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将跨文化主题内容放在课前通过精品课程、慕课,微课等方式呈现给学生,释放出课堂时间让学生交流实践。教师以多模态方式呈现跨文化交际的主题有利于从情感和态度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此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的是翻转课堂中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学案与传统的教案相比既要包括教案,也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中有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在自主学习后根据情况填写的问题与建议。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在新旧文化和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搭建桥梁,从学生熟悉的文化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二) 课内阶段

学生课前观看学习视频,完成任务后进入到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和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情境活动,让学生体验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冲突,以便于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调整。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课前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测和答疑,之后开展的课堂活动可以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担当起促学者的作用并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点评。

(三)课后阶段

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交的反思日志中要对所学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下提交针对课堂活动表现的自评和他评成绩。学生还可以就所学的与跨文化主题相关的内容拍摄成案例视频或提交调查报告。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展示优秀的作品或视频案例。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还可以收集相关资源作为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材料,学生则在学习平台上通过交流和测评等形式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三、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实用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一般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的教学只开设一学年,周课时只有四节,不单独开设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这对非英語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实用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Concept of Time and Punctuality ”为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制定日程表,理解守时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课前提供的视频学习资料可以就中西方关于时间的表达进行对比,根据表达例句让学生分析其折射出的文化隐喻,还可以就中美时间观念设计跨文化主题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如:Is it impolite to answer the phone or greet someone else when you are talking with someone? Is deadline important or not? Should we talk about private things during the working time? 就问卷调查和在线视频资源学习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间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属于非语言行为?中西方的时间观念是属于单时制文化(monochronic time)还是多时制文化(polychronic time)这种划分是否是绝对的?中西方的时间观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完成问卷调查并进行总结和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并用讨论的方式答疑解惑。活动阶段教师可以就准时、计划性,单时制与多时制文化差异等设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案例和情境中出现的现象或冲突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则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活动表现给予总结和评价。课后学生在线上提交针对所学内容的反思日志,日志中需包含对时间观念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的理解与认识。学生还可以就由时间观念不同造成的文化冲突拍摄案例视频。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展示学生提交的优秀作业或典型的视频案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将邀请外教就单元所学的知识做文化主题讲座,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和掌握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用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结果表明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时空的限制,依托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实和及时更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资源。注重自主、合作学习,交流互动过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跨文化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关于文化学习的过程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意识和鉴别能力。学案和学习任务单的制定使教师更容易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检测学习效果,导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态度、意识和行为等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线学习任务、成果展示和多元化的评价途径增强了促学的效能。但本研究也有如下的局限,如未能系统性的研究该模式对于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的适用性并且如何加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5.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67-69.

[3]林桢桢.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模式研究[J].教育界,2014,(30):164-165.

[4]张洋洋,王文晓.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实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79-81.

[5]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4-36.

[6]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7]黄发国,张福涛.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M].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63.

[8]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8-94

作者简介:

夏萍(1982-),女,安徽合肥人,学历:硕士,安徽省合肥市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转课堂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