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份制农场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2017-04-18王朝晖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三农问题

王朝晖

[摘 要]从解放前的土地改革,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再到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发展历经六十多年的艰苦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对国际化、全球化新形势的今天,我国仍处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的艰难境地。究其原因,其本质是以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构建起的小农经济式劳动关系,已经无法适应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中国农村的发展出路究竟在何处?股份制农场作为农村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有效途径;股份制农场;“三农”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247

1 股份制农场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1.1 变“小叶舟”为“大航母”

目前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之所以无法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主要原因是生产同其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严重脱节,农民在盲目状态下从事生产,技术服务、加工销售等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个体规模小、势力弱,组织化程度低,资金、技术等投入十分有限;生产要素分散,集约化程度低,无法产生竞争优势经济效益差。股份制农场以利益为纽带,整合分散的资产资源,通过科学配置形成集体经营优势,使弱势的经营个体通过生产要素聚集变为强势的投资经营主体,使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小叶舟”汇集为可抵御千变万化大市场风险的“大航母”,形成强有力的抗风险能力。

1.2 实现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蜕变

现代农业的根本标志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高。小农经济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家庭为单位孤立分散经营,致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有效推广,市场供求信息、产品的组织生产难以落实,农民生产经营水平难以提高,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股份制农场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起点,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生命,通过股份制使农民之间的劳动关系由分散、竞争变为聚集、竞合,并整合优化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了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的有效蜕变。

1.3 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为鲜活的经营资本

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源,长期以来仅充当了谋生工具的角色。近年来推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权归承包农户、使用权或经营权归转入方的土地经营体制,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规模过小的问题,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土地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是,从实践来看,土地流转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虽然多户分散经营转为大户经营,但个体经营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增加了工商资本的注入,但土地等资源无法变为资产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农民关心和保护土地的积极性降低、土地承担农民社会保障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法律纠纷不断增多等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在法律层面也存在难以突破的诸多环节。实行股份制农场,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分解为土地股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拥有土地资产的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土地经营权,土地租佃者享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量化为股权,农民成了土地的所有者,经营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互相换位。过去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双层体制被改良更新为农户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新双层体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经营体制层面的改革推进到产权层面的改革,具有产权清晰、利益直接、风险共担、效益明显、操作简便等特点。同时,农民可以持股权证抵押贷款,从事非农产业,从而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鲜活的经营资本,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1.4 使先进要素有效参与生产经营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科技、管理贡献的比例远大于传统农业本身。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资源割裂,一方面大量的科技、管理人才聚集在城市、机关单位,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缺乏智力支持而难以发挥效益。股份合作制农场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科技入股、人才配股、品牌参股等多种方式,引进科技、人才、品牌等参与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又以股权予以回报。先进的生产要素植入农村发展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发展。

2 推进股份制农场应把握的几个关键

股份制农场是推进农村改革的新路径。在推行过程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民心民意,加速配套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引导服务。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2.1 切实明确土地的产权关系和主体

乡(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级对集体土地享有法定的所有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享有永久的土地使用权,无论股份制农场如何推进,必须严守这些法定的产权关系。推行股份制农场时,应以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在现有集体与农民之间对土地的租赁关系上,再增加委托代理关系,并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权责。

2.2 加速建立土地价格评估机制

股份制农场的改革要义在于将土地资源通过价格量化实现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与各方利益分配问题,这也是推进股份制农场的难点和焦点。因此,应尽快建立第三方参与的土地价格评估机制,科学界定土地价格。同时,积极探索随行就市、以物定价等方式确定土地的价格,如以当年水稻每亩产值确定土地价格等方式,解决土地收益分配问题。

2.3 科学定立农场运行章程

股份制农场代表广大股东行使经营权,能否公开、公平、公正地代表各方利益,定立科学公正的章程至关重要。因此,在成立之初就要通过股东大会定立公司运行章程,明确股东权利、义务,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通过农场发展计划、经营计划、投资计划和收益分配计划等。即使是不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小农场,也要根据股东意愿定立相应的章程,依法运作。

2.4 确保不改善农地用途

股份制农场成立后,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农村农业用地原则上应以农业生产、开发为主,确需改变用途的,必须在确保股东或农民切身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或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应的手续。

3 推行股份制农场的几点建议

股份制农场是对农村改革体制的一场深刻变革,将触动农村行政体制、资源配置、人口流动、空间布局等各种领域。必须从改革入手,切实加大投入,强化引导服务,才能确保其顺利推进。为此,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3.1 尽快确定推进股份制农场试点

在总结现有土地流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开展试点工作。重点按照村队企业化的思路,选择几个班子能力强、积极性高、有经营头脑的村队进行股份制农场改造试点,同时鼓励经营大户开展特色股份制农场试点,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2 配合股份制农场组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重点深化以土地确定、登记、颁证为突破口的产权制度改革,服务土地流转的土地市场、价格评估、法律咨询等第三方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城乡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服务平台等。

3.3 组建政府专项服务工作组

在推行股份制农场之初,县区、乡镇成立专项服务工作组,点对点指导帮扶股份制农场试点,全程跟踪,及时总结,协调处理试点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引导试点规范运行。

3.4 安排股份制农场试点专项扶持资金

新组建的股份制农场处于铺摊子、打基础阶段,资金需求量大。建议政府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确保以往支持的常规农业项目投入力度不减、产业扶持资金不减、农技服务力量不减,促进股份制农场机制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宾.靠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J].中国财政,2015(13).

[2]李锦华.靠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牛盾[J].农村工作通讯,2015(6).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三农问题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