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在单拐村
2017-04-18曹文丽
曹文丽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还很落后,各解放区虽有一些小型兵工厂,但基本上是修理枪械,翻造子弹,生产手榴弹、地雷等。随着战争形势的发晨,部队从游击战逐步转为运动战,解放区逐步扩大,部队向正规化迈进,对武器装备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冀鲁豫军区于1945年成立了军事工业部,程重远任部长,徐建平任副部长。随后,建立了冀鲁豫军区兵工一厂。该厂承担的主要任务除各种轻重武器的修理外,还肩负炮和炮弹的制造,是当时冀鲁豫军区主要兵工厂之一。
关键词:冀鲁豫军区;兵工厂;新形势;单拐村
一、军区第一兵工厂在单拐村成立
1.单拐村成为冀鲁豫边区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单拐村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东北部,据周边县城在20公里左右,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单拐村只有农民400余人,但是该村及其周边一带是冀鲁豫边区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单拐村又是地方党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和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淳朴的民俗民风。在单拐村民陈平的积极引荐下,1944年9月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冀鲁豫分局从濮范观的中心区红庙迁到了单拐村,1945年3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和北方局组织部长刘锡五、宣传部长李大章等率领20余名北方局机关工作人员到达单拐村。军区、机关与村民始终保持着军爱民、民拥军浓厚氛围。至此,单拐村成为冀鲁豫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指挥中心。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王宏坤等在这里指挥了一百多次战斗战役,收复县城70多座。
2.適应新形势,兵工一厂成立
一九四五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但自卫解放战争即将到来,为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和晋冀鲁豫军区的指示精神,1945年9月,冀鲁豫党委和军区在单拐村成立军事工业部, 统一领导原来较分散的军工、军需厂。军工部部长程重远,副部长徐剑平,下设政治处、工务科、经管科、庶务科。组建了兵工一、二、三厂、皮革厂、纺织厂、化工厂等。兵工一厂就设在军工部驻地—清丰县单拐村。厂长张受益,副厂长许冠英、政委杨俊杰。全厂有职工200余人,各种设备30余台。成为是冀鲁豫边区规模较大的兵工厂之一。
单拐兵工一厂的建设和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听到要建立兵工一厂的消息,单拐村的开明士绅陈笃之先生将自家家族祠堂腾出来作为厂房。陈氏祠堂始建于1851年,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内设有机工车间、枪械维修车间和库房,在祠堂正南方搭了20多间简易工棚,工棚里放置着冶炼和铸锻造使用的烘炉、模具、车床等设备。全村还提供了150多间房给工人和家属住。为了工厂的安全,常年集中20余名民兵在公安员带领下,坚持轮流值班,保卫工厂,保证工厂能正常生产。
二、兵工一厂在单拐村的主要工作
1.克服困难,坚持生产
(1)厂内设备简陋、资源匮乏、技术落后。设备就是几盘熔炉、几个大风箱、几把老虎钳和一些锤子、锉、手摇钻外加缴获的一些机器、车床。为了生产出较高精密度的部件,他们常常要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任务紧了,吃住睡都在车间,困了就睡,醒了就干工作。有效的保证了兵工厂武器和零部件的生产质量。
(2)原材料奇缺,没有钢铁和煤炭。从干部到工人都献计献策想办法克服困难。一方面,派人外出收购破铜烂铁等材料,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套购材料,一方面组织民兵、部队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搬回桥木、火车轴、铁轨等。把缴获敌人的废武器、弹壳重新修配、复装,以节省材料,加快生产,支援前线。
(3)兵工厂干部职工生活待遇很低,干部实行供给制。平常生活中,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小米粥,就着老咸菜,穿的是粗布衣,抽的是旱烟袋,技术津贴最高是35元,最低是14元。同志们却以苦作乐,经常唱着自编的歌谣,坚持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乐观的心态。
2.积极生产,保证供应
做为当时冀鲁豫军区主要兵工厂之一,兵工一厂肩负炮和炮弹的制造工作和修理各种轻重武器的主要任务。
在战争年代,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在单拐村当年利用自制的烘炉和模具,用道轨和老乡捐献的铁锅、锄头等为原材料搞冶炼,经过冶炼、锻造自制出了大量的地雷和92弹、82弹、75弹、60弹、手榴弹,以及大刀、红缨枪、刺刀、战刀等等;为我军修复了大量迫击炮、开山炮,一三式、四一二式炮、美式无后坐力炮,榴帅炮等;生产维修38式步枪、汉阳造步枪以及中正式步枪等各种枪支总数达到11万多支。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9月,一日本产九二式平射炮在修复过程中,为了解决工厂的动力问题,(摇皮带轮)加速机器的运转,全厂职工齐动员,单拐村群众也积极行动起来,苦战数天,完成了抢修任务,随后,将修复的日本产九二式平射炮立即运到前方,在解放滑县战役立了战功,受到前方指挥部的表扬。
1946年5月,随着形势的发展,为适应国内经济恢复与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和军区党委以兵工一厂为基础,将军区军工部所属工厂和第九工商管理所下属的工厂合并组建华丰总厂,转向民用产品生产。
兵工一厂按照上级领导指示,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设备能力,前后生产了弹棉花机零件、自行车零件、双刃犁等。解决人民紧迫的生活需要。
1946年秋,蒋介石发动了新的内战,为了反对内战,保卫胜利果实,军区党委决定迅速恢复军工生产。将兵工一厂划分为两个工厂。兵工一厂仍然以修械,制造炮为主。厂长张受益,后由吉合群兼政委,副厂长杜茂才。仍然设在单拐村。另分出一个叫兵工三厂,以制造炮弹为主。
内战爆发后,解放军次次战役战斗的胜利,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枪支,弹药。但绝大部分枪支破坏,残缺不全。兵工一厂就迅速修复这些残缺武器,修好后再返回前方。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兵工厂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不仅自制出了大量的地雷和手榴弹,而且还为我军修复了大量迫击炮、开山炮,一三式、四一二式炮、美式无后坐力炮,榴帅炮,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兵工史征集委员会冀鲁豫编写组.冀鲁豫边区军工史料选编[M].山西.山西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1980.
[2]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编写组.冀鲁豫边区革命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