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患者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7-04-18杜娟
杜娟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患者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例数共37例(92.50%),对照组总有效例數共31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哮喘患者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能取得理想的治疗疗效,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表现,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疗效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小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0.25%~3.52%,临床症状与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哮喘、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夜间与清晨发作次数较多,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能够得到缓解或治愈[1]。若没有及时控制患者哮喘急性发作,那么很有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呼吸衰竭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选择8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以此分析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治疗效果,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15±0.33)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2.11±0.33)年,轻度发作共11例、中度发作共21例、重度发作共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35±0.4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2.23±0.36)年,轻度发作共15例、中度发作共20例、重度发作共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相关诊断标准,已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等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病毒、纠正酸中毒等。观察组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将1~2 ml普米克令舒和1~2 ml博利康尼放入压缩喷雾吸入给药,压力为1.4 kpa,流量为4.4 L/min,吸入时间为10~15 min,2次/d[3]。对照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将1~2 ml普米克令舒和1~2 ml博利康尼加入20 ml生理盐水,通过超声雾化吸入装置经规格适宜的面罩吸入给药,吸入时间为10~15 min,2次/d。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显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心率恢复正常、哮鸣音消失;有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率恢复正常、哮鸣音基本消失;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4]。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共31例(77.50%),有效共6例(15.00%),无效共3例(7.50%),总有效例数共37例(92.50%),对照组显效共30例(75.00%),有效共1例(2.50%),无效共9例(22.50%),总有效例数共31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哮喘是指一种可逆性气道阻塞和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此病的因素较多,多与炎症细胞和非炎性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临床治疗将控制气道痉挛为主要目的,糖皮质激素是小儿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口服、静脉用药治疗为主,其用药量较大,需要经过血液循环之后才能达到病变部位,治疗效果不仅慢而且不够理想,并且长时间用药很容易引起高血糖、骨质疏松等严重并发症。
雾化吸入治疗能将药物转化为气溶胶,通过吸入途径直接作用于肺部、下气道,能取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具有见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近几年已被广泛的用于临床治疗之中。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药物能以气雾形式进行持续喷送,能直接、快速的被送至气道、肺部而起到良好的效果;②药物被喷送之后能在数分钟之内起到治疗效果,也能促使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效果显著;③药物剂量较小,通过局部给药,小剂量药物也能起到大剂量药物的效果,同时能避免全身用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④吸入技巧和配合要求较低,适合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5]。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于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十分不同,目前临床主要有超声雾化吸入、压缩泵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所产生的雾粒较大,但药物浓度较低,容易加重呼吸困难症状,不利于改善患者的的缺氧状态,并且中度和重度发作患者的呼吸较快,很难将药物直接吸入深部起到治疗效果[6]。压缩泵雾化吸入是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动力,雾粒较小,能保证患者吸入雾粒后的有效沉着,并且能使雾化药物直达支气管等器官,对于呼吸道的刺激较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痉挛现象,药物不需要经过稀释可直接使用,用药量小效果显著,吸入时间也较短,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8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和压缩泵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VS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全发.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21):17-18.
[2]陈晓.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4):88-89.
[3]潘庆杰.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29):46-47.
[4]吴宗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25-126.
[5]魏丽艳.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93-194.
[6]杜秀敬.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4(4):118-119.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