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通
2017-04-18陈学良
陈学良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如何?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机会。习惯了等老师讲,依靠老师的帮助。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学生主观的努力以外,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自己教学行为的改变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我们一线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引导好,更要注意对教材的把握以及教后的反思与总结。
一、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作为这个身份的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互相探讨的空间与时间。在现时的物理课堂中,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练习—再现。普遍存在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现象,教师讲的多,学生听得多。教师板书多,学生动手少。存在讲实验的现象;存在做演示实验时恐怕因演示时间过长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匆匆忙忙走过场的现象。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给学生辅导的时候,更是要注意到对学生的思路上的引导。当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疑惑时,这时候千万不要轻易的告诉他答案。实际上并不是他完全不会这个问题,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在某个地方卡壳,一时间转不过弯来。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再叙述一遍。在最关键的地方提醒一下,学生往往就会恍然大悟。因为主要是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所以效果上会好很多,掌握的也会更好一些。有了克服问题的成就感,信心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这里的引导尤其是上课时的引导应该注意避免教师的 “一言堂”。当自己的提问引出很多学生在下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应该注意找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倾听不同的意见,适时总结,不能一味向自己事先想好的结论方面引导,更不能粗暴的打断学生的讨论,听不进不同意见,以自己的相对权威向学生灌输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在物理的电学那块内容,由于电学的公式比较多,再加上一些推论,导致了在处理一个题目的时往有3、4种解法。这时候更得注意引导,在讨论中对比各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全体同学在相互讨论比较的基础上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信息窗、加油站。即便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没有相当知识的积累何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知识的铺垫根本谈不上自己的往下探究。沪科版的物理教材很注重学生的自行探究,教材上安排了相当部分的知识探究。但是仅仅依靠学生自己自行探究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以前的知识储备够不够?怎么去探究?怎么去设计试验?怎么收集数据?怎么处理?数据上怎么取舍?所以自行探究的想法固然好,但是不见得每个地方都要学生去自己探究,也不见得每一节课都安排探究。有些需要探究的地方需要教师的指导,做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比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按照教材上的编写顺序要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引起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这其实很不容易。如果学生预习了是不是就真的理解了里面的道理?真的能设计出实验方案?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先给学生规定蜡烛的一些位置,让学生在老师给出的位置上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逐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探索,结果学生能很容易的归纳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给予总结,回扣教材。上面所反映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新教材的使用者,而不简单是教材内容的传授者。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完全可以不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来。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比如在处理电学中的家庭用电时,我就把高压触电形式放到这里给出,让学生系统掌握造成触电的原因。能让学生整体把握这部分内容。还有在电学内容的讲解时,为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可适当补充点学生能掌握的内容。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在面对教改的这个新形势下,我们都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别老想着等待别人总结的成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改变可能不能马上立竿见影,但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所谓“变则通”,面对教改的新形势,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改变是唯一的出路。借用一位诗人的短诗与一线的教师共勉:打开/鸟笼的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