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2017-04-18贾晨芳张玫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招聘会比率比例

郭 栋,贾晨芳,张玫玉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山西省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郭 栋,贾晨芳,张玫玉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文中以山西省工科院校为样本,从影响就业的投入产出因素角度,对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做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不满意因素要比很满意因素多,一般满意因素要比满意因素多。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工科毕业生满意度的措施,包括加强工程技术教育,制定留住人才相关措施,增加招聘会的数量,提高招聘会的质量,加大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的力度。

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业率

2015年后半年到2016年年初,各个高校纷纷发布了本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从山西高校就业质量分析报告来看,就业率以及分专业就业率比较高,毕业生自己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比较高,甚至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还高于毕业生本人。这些数据都是来源于各个高校的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就业率也是各个院系呈报给学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也是高校调查的。所以,可以提出质疑,既然就业率如此高,满意度也如此高,国家为什么还要把就业当成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因此,本文课题组向正在准备毕业的2016届大学生做一个基于投入产出的满意度调查,以确定高校的调查是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就业教学,经过郑秋娟等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的分析,13.47%的学生对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1];李亚宏的调查显示,8.2%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2];张朝红和王宇认为,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整体评价不高[3];张坤分析了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期望以及授课前后的职业规划制定情况[4]。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刘峥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总结为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5]。王文杰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魏玉东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求职应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7]。金星彤和王祯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分为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理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8]。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祝军和钟坚龙测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就业意愿、职业期望;刘畅调查了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就业情感、就业意志品质[9]。

关于大学生就业途径,何二毛认为,用人单位(以企业为主) 招聘毕业生的主要途径是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和专业求职网站[10]。师玉生认为网络媒体、招聘会、老师、家人亲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人才交流中心是大学生的求职途径[11]。杨小云认为高校就业部门网站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12]。

二、基于投入产出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把大学生就业看作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提出投入产出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第一,这个投入产出过程是在就业政策环境下的投入产出过程,就业政策往往与创业政策密切相关,并且与创业政策结合在一起出台。另外,课题组在创业政策评估报告中,搜集创业政策信息时,也包含了就业政策信息。因此,在本报告的完成过程中,不再研究就业政策。如果把就业项目计入就业政策当中,那么,就业项目主要包括预征入伍、三扶一支、西部计划、村干部。

第二,就业投入指高校培养大学生各种技能的投入。站在就业创业视角,而非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视角,投入要素包括创业培训、就业课程开设等教学要素;山西省省级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中级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高级创业培训师、省级就业创业指导师等创业就业指导团队构成的团队要素;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的举办等招聘要素;就业创业信息的发布等信息要素;就业岗位的提供等岗位要素。

第三,就业产出指高校与就业相关的一切产出。产出要素包括自主创业率代表的创业要素;总就业率、分专业就业率构成的就业率要素;协约就业、项目就业、合同就业、升学、出国等就业方式要素;毕业生就业的职业、行业、地域等就业流向要素;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专业对口满意度、薪酬满意度等构成的就业满意度要素。

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共同构成基于投入产出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可用图1表示。

图1 基于投入产出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第四,所架构的基于投入产出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必须能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能够从各个高校质量分析报告中获取到数据,也可以以影响因素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向山西省各个高校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

三、基于投入产出的山西省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为了更好地完成问卷调查,选择山西省四所工科院校中一类本科院校中北大学和二类院校太原工业学院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这两所高校2015年整体就业率均在85%—90%之间。选择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化工、生物、环境、材料、计算机技术等工科专业。中北大学回收问卷284份,太原工业学院回收问卷247份,共计回收531份问卷,有效问卷531份。

(一)投入因素

74.78%的本科毕业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应该说工科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表明高校对创业培训很重视。34.82%的毕业生对创业培训很满意,47.71%的毕业生对创业培训比较满意,超过80%的毕业生选择了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应该说创业培训的教学和实践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对《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满意度也超过了80%。

对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师资很满意的比例为33.69%,满意的比例为44.62%,两项加起来不到80%,表明毕业生对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师资满意度相对较差。

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的数量很满意的比例为33.16%,满意的比例为43.75%,两项加起来不足80%,表明毕业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数量的满意度相对较差。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的质量很满意比例为25.22%,满意的比例为48.31%,两项加起来没有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差。

对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数量很满意的比例为27.21%,满意的比例为47.18%,两项加起来没有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差。对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质量很满意的比例为25.5%,满意的比例为50.4%,两项加起来刚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学校组织招聘会信息质量的满意度相对较差。

对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很满意的比例为27.29%,,满意的比例为47.97%,两项加起来刚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质量的满意度相对较差。对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很满意的比例为29.27%,满意的比例为46.6%,两项加起来刚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的满意度相对较差。

(二)产出因素

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很满意的比例为30.68%,满意的比例为46.2%,两项加起来不足80%,表明毕业生对自主创业比率满意度相对较差。

对学校总体就业比率很满意比例为31.5%,满意比例为45.38%,两项加起来不足80%,表明毕业生对总体就业比率满意度相对较差。对本专业的就业比率很满意的比例为28.66%,满意比例为46.86%,两项加起来刚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本专业就业比率的满意度相对较差。

对学校协约就业比率很满意的比例为29.69%,满意的比例为46.49%,两项加起来不足80%,表明毕业生对协约就业比率满意度相对较差。对学校三支一扶等项目就业率很满意比例为27.65%,满意比例为46.13%,两项加起来不足75%,表明毕业生对项目就业比率满意度比较差。对学校合同就业比率很满意的比例为29.58%,满意比例为46.87%,两项加起来不足80%,表明毕业生对合同就业比率满意度相对较差。对学校升学比率很满意的比例为29.62%,满意比例为45.98%,两项加起来不足80%,表明毕业生对升学比率满意度相对较差。

从职业上来看,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为17.91%,其他人员比例为14.24%,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比例为10.58%,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68%,加起来占到一半比例。教学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金融业务人员、公务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军人、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体育工作人员、文学艺术工作人员等加起来也占到一半。

从行业上来看,比例超过4%的行业为:制造业比例为7.38%,建筑业比例为11.08%,金融业比例为6.62%,房地产业比例为6.41%,教育业比例为8.6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例为11.36%,交通运输业比例为4.28%,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例为7.18%,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例为9.0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比例为7.66%。

从地域上来看,山西省比例为28.25%、华东地区比例为17.63%、华南地区比例为11.22%、华中地区比例为11.4%、华北地区比例为14.66%、西北地区比例为5.54%、西南地区比例为5.37%、东北地区比例为2.62%。

对专业与工作的对口程度很满意的比例为26.03%,满意比例为50.63%,两项加起来没有超过80%,表明毕业生对专业对口满意度相对较差。对薪酬很满意的比例为23.6%,满意的比例为50.2%,两项加起来没有超过75%,表明毕业生对薪酬满意度相对较差。薪酬在2000—3000元之间的比例为37.13%,在3000—4000元的比例为30.78%,两项加起来接近70%,表明大部分毕业生的薪酬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对工作的适应情况很满意比例为36.05%,满意比例为50.02%,两项加起来超过85%,表明毕业生对适应未来的工作是充满信心的。对工作能力很满意的比例为29.87%,满意比例为48.52%,两项加起来没有超过80%,表明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满意度相对较差。

(三)结论

把毕业生选择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加起来,分成85%以上、80%—85%、75%—80%、75%以下四个区间,分别对应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四种状态(见表1)。

表1 毕业生对创业就业投入产出要素的满意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投入与产出方面,毕业生不满意因素要比很满意因素多,仅仅对工作适应情况持有很满意态度,还是因为本次调查的应届毕业生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很满意的态度来自对自己的信心。不满意的方面投入因素有两个,产出因素有两个。毕业生一般满意的因素要比满意的因素多,对投入因素满意的是创业培训的教学与实践和《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对产出因素满意的是自主创业比率。而投入因素比较满意的达到6项,产出因素比较满意的达到7项。因此,可以说,毕业生对创业和就业的满意度整体上比较低,基本处于基本满意的状态,高校在创业和就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做工作。

四、提升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措施

(一)加强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从就业的职业来看,只有一半的毕业生从事了工业、工程、生产和运输等工业相关职业;从就业的行业来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例大约占到30%左右。由于本次调查样本来自工科院校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可以说,这样的数据表明,工程技术教育的特色有所体现,但是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不但提高就业率,而且提高就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二)制定相关措施,留住人才

从就业的地域来看,山西省就业比例为28.25%,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就业比例略高于山西,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就业比例略低于山西;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就业比例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山西省作为地方院校培养人才,山西生源比例与山西就业比例相比,出现逆差。山西本省的毕业生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外流的主要去向是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其次是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在经济优势之下,就是明显的薪酬优势。结合毕业生对薪酬满意度比例不足75%的现状,山西省可以通过制定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保障毕业生的薪酬,挽留人才。如果本科毕业生都存在人才外流现象,比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的研究生,恐怕外流现象更为严重。所以,急需制定相关措施,留住人才。

(三)把创业与就业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做好,增加招聘会的数量,提高招聘会的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在投入要素方面,毕业生对创业培训的教学与实践和《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满意的,但是对于学校举办招聘会及提供招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满意度较低。学校组织招聘会的质量和学校发布招聘信息的数量满意度都在75%以下。因此,高校今后的创业与就业工作,在进一步做好培训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重点关注怎么增加招聘会的数量,提高招聘会的质量,特别是关注增加招聘信息的数量、提高其质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培训和教学只是储备,能否就业、就业质量是否比较高,更取决于毕业时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

(四)加大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的力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产出要素方面,毕业生对项目就业比率低于75%,对总体就业比率、本专业就业比率、协约就业比率、合同就业比率、升学比率等各种渠道就业率,基本处于满意度一般的状态。表明山西省高校在通过协约、项目、合同、升学等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的同时,拓展的力度不足,导致灵活就业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的力度。然而协约、合同、升学等就业渠道就业率并不是高校能够自主的,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就业渠道既定的情况下,高校可以有目标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协约、合同、升学等就业能力,间接提高多渠道就业率。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在创业与就业方面投入比较大,产出也比较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1] 郑秋娟,李跃进,胡冰,9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及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22-23.

[2] 李亚宏.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赤子,2016(2):116-117.

[3] 张朝红,王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108-110.

[4] 张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分析及反馈意见: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7):79-83.

[5] 刘峥,王建,刘思麟,等.农科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87-89.

[6] 王文杰,陈立,樊磊,等.新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60-163.

[7] 魏玉东.辽宁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商,2015(7):25-26.

[8] 金星彤,王祯.移动应用程序(APP)使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基于全国50所高校的调查[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5(17):44-49.

[9] 刘畅.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12-113.

[10] 何二毛.“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实证研究:基于河南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问卷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62-66.

[11] 师玉生.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平问题研究:基于甘肃省某高校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89-94.

[12] 杨小云,方波,倪翎.高校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安徽本科院校的调查[J].理论前沿,2015(14):56-60.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for Graduates of the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Shanxi

GUO Dong,JIA Chenfang,ZHANG Meiyu

(Tai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Based on samples selected from some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Shanxi, a survey on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for graduates in 2016 was conducted from the view of the input-outpu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mploy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regard to the employment, the factors of dissatisfaction were more than the satisfying ones, and the factors of moderate satisfaction were more than the ones of satisfac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dopting measures for retaining talent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job fairs and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and enhancing the effort in expanding employment channels.

engineering graduates;employment satisfaction;employment rate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研究”(2015041028-3);山西省科协调研课题“山西省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KXKT1504)之阶段性成果。

2017-01-20

郭 栋(1975-),男,山西忻州人,太原工业学院学生处讲师;山西大学在读博士。 贾晨芳(1974-),女,山西兴县人,太原工业学院学生处讲师。 张玫玉(1967-),女,山东莱州人,太原工业学院理学系副教授,博士。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3.015

G647

A

1008-6285(2017)03-0062-05

猜你喜欢

招聘会比率比例
西安举行近3年最大规模线下招聘会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列车”招聘会可以有
人体比例知多少
“的”字叠词招聘会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比率和比例的区别
比率和比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