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本土水会音乐的产业化路径探究

2017-04-18李启康

报刊荟萃(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蓝田县普化镇水会音乐属陕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变迁,它逐渐以静态和固化的方式被封闭起来,致使其传承和保护造成断层。文章陈述水会音乐的现状与问题,从不同视角分析其产业化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探究水会音乐的产业化路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促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此外,这种产业化举措还可以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

关键词:水会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路径

一、水会音乐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蓝田县志》记载,水会音乐在庙会活动中的朝庙奏乐形式分两种,一种是“路拍”,另一种是“坐夜曲”。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创后,多年来一直处于濒危状态,所剩乐谱屈指可数,乐器大量丢失损毁,老艺人相继离世。2006年5月20日,水会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存在问题

1.传承艺人大量缺失

据仍然健在的老一辈乐师叙述,田家村乐社过去每年在天旱时节去关中西府的周至县举办水会,还和西安的几个乐社交流。人们常说“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目前,老乐师们大都不在人世或身体欠佳,年轻一代的传承艺人又青黄不接,水会音乐的传承艺人处于大量缺失状态。

2.传承载体遭到严重破坏

如今这种由寺庙僧侣和民间乐师共同传承的庙会乐种由于历史原因使其传承载体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80年代初专门从事发掘、破译和排练水会音乐的邓印海为该乐种的抢救、修复和完善工作做出很大努力。后来由于其工作调动,这项抢修工作被迫中断了。

3.传承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水会音乐传习所拨发一定资金,帮助抢救和修复水会音乐的邓印海等乐师重振水会音乐。毕竟拨付资金十分有限,由于物价上涨、乐器贵重和人员报酬等原因,水会音乐的重振时断时续。

二、水会音乐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调研整理,初步形成理论体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印海自费到普化镇全家岭村考察水会音乐,拜访老艺人,拍摄、抄录部分曲谱,对该乐种不同流派分类整理,形成《流传在蓝田民间的古老乐种——水会音乐》一文,向全球130多位音乐专家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这篇论文当时引起轰动,影响力波及东南亚好几个国家。

(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着力进行产业化实践

政府可邀请专家学者、传承艺人、热心群众代表召开水会音乐产业化座谈会,共商水会音乐产业化举措。具体实施环节由县政府出面将所需资金、设备和人员组织起来,给予政策性照顾,督促相关方面予以落实,将各界代表与会商讨的措施付诸实践。

三、水会音乐产业化的具体路径探究

(一)培养专业营销团队

非遗传承人多是普通的民间艺人,他们没有能力研发、制作、包装、销售文化产品,政府或企业帮助培养非遗市场专业人才,打造专业营销团队,助力非遗进行产业化策划、宣传和推销很有必要。

(二)培育非遗消费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及总量的持续上涨已成为新形势下的消费热点。因而,非遗产业化须坚持市场导向,结合区位优势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如:针对蓝田玉、猿人遗址、水陆庵等地方特色文化项目,开发出满足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开拓消费市场。

(三)形成地域文化产业链

结合水陆庵庙会等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举办水会音乐文化艺术节,不仅使水会音乐得到宣传推广,更让这种乐种深入人心。水陆庵也可借机宣传,文化节表演佩戴蓝田玉石,增加人们对于蓝田玉文化的认识,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产业链,产生系列经济效益,促成经济和文化的良性互动。

(四)打造地域文化创新品牌

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结合为文化产业打造地域创新品牌提供了平台。举办大型水会音乐活动,运用声、光、电等舞台技术创新水会音乐表演形式,录制后通过网络传播,大范围宣传推广,打造地域文化创新品牌。

参考文献:

[1]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

[2]冯光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报),2006年第二期

[3]吕军.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关系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0年01期

[4]李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

[5]汪振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1日出版

[6]梁君.非物質文化遗产产业化探究[J].江苏商论,2009年6月

[7]刘水良,吴吉林,姚小云.湘西地区非物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6期

[8]项阳.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J].音乐研究.2005年4月

作者简介:

李启康(1991.2—),男,陕西户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现就职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与政治学理论。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渭南)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