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3”中高职衔接的汽车造型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2017-04-18陈歆研
陈歆研
【摘 要】文章从具体专业层面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该课题基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科学校的合作,围绕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和高职汽车造型技术专业而展开。该实践从培养模式到课程设置都没有先例可循,最终探索一个全新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2+3”中高职衔接 汽车造型技术专业 课程衔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2号),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吉林省教育厅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之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在这一背景下,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科学校展开校级合作,探索汽车造型技术专业“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针对汽车造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的理论研究和操作经验。
一、在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实施“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长汽高专的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属吉林省示范专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办此专业的学校。该专业特点是精准面向汽车造型行业中的模型师岗位,属于高靶向性的职业教育专业。在汽车造型设计团队中,除了设计师之外,油泥模型师和数字模型师是另外两类关键技术岗位。油泥模型主要用于中后期修改和评审,计算机三维模型主要用于加工制造的数据源。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正是以培养这两类人才为核心目标。在这两个领域,长期校企合作的反馈信息显示出企业对学生素质的着眼点在于形体塑造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强弱。而长汽高专的招生机制是以理科生源为主,这类学生在形体感受和艺术素养方面存在先天弱项。长春市第一中等专科学校是吉林省内唯一一所重点艺术类中专,是国家级重点学校、长春市职业特色校,也是长春职业教育的窗口。长汽高专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对口衔接,合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理科生源艺术功底较为薄弱的问题,改善本专业学生生源结构,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在这一合作中,长春一中专工艺美术专业主要负责对学生艺术功底的培养,该校在艺术基础能力方面能很好地提供师资和学习环境;当学生完成两年学习后再升入长汽高专,系统地接受汽车理工知识、汽车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和数字建模等方面的课程培养。这样一个培养链条,将为两所学校提供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平台。
二、从中职到高职阶段的能力衔接要求
从国内其他院校之间的中高职衔接经验来看,多数中高职合作往往围绕传统专业来展开,具有专业培养目标相近的问题,导致从中职到高职的能力衔接不明显,大多为相近职业目标的重复和能力递进,而不具有能力互补性,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也难以克服对以前课程的“回炉”教育。而本课题所探讨的中高职衔接,则在这一方面形成鲜明亮点。首先,一中专和长汽高专两个专业的课程相近度非常低,不存在培养目标重复的问题。因为高职阶段的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是确保学生最后就业方向的专业,所以一中专的培养目标是为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提供合乎规格的生源,而长汽高专的培养目标才是为企业提供合乎规格的员工,合作机制呈现完全互补的效果。不同于高中生源,在我们的合作中可以做到定制化的基础教育,两校合作的链条呈现一种因需而定的课程体系,全程都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
基于这种从基础到专业的培养链条,从中职到高职必然涉及多种能力的衔接诉求,经过探讨和总结,大体为以下三种能力衔接要求。
(一)知识衔接要求
从知识衔接要求来看,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在高职阶段必须开设职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如汽车概论、专业英语及大学生两课等。因此,學生在中职阶段应该具备一个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如数学、语文等,以应对在高职阶段的基本学习所需。
(二)技能衔接要求
汽车造型技术在高职阶段面向职业岗位的核心课程是油泥模型制作和数字模型制作两个方向,都是服务于汽车行业的专门化技能。从技能衔接要求来看,学习这些专门技能的基础在于制作简单雕塑的基础动手能力和操作相似软件的基础能力。因此,中职阶段的课程设计思路就要求体现这种技能衔接要求,并以实操水平来评定成绩。
(三)素养衔接要求
如上文所述,为了弥补长汽高专理科生源在艺术素养方面的先天不足,“2+3”中高职衔接生源的另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在素养方面的自然衔接。在中职阶段,学生应接受专业导论、素描、速写等艺术类基础课程的训练,强化艺术品位和设计科系学生的素养;到了高职阶段,学生要能利用这些素养在汽车设计及表现技法课程中做到突出表现,甚至在整个专业班级中成为能力突出的样板群体,力争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三、基于能力衔接要求的课程体系框架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亮点。课程设置一定要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从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出发,结合中职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在中职阶段学习二年,在高职阶段学习三年,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则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衔接设置。本课题所研究的中高职“2+3”衔接培养模式,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合理有序地统筹安排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把中高职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取消了两者的重复课程,将汽车造型技术专业能力的培养扩展到了中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时间更加充裕,这对于汽车造型技术这种学科交叉性专业尤其有利。学生在中职阶段打牢基础,到高职阶段重点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中高职课程的安排就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充分实现了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互补性和定制性。
(一)知识型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设置文化理论基础课程:《语文》《数学》《物理》《政治》《英语》。课程目标:奠定基本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建立基础理工科思维和中英文沟通及写作能力。
高职阶段衔接职业理论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专业英语》《汽车概论》。课程目标:培养合格大学生所必备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环境所需的语言沟通、应用能力,建立基本的汽车行业思维,初步掌握汽车设计法规和造型设计概念。
(二)素养型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设置设计和手绘基础课程:《雕塑作品设计》《专业导论与设计概论》《素描》《三大构成》《产品速写基础》。课程目标:初步了解设计学科思想,进行艺术基本功训练,为后续的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阶段衔艺术素养课程:《汽车产品设计》《汽车产品表现技法》。课程目标:虽然汽车设计并不是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但模型技师必备的核心素养却是对设计的理解能力,简而言之,不需能做,必须能懂。所以这两门课的意义是构建一个合格模型师所必须掌握的设计语言、空间理解力、美学素养。
(三)技能型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设置基础技能课程:《Auto CAD》《Photoshop》《手工造型基础》。课程目标:从学习基础的制图软件和手工制作简单模型开始,为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两大培养方向奠定技能基础。
高职阶段衔接职业核心课程:《Catia1-2》《Alias1-3》《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1-3》《汽车概论》。课程目标:根据分方向培养体系和在中职阶段训练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两大方向中选择一个职业核心技能进行学习。选择数字模型方向的学生选修《Catia》和《Alias》作为主体课,选择油泥模型方向的学生选修《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作为主体课。
【参考文献】
[1]肖飞.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探讨[J].艺术科技,2013(10):18,22.
[2]翁倩,刘阔.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95-97.
[3]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31-36.
[4]陶阳.浅谈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职业时空,2015(06):66-67.
[5]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O13(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