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下对外传播中的特色词汇翻译策略研究
2017-04-18姜怡佳
姜怡佳
【摘 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和文明产生了共融和交流。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软实力,需要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尤其要注重对外传播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工作更为准确和具体,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地位。
【关键词】对外传播 话语权 特色词汇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令世界瞩目,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我们要正视的是西方媒体仍旧占据着国际传播中的话语主动权。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外传播工作,要拓展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对外宣传中国的声音和中国的主张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准确的翻译,从而积极影响国际舆论,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一、对外传播以及对外传播翻译的概念综述
对外传播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第一,对外传播属于跨国的传播,是出自中国并以外国受众为对象的传播。要意识到所有的对外传播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直接的影响。
第二,对外传播是跨文化的传播。文化是人类群体的灵魂所在,它代表了人类群体共同的认知体系、社会规范和语言。文化具有传承性,并且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要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求同存异,实现文化传播。
第三,对外传播是跨语言的传播。中国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而外国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克服语言的障碍,采用必需的翻译策略进行传播。
对外传播翻译是在对外传播领域所从事的翻译工作。翻译的工作不仅涉及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还要转换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象和内涵。对外传播翻译要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不要局限于原文的表达方式,要使译文的语言尽可能地接近原作语言的效果,从而实现对外传播功能。
二、中国对外传播翻译中特色词汇的翻译原则
(一)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中国对外传播翻译要传达出准确和严谨的信息和信号,要将中文翻译成外文并借助于各种媒介进行对外传播,以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地位。在对外传播翻译中,要对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文化背景、知识背景等进行细致的把握,要仔细体会中外文化在历史积淀过程中的不同,针对中英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的差异,进行以国外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为基准的翻译,从而增进对外翻译的理解和认同度。
(二)中外有别的原则
中國对外传播翻译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要跨越中外文化的鸿沟,对于外国人的语言习俗要熟悉,避免掉入文字陷阱。在对外传播国家基本政策的时候,要注重国家形象和政治影响,要仔细衡量词汇的政治含义和影响,依据中外有别的原则,实现良好的对外传播。
(三)文化转译的适度原则
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传播翻译领域,要依循文化转译的适度原则。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特征,而使得对外传播翻译要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要在其可译的限度之内进行传播和表达。因而,需要通过使文化翻译接触外域文化,汲取外域文化精髓,生成更有生命力的新的文化。
三、中国对外传播中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
中国对外传播体现出中国特定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文化、经济、外交各个层面的历史内涵。为了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需要遵循语际翻译的原则,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策略性的翻译运用。具体的翻译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音译策略
在对外传播翻译中,采用音译处理的方式可以彰显出中国文化特色内容,吸引国外对汉语文化的好奇心。
例如:福娃——Fuwa。
中国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预示和寓意中国祝福世界吉祥的含义。它最初的翻译是Friendly,然而,这种译法被认为不具备鲜明的中国语言文化特色而被否定,而且Friendly在英语中意为“友谊赛”,不符合中国的语言规则。因而要用一种翻译手法来展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最后采用了音译的形式——Fuwa,既能够彰显出中国语言文化的特色,又容易记忆。
(二)直译策略
直译保持了原作的语言手法和形式,也体现出原文的语法规则和语言数据文本,它可以表达出一种思想,使语言更富于灵动性和感染力。
例如: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文化快餐——cultural fad;铁饭碗——iron-rice-bowl等。
(三)意译策略
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性而难以找到对应语,因而常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
例如:带有政治特色词汇的语言:
“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Emphasize on three things:study;politics and integrity.
“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四)直译加意译策略
概括而言,直译表现出一种同步转换范式,而意译则显示出一种非同步转换的范式。在单一的翻译形式难以准确表达中国特色词汇时,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策略,帮助外国人理解字面意义和中国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三从四德”,可以直译成“三个obediences和四个美德”。然而,这种单纯的直译,读者不知所云,因此还需要添加意译:“三从”是在婚姻之前唯父命是从,婚姻之后唯夫命是从,丈夫死后又要依从于儿子;“四德”即优质的道德品行、恰当的言行、恭谨的态度、负责任的工作。这样就可以简洁地表达出中国儒家思想的文化内容。
(五)变译策略
1.编译
即采用编辑和翻译共同生成的语言,是对原作进行整理加工后的翻译。它可以使原作更为条理化和针对性,从而实现对外传播。
例如:俗語“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翻译成:The Earth Temple Fair is a coll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Beijing-style culture and has a strong appeal to people in and outside Beijing.
2.增译
这是对原文的添加,将一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色彩的内容添加进去,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中国有两点是靠得住的,一是讲原则,二是说话算数。
可以翻译为:China can be accounted onother things,first,it upholds principle and second,it honors its words.
在这段译文中,添加了短语accounted other things,这显示出其实质“至少有两点”,也体现出翻译的高度政治敏锐性。如果照字面,则翻译为:On two points,China can be accounted。First ,it upholds principle and second,it keeps its words.这就变为了“只有两点靠得住”,歪曲了原意,犯了翻译的大错,不利于中国特色词汇的对外传播。
四、提升中国话语权,进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实例分析
(一)突破翻译屏障,把握翻译技巧
译者在对中国对外传播中的特色词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容易站在中国人的视角进行翻译,而忽略了外国人对译文的理解能力,而且由于对中文意义理解的表面化,而产生翻译时的歧义。为了增强中国对外传播中的话语权,需要突破翻译技巧上的障碍,防止译文表意不明。
例如:“政治清明”这个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为:political integrity。这种译法并没有完整地表达出“清明”这个总体环境的个人和环境两个层次,容易产生语意混淆。因此可以翻译为“political transparency and integrity”。
(二)突破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提升中国话语权
中国的特色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特征,而其他文化体系的受众难于理解。因而,要在对外传播的翻译过程中消除歧义。
例如:“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是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意,它有深层的含义,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梦,同时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在对外传播时将其翻译为“Chinese Dream”。然而外国的媒体却将“中国梦”译为“China Dream”,这显然与原意不相符合,它隔离了“中国梦”中人性内涵和本质,没有突出表达出其主旨,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因而,要注重阐释和传播翻译的政治性。
总之,中国国际对外传播中的特色词汇翻译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根据特色词汇的文化蕴意,进行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翻译,从而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在国际上发出更为坚实的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地位。
【参考文献】
[1]蒋丹.《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2]张书青.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异化翻译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张婷婷.中国特色词汇在对外宣传中的新表达——中国英语[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4]朱德财.论汉语政治新词汇英译的翻译策略[D].广州:暨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