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7-04-18米彩丽
米彩丽
摘 要:人们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积累材料,学会迁移运用,充分挖掘教材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后笔记,鼓励学生多创作,积极推荐发表四个方面做以论述。
关键词: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究竟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只有靠教师在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应从下面几点方法入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
富兰克林说过:“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搜肠挂肚,抓耳挠腮,依然大脑一片空白。这主要是平时读书太少,积累不够。我曾对所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过调查,近80%的学生不征订任何报纸杂志,不购买任何与语文相关的书籍资料,基本无藏书,很少读过文学名著。学校图书馆虽有藏书,但更多的时候是门可罗雀,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愿花时间去办借书证,不愿到书海中去遨游。漫长的寒暑假,读书者依然是廖若晨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考生改革的新形势,使学生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籍上,首先应树立开放意识,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现开放式教学,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使学生有更广的飞翔空间。其次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利用早读课来识记名言名句,背诵美文佳作,博览文学巨著。厚积薄发,语言功底、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能力也逐渐形成,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了提高。
二、让学生积累材料,学会迁移运用
不少學生和家长“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至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知道“多读胸中有本”,要想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就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才能应笔而生,如泉喷涌,滔滔不绝。
三、充分挖掘教材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后笔记
课后练习中富有创意的题目既扣住教学重点,又适度向课外辐射,在备课中巧妙利用这类题目,就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的,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譬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课后有道思考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位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学过的《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为依据,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全方位地去认识了解陶渊明的思想。课堂教学中,我一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多元思考,探讨陶氏的多元境界。学生能根据初中学过的文章及历史知识对陶渊明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认为陶的诗歌成就很高,在政治上是失败的;或认为他的归隐思想是消极的,是对自己、家庭和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或认为他是一个空想主义者,当自己理想不能实现时,愤世嫉俗地走出官场这是不明智的。围绕陶渊明的思想,课堂上学生掀起了一股学术争论的高潮,在课外,学生还把讨论的结果用周记和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语文课本中这样的题目比比皆是,如下列思考题:
(一)“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形象,写一篇心得。”(《荷花淀》)
(二)“在你周围的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在这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祭十二郎文》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怀念已故亲友的短文。”(《祭十二郎文》)
仔细分析上述思考题,不难发现,课后练习题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信息拓展写作空间,如读书笔记、心得感受、甚至大作文。在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
四、鼓励学生多创作,积极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行为,是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一个好方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好文章,编写作文专集,或给报社投稿,并在课堂上鼓励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大大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热爱写作,用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创造出美丽精彩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