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阶段应做什么:读书、考证、创业抑或社团活动

2017-04-18闵继胜高宝珠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3期
关键词:考证社团活动创业

闵继胜+高宝珠

摘 要:通过对现有观点的总结,发现目前主要存在功利主义的大学观、杞人忧天的大学观、揠苗助长式的大学观。社会环境和舆论误导,大学生对大学存在理解偏差,使其不愿意研读经典书籍。其实,在大学阶段最应该读书,这既可以实现与老师研究和探讨高深学问,又可以为未来积淀知识和能量,还可以不辱大学这片读书治学之净土;而且,社会最需要有灵魂、有思想、有见地、有潜力的高水平大学生。大学只有营造读书读报氛围,鼓励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读经典、知经典、懂经典,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大学本质;读书;创业;考证;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143

1 引言

目前大学里面各专业课的老师,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不愿意读书,要么没有兴趣读书,要么没有时间读书。经常是,大学生上课要么请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要么去听各种证书的培训班,更有甚者直接请假去创业。即使在教室也是心不在焉,上课时间玩手机、上网。大学阶段本应该是学习、读书和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那么为什么出现了学生不愿意读书,不愿意听课,反而愿意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或者乐于创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政策感召下,无论是大学的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大学阶段可以鼓励学生创业或者多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殊不知创新创业是一种理念,这种类似于“企业家精神”的东西不是后天培养或学习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各种社团活动也是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为了完成学分或者为了争取奖学金,大学生往往参加各种社团,如创业协会、经济学会、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此外,他(她)们还参加校院两级的学生会,热心于学生会各部委的一些事务性或学生活动。以W大学为例,一个学校就有大大小小的社团60余个,还有部委齐全的校院两级学生会。那么,大学阶段我们到底该做什么?读书、创业抑或参加社团活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哪些观点?为什么大学阶段应该阅读经典书籍?

2 主要观点评价

目前,针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相比于高中自由,可以选择进入学生会或者什么社团、组织之类,在里面做干部,即使不做干部,信息也会比其他同学灵通,能力也得到一些锻炼。因此,在大一进校后,同学们就纷纷竞选班干部、班长、学生会干部等,最留心的不是有什么学术讲座、有那些经典的专业书籍需要阅读,而是学校什么时候搞什么活动、什么时候有什么竞选,诸此类。因此,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忙碌,但是关键点其实已经南辕北辙。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的大学观,误导了大学生,改变了他(她)们进入大学的初衷。同时,扭曲了成立大学社团的本意,把社团变成了利益的角逐场。大学社团本来是提供交流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地方,但是这种功利主义的入团动机,使得社团变成了收集信息、“争权夺利”的地点,锻炼的往往不是学习的能力,而是收集干部选拔、党员申请等信息的能力。因为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最关心的就是何时入党、能否成为学生干部等事情,这些往往与推优、综合成绩评定直接相关。进校的手册上已经写明,参加活动、当任干部,可以获得奖励加分,这分值远胜于考试成绩,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奖学金评定。实际上,此时辅导员的作用特别关键,他(她)们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榜样和标杆。然而令人叹息的是,辅导员也是功利的,追逐行政上的晋升机会是其理性选择,因为相比于读博士、搞科研、评教授,这种途径既快捷又省成本。如何实现职位晋升?在晋升锦标赛的大背景下,多搞活动、搞好活动、提升活动的知名度,就是每个辅导员努力的方向。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使得学生特别热衷于活动,特别希望通过活动被辅导员、被领导注意,因为他(她)们之间也在进行着属于自己的晋升锦标赛。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阶段就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考取各种证书上,大一阶段就可以收集各种信息,鼓励同学们去了解和关注与可能的就业方向有关的各类证书。而且,各种所谓的经验交流会也多有人坚持这种观点,认为大学应该规划好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想着你以后将要从事什么工作,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努力将与之有关的证书拿下,理由是毕业招聘会上各用人单位往往需要你提供一些证明能力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并不否认,可能会有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需要你提供一些证书,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无法知道你的能力高低,最后只能以你的证书多少、考取证书的难度来判定你的能力。但是,考取证书越多,只能说明你的考试能力越強,证书往往不能与能力划等号。走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因为前两者会让你对同样的问题看得更深、看得更透,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观点下不会迷失方向,更不会人云亦云。考取证书只能证明你具备一定的持续学习能力,但是不能证明你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逻辑思辨能力。这也就是很多同学毕业时证书很多,看似非常优秀,但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平平、发展潜力不足的本质所在,因为大学时期的积累不够、知识储备不够、逻辑思辨能力训练不够。

再一种观点认为,大学阶段应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主动学习各类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为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基础,甚至可以在大学阶段就进行创业。这种观点实际上契合了当下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政策口号,试图摒弃“大学毕业就应该寻找工作”的传统观点,鼓励更多的学子毕业后尝试自己当老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他(她)们开出的政策药方是,一方面高校应该多开设各类创业课程,如领导力、创业学、投资战略管理等,同时请创业成功人士深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讲授创业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大学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尝试创业,如开设淘宝店、参与跳蚤市场建设等。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学之本在于学习知识,为人生的长远发展打好根基;大学之末在于走向社会,接受社会大课堂新的教育和检验。试想,如果进行创业,高中或者初中毕业即可,为何需要等到大学再来创业。大学阶段即使学习了创业知识,这种知识也是过去式或者理论式的,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即使大学阶段创业成功了,未来也将是低层次的、短视的,因为没有厚重的知识积淀和学理支撑。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还需要到大学读MBA或EMBA,接受再教育或继续学习的原因。笔者的观点是,创业何时都不晚,但是错过大学这一学习知识的黄金期,终将后悔晚矣,懊恼终生。

3 大学阶段学生为什么不读书

大学之核心要务为读书、学习,努力为未来积累无穷的财富。阅读本领域的经典书目,一是了解理论的由来以及学科的发展轨迹,即解决知事物来龙去脉之目的;二是加深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因为教材的核心理论就是起源于经典原著。但是,目前让笔者最为困惑的是,为什么大学生大多不读书或者不愿意读书,把读书会上的读书笔记汇报看成了一种负担,以各种理由推迟或推脱。分析这一问题,还需要从理解偏差、环境变异、舆论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就理解偏差而言。进入大学之前,老师一再灌输的思想就是,高中阶段学习困难一些,好好努力进入大学就轻松了。这样学生们以为进入大学就是进入天堂了,开始放松或放纵自己,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沉迷于网络游戏,成为了课堂上的“低头族”、课下的“恳谈族”。可见,大家都忘记或者误解了大学的本质。大学不同于高中,正如《大学》一书所言“大学之于博学,博学之于大学”,意指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做到由大而博,由博而精。蔡元培先生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在1917年就职北大的演讲上,他又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说明大学是求真理、做学问的地方,绝非休闲之所、功利之地。大学生对大学的理解偏差,自然也就导致学生的行动偏离。

就环境变异而言。浮躁的社会环境,金钱拜物教主义、庸俗的享乐主义盛行于校园,改变了简单、安静的大学环境。受浮躁的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难以坚持坐冷板凳,出现了手机控、电脑控、游戏控,无法静下心来每天阅读经典;再加上受课程密集安排、各种社团活动等因素影响,使得本就难以平复的心更难以回归书本。金钱拜物教主义更是把学生单纯的心灵击得粉碎。家长和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挑选未来收入高、就业难度小的专业,即使未能如愿,在进入大学之后也会通过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等方式挤入入门专业,期望谋求未来的高薪。因此考证潮也就在所难免,各种考证辅导班进入学校,充斥着整个校园;另外,在大学阶段的兼职、创业也是非常普遍,一些人认为上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挣钱,早谋划、早创业也就早掌握未来的挣钱或谋生的技能。因此金钱拜物教主义,拉开了学生与经典书本之间的距离。庸俗的享乐主义,误导了大学生,使得他(她)们存在弥补过去损失的心理,认为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太苦,现在进入大学里可以放松一下,应该把中学阶段所受的苦通过大学阶段的放纵弥补回来,沉迷于游戏、沉迷于娱乐活动、沉迷于集体的聚会等就是这些大学生的理性选择了。

就舆论导向而言。目前,读书无用论充斥着整个社会,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更大。因为农村父母看到最多的就是其他家庭子女打工的现金收入,相比较自己孩子上大学的花销以及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自然会衍生出心理的差异和不平衡,这种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就坚持读书无用论,在大学阶段就不专心学习各种知识,认为书本上皆是理论,往往不切实际,对理论知识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他(她)们不愿意读经典书籍。

4 回归大学本质:大学生应该读书

笔者认为,大学就是老师与学生研究和探讨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事就是读书,这才是大学的本质以及大学阶段的第一要务,其他事情都只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切忌本末倒置。

首先,大学阶段读书是为了实现与老师研究和探讨高深学问。以经济学专业为例,本专业开设的《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仅仅让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想要知道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必须要通读经典,从《国富论》开始读起,因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阅读《经济学原理》、《经济分析史》等书籍,了解古典经济学的演变以及经济思想的变迁;此外,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二、三卷)可谓是旷世之作,对于政治經济学相关原理的把握尤为关键。如果再想了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以及为什么会有凯恩斯革命,就需要研读凯恩斯的《通论》以及斯洛东的《Modern Macroeconomics:its origins,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e》等等。这些书籍看似深奥,其实只要花工夫都是可以读出韵味、读出真谛。也只有读懂了这些经典的原著,才知道经济学的由来,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样你才有资格与老师坐而论道。因此如果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不读书,如何能够与老师探究学术问题,何谈经邦济世,更甚者何谈上过大学。

其次,大学阶段读书是为未来积淀知识和能量。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的不是读书能让你未来多么富有、多么的风流,实际上道出的是读书的能量,是知识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其实大学阶段是读书、治学、积累知识的最好时光,用黄金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上的事情、家庭的琐事、经济上的压力,都会让你筋疲力尽,根本无法专心读书,这样你的视野、境界、对于问题的把握程度都将无法提升,可能就停留在高中阶段,往往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而且,经典的书籍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大家都推荐阅读,是因为有独特的地方,其实最核心的在于它是前人毕生的精华,是前人多年对专业、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如果你读懂了它,就是在与智者对话、与本领域的旷世大师在对话。如果你理解了它,你就吸收了前人多年的精华,拥有了非普通人所达到的境界和视野。那么可想而知,大学毕业后你不仅会有能力自信,更重要的是具有理论自信,你的前程将不可限量。

最后,大学阶段读书是为了不辱大学这片读书治学之地。大学是象牙塔,是读书治学的神圣之地。为什么将大学比作象牙塔,一是她不是轻易所能进入,为人之精英者才能踏入之地,因此大学里面不仅有大楼还有大师;二是她高高在上,只有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攀登才可以达到塔之巅峰,在高校扩招之前,农村孩子实现鲤鱼跳龙门的精彩一跃就是考取大学;三是它乃安静、神圣之地,不容许外界无端涉入和践踏。如何与大师对话,如何成为人之精英,上大学、读经典、交流读书心得,就是最好的途径。大学容不得行政式的“晋升锦标赛”,更容不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渗入,还要坚决抵制庸俗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大学就是大学,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发源地,而非迎合所谓就业导向的庸俗人才培养观。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可悲的是,大家最终还是难以给予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高度评价。因为我们都很清楚,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大师的大学,不会是读书治学的神圣之地,也培养出来有灵魂、有思想、有见底、有潜力的高水平大学生。

5 结论

大学阶段到底最应该做什么,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功利主义的大学观,认为大学阶段可以选择进入学生会或者什么社团、组织之类,在里面做干部等,方便获取信息,目的是评先评优;二是杞人忧天的大学观,认为大学阶段就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考取各种证书上,去了解和关注与可能的就业方向有关的各类证书;三是拔苗助长式的大学观,认为大学阶段应该为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基础,甚至就可以尝试进行创业。其实,大学阶段最应该读书,它可以为未来积累无穷的财富。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大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加之社会环境变异和社会舆论误导,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研读经典书籍。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事就是读书,一则可以实现与老师研究和探讨高深学问,二则可以为未来积淀知识和能量,三则为了不辱大学这片读书治学之净土。社会最需要大学培养出有灵魂、有思想、有见底、有潜力的高水平大学生,这最依赖的手段就是营造读书汇报氛围,鼓励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读经典、知经典、懂经典。

猜你喜欢

考证社团活动创业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