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的路径与措施研究

2017-04-18刘春晗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

刘春晗

摘 要:自2016年初,山东省高唐县姜店镇审计所组建以来,已完成专业人员的选拔与培训、硬件设施的安装与调试,并按照上级要求着手开展了审计工作。工作之初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村干部存在工作上不配合、工作人员对审计流程不熟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农村审计规范化流程,特别是就路径选择这一方面,审计所对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审计规范建设;审计创新

一、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的路径比较与借鉴

(一)国家审计规范化建设的路径及其借鉴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审计在制度规范化建设方面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现代国家讲求民主政治与法治,在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和科学性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责任,对这些责任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审计监督。因此,审计规范经历了从审计实践环节的行为规范建设,到思想意识领域的道德规范建设这一高度,且愈加严谨。

国家审计毕竟是一种“内生性”的审计,它从一开始就受制于国家性质的约束,其规范化建设的路径具有政府规范的明显特征。由于审计部门独立较性弱,导致政府的每一次变革,审计都得重新进行规范化建设,以满足政府需求。尽管这种演变的间隔期越来越长,但其根基未变。因此,在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不能照搬国家审计的模式,毕竟农村审计的目的与国家审计存在差别。

(二)社会审计规范化建设的路径及其借鉴

自18世纪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后,诞生了社会审计行为,但个中曲折发展的历程告诉人们,生存问题始终是社会审计首先需要解决的矛盾。我国社会审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事物,首先需要渡过“生存关”的考验。实践证明,审计规范化建设的程度取决于社会审计的环境。规范化使行业准入的门槛抬高,虽然仍存在生存矛盾,但避免了注册会计师为低水平线上的生存问题所困扰,为社会审计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改良了环境。

作为“外生性”审计的代表,社会审计由于一开始就受到生存原则的引导,其规范化建设的路径具有“经济人”的明显特征:在规范化的内容安排上注重审计责任的最高界限,且严格区分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审计服务以成本补偿为底线,不能要求社會审计做超出成本水平的审计服务;为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要求独立性较强等等。

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不能选择社会审计的生存路径,但又不得不充分考虑成本问题。因此,由于我国财政体制的安排,以及受制于农村审计实践中取证过程成本过高这一因素,农村审计工作效率和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影响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我国农村审计实践的历史不长,至今也不到30年。有专家认为,审计因经济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这一论断应用于农村审计实践,并在农村审计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同时,历史告诉人们,发展应当有序。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是营造良好的农村审计实践环境的路径,在这一路径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两权”分离后,经济责任的出现导致了审计行为的出现,并进而发展了审计岗位和审计职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了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差异,基于会计核算的审计,自然不可能超脱这一约束。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规范意识

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重要的环节是培养规范意识,甚至可以说,规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规范意识与自由意识的博弈过程。

(三)审计目标的整体利益与全局观

农村审计的目标是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审计结果为许多潜在用户使用。而且,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外来资本的流入,这就需要农村审计在规范化过程中从整体利益出发来设计内容,抛弃简单封闭的局部利益,树立全局观念。

(四)创新与守旧的矛盾

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被认识的过程,既然农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属于创新,其积极意义和功能需要有一个被认知的阶段。同时,由于审计工作的共性,农村审计规范化可以借鉴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成功经验。

三、以案例为起点的农村审计规范化的路径建设

路径的最佳选择,追求的始终是目标和环境的均衡。由于农村审计目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为农村、农民报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受教育程度分析,大多数农民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明白审计规范体系的意义与功能,而审计人员也不可能耗费大量的成本来进行解释工作。因此,“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榜样的示范作用。而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往往可以省略许多的环节,在我国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其说服力是惊人的。

以案例为起点进行规范化建设,可以适度节省建设成本。首先是节省了大量的调查成本。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就是对过去审计实践的总结与提升过程,而这样不需要外勤途径来解决,节省了人力、运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以案例为起点进行规范化建设,可以加快规范化的建设速度。以广东为例,广东开展农村审计实践的历史距今超过20年,但由于以往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审计实践的不足,规范化建设进展缓慢。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加大了审计规范化的建设速度,建立了以案例为基础和起点的规范化建设路径,在农业部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对遍布全省的农村审计实践进行案例整理,并随之举办了一期全省农村审计骨干和农村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培训班,全面铺开规范化建设。在很短时间内,既提升了农村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因为审计的规范化而得到了农民的尊重与配合。

参考文献:

[1]谭湘,蔡友琼.试论农村审计规范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7(4):44-45.

[2]杜冬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8(5):39-40.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