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2017-04-18林芳伊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保障

林芳伊

[摘 要]在全国加速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宏观战略下,以服务型政府为主体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预算、建设投资制度和运营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困境,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明显和隐含的问题。从保障和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从增加投入、创新服务主体和方式、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等途径加以促进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文化服务;保障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20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及功能

农村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自然也会在其功能中得到充分体现。农村公共文化是以农业生产为客观经济基础,以农村社会人际沟通交往为传播方式,以一定地域和血缘为纽带,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休闲方式、精神食粮和劳动技能。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农村的某一公共文化活动对农民的影响和产生的功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它所具有的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执行功能和个体心理塑造功能,通过鼓励农民消费健康的大众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通过影响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价值取向和情感生活从总体上控制社会秩序和既定利益关系,以达到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和强化农民凝聚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功能,农业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知识文化的发展,文化知识诚然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宣传教育、市场交易和信息技术处理之类的技能培训等嵌入的方式而内化为农民的心智结构并对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人际行为认知产生影响。

2 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需求

农民群众通过丰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不仅使他们掌握不断更新的致富技术和信息,而且从社会整体上来讲,也充分发挥了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因素所具有的潜在教育功能。丰富和健康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农民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不仅能促进农民的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培育优良的社会机体,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也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原有或者说固有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受到冲击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以往值得称道的优良传统也逐渐弱化,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公德缺失、信仰危机、封建迷信等导致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流失的问题,可想而知,这些问题的忽视或者漠视,不但影响到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也会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完善系统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服务产品、劳动技能培训,就可以使农民更多的闲暇时间让更有意义的文化互动所替代和充实,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就会抵御不断弱化和走向歧途的思想。

3 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困境

3.1 支出总量不足

其表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总量和质量日益增加,然而文化运营经费预算严重不足,这给政府文化支出预算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也是造成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强调建设、轻视运营、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二是预算总量增速不足,长期以来,我们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强调经济效益,这没有错,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服务型政府而言,公共服务也是其职能充分发挥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但是基于各级政府政绩考核重点的倾向,忽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也在所难免;三是公共文化预算制度的二元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文化预算不足,各级政府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文化需求差异,没有重视或强调农村公共文化对文化基础设施固有高依赖性的特征,没有对文化预算结构做出倾斜性调整。

3.2 缺少资金使用的考核和问责

资金投入和资金管理的种种问题使绩效考核缺少标准化的流程和系统的制度设计,无法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管理制度上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和监督的缺失、服务机构及人员竞争意识的淡薄、政府监管体制的不完善,都使得运营资金的管理及考核流于形式。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主体,但是很少能够通过更多的参与渠道反映他们自身对于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利益,这也是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的决策质量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落后、运营机构松散和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农民对文化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供者——政府的问责。

3.3 运营资金严重短缺,缺乏保障

全国农村除了一些经济实力较好的区县拥有较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之外,大部门经济实力较差的地区运营经费仍然不足,文化站和文化室供暖等基础设施仍然无法保障,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农村年文化活动经费在1000元以下的大约占到了64%,还有很多特别贫困但也对文化活动有所需求的乡村根本没有任何活动经费。

3.4 运营模式单一化

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这样要求政府职能随之发生转变,而不直接提供所有社会公共服务,应该按照社会公共服务的分类和政府职责的定位合理确定政府的角色地位,这也要求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和管理模式也要多样化,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运行低效的核心问题就在于运营模式的单一化。

4 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4.1 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充足稳定的资金投入,这种稳定机制的建立需要从以下方面推进。(1)必须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从2010年国家财政收入较之1950年增长1000余倍的事实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具备了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型财政建立的基础和条件,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需求结构的变化,应该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过程中,重点向公共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就业、卫生、环境等更关乎人民身心的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从而实现服务型财政对经济建设型财政的转变。(2)必须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我国各地区由于先天地理、历史和后天体制、政策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这限制了各地文化事业的顺利开展。

4.2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益服务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依然是政府,其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不仅是其最不要的文化服务方式,也是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充分体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现不仅是制定有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开展的政策,还应该充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这一主体所应从事的工作包括文化设施的建设、激励机制的构建、公益性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和实施,文化信息资源的提供等。如果这些职能能充分履行和发挥,农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将能得到长足发展。

4.3 深化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在农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开展文体活动的主要部门就是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所以,他们组织结构运作是否有序良好、团队活力是否充足饱满、用人机制是否科学完善、业务水平是否完整高质,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应该不断优化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整合组织内部有效资源、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考核和问责机制,顺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深化改革。

4.4 制定农村文化建设政策法规

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维护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落实,从而真正依靠法律治理文化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效杜绝了农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随意性问题,也使全社会所有领域真正实现了依法治国。这些法律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法规政策、农村公共文化经费投入的法规政策、农村公共文化服務机构资质认定的法规政策、农村公共文化项目招投标的法规政策、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规政策,等等。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虽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重大举措,具有普遍适用性,但现在仍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动和供给,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其动力和经验主要还是来自农民基层的农民、企业等市场主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无法一蹴而就的长期历史进程,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开拓投入渠道,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必须逐步提供解决农村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必须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宏观管理环境问题,强化政府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最终通过构建更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文化体制从根本上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云峰.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2]王晓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3]曹爱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制度变迁与协同[J].天府新论,2014(8).

[4]顾金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的途径与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3(4).

[5]安世绿.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制度设计[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6]杨晓蔚.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3).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保障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让法律走进心灵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润例起源与流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