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18王鑫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35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教学方法

王鑫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该文通过对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提出分专业教学的必要性,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提出从教材、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分专业教学;教学方法;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095-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入学第一学期便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通过此门课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及其他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授课计划和考试内容全都相同,没有专业之分,没有难易之分。从而导致一学期下来,学生所学内容跟本专业并没有相关性,真正实际应用时,还是没有掌握,不知从何入手。在学生就业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满足不了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专业不同,所学内容相同

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专业特点,对于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也是不同的。统一开设势必造成学习内容单一化,不管什么专业都学习相同内容,而本专业所应掌握的计算机内容却没有涉及。

2)教师专业能力匮乏

授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专职教师,他们所学的专业也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内容。而这些老师对其他专业的情况了解相对较少,比如:道路桥梁专业学生,需掌握用excel表格画横道圖,而授课老师并不了解横道图是什么,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中是无法使用这种教学内容,而单一传授excel的用法,与今后工作内容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提倡的授课方式是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可很多教师对于接受新事物比较抵制,依然使用课件单纯讲解授课,与学生互动很少,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缺乏动手能力。即便理实结合,也只是上半堂老师讲,下半堂学生练。

4)评价方法不合理

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单纯采用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有时学校还通过“高新技能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方式很不合理。

综上所述,计算机课程分专业教学还是非常必要的。

2转变观念结合实际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意见》中指出,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作为高职教师更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勇于抛弃传统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方法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结合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而打下基础。

3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教学与技能相结合,教学与后续课程相结合,从学生专业出发,勇于模式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基于上述几个要点,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结合专业,教材改革

按照高职院校各专业特点编制适合相应专业的教材内容,教材选择不能单一,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选择,必要时可编写相应教材。当然,这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跟很高,这就需要计算机专业老师要了解所教专业的情况,与该专业教师沟通学习,掌握相关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方向和内容,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将相关专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另外,教师不宜频繁更换,经过经验的积累,教师能够更加了解该专业学生的需求。

2)明确目标,改变教学理念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一门课程单一追求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改革需求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已不再适用目前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等,结合生动的教学案例,模拟出一个教学环境,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教学方法改革

国家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意见出台后,也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很多教师利用资源大胆创新,衍生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这些方法也要根据具体学生情况、课程情况等加以选择使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针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特点,配合专业岗位需求,引入相应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将实际中的具体例子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了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可以通过“案例引入——导出问题——讲解知识点——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案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例如:道路桥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使用word软件排版编辑,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施工进度计划说明书,这也是这个专业在从事工作中需要接触的,说明书中涵盖了文本编辑、图表、图形、表格等相关内容。此时,学生会想这些说明书是如何制作的呢?教师逐一剖析案例中的知识点,讲解其中制作方法。这里,案例选择非常重要,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更适合他们本专业的相关案例。从案例中,我们找到问题,问题既是相关的知识点,讲解后并归纳总结。

(2)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设计到任务中去,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若干个任务组合在一起,有时也可以成为一个大的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更倾向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是循环多次进行的。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使用PowerPoint软件。在讲解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展示给学生展示贺卡、生日卡片等。首先学生非常喜欢,也很感兴趣。我们可以把制作卡片当成一个任务,怎么做,里面的内容如何添加?学生会提出一系列问题,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分析这些问题,最后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制作中,还会遇到其他问题,随后可以继续分析逐一解决。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围绕一个目标来开展教學活动。在“计算机基础”课上,可以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达成目标”的思路进行教学。结合我院各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现在,高职院校均已配备了多间多媒体机房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将学生从传统教室请出来,进入一体化的机房里。学生不再一味地被灌输,而是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考试方式改革

为了全面合理的检验教学效果,设计一种适合本课程的考试方案至关重要。单一的卷面考试或上机考试已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性、职业性等特点,设置适合自己的考试改革方案。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可以将考试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组合而成。平时成绩比例加重,一方面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对案例或任务的完成情况需要给分;另一方面,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在只看期末的单方面成绩。期末成绩也可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或更侧重于实践。这要看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总之,要侧重于对学生职业化、技能化方面的考核,而不是应试能力的考核。

4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使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所有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不能保守陈旧,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胆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计算机课程要求。

参考文献:

[1] 罗祖玲.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0(30):115-116.

[2] 何玉新.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J].科技资讯,2015(31):161-162.

[3] 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4(7):243-244.

[4] 康世瑜,张文清.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9):163-164.

[5] 龙怡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7,10(20):110-114.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