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角下迈蒙尼德对理性和信仰的调和
2017-04-18刘蔚然
刘蔚然
摘 要:西方文明之根在于希腊理性传统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犹太文明的根源在于一神宗教和犹太律法传统,核心经典是《希伯来圣经》、《塔木德》。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只有在根源上处理妥当,才算成功的吸收。犹太文化如果要吸收西方文化,就要成功的调和希腊理性、科学和犹太信仰。只有将希腊理性传统、科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纳入到犹太文化中,才能为犹太文化吸收西方文化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迈蒙尼德;希腊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129
1 犹太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接触
犹太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触最早是在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斐洛赞成柏拉图和斯多葛派的观点,将希腊哲学中的理性话语“逻各斯”引入犹太教,有意识的将希腊哲学融入希伯来传统,进而将犹太教神秘主义成分理论化和系统化。在中世纪,犹太文化进一步吸收西方文化。犹太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犹太哲学的活动中心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中世纪犹太哲学,不仅在犹太哲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作为希腊哲学从伊斯兰世界转入基督教欧洲的桥梁,在世界哲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9—12世纪,赛法迪学者中涌现一股理性主义思潮,这股思潮从萨迪阿、所罗门·加布里埃尔、达乌德、犹大·哈列维,最后到迈蒙尼德最终完成。赛迪阿在其书《信仰与意见之书》中,提出信仰三来源——外部现实、理性和真理的传统。首次将理性引入对上帝的信仰,试图调和犹太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他被称为“中世纪犹太哲学之父”。所罗门·加布里埃尔在其书《生命之源》中,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知识才能接近上帝,上帝的创造是具有理性色彩的行为。达乌德在其著作《高尚的信仰》中,系统的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引入犹太哲学。从而成为迈蒙尼德的先驅。最终,迈蒙尼德聚焦前人的成果,为犹太教引入“逻辑(logic theory)”。迈蒙尼德是中世纪犹太教哲学理性化的最高峰。以理性照亮中世纪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光辉所掩盖的犹太信仰。
迈蒙尼德纵向上是对中世纪拉比犹太教的发扬,继承了中世纪以来犹太哲学家萨迪阿、所罗门·加布里埃尔、达乌德、犹大·哈列维的理性思潮,犹太教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调和,使亚里士多德哲学与科学成为犹太人文化的一部分,提高了犹太教的竞争力,升华了犹太教。在其时代伊斯兰教迅速扩张发展的背景下,无疑加强了犹太人的身份认同。横向上迈蒙尼德吸收同时期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和伊斯兰宗教哲学的菁华,又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和科学传播到基督教欧洲。
2 迈蒙尼德理性和信仰调和
迈蒙尼德是否完全做到了调和理性与信仰?目前尚有争论。国外学界关于迈蒙尼德研究在对于迈蒙尼德理性和信仰调和这个问题上具体有5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一些学者如卡敏卡(Kaminka)认为尽管迈蒙尼德把哲学吸入犹太传统,但是从为在其思想和学说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迈蒙尼德是正统的。
第二种观点,如那曼尼德(Nahmanides)认为迈蒙尼德《迷途指津》的中的观点与《圣经》中教义截然相反。因此,该禁止人们听从和相信它们。
第三种观点,美国犹太学者马文·福克斯(marvin fox)认为,多年以来对迈蒙尼德的研究采用的是一种极端主义的做法,要么认为他是虔诚的正统派,要么是异端分子,要么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而实际上“迈蒙尼德在遇到或多或少的矛盾处境时,规避非此即彼的做法(either/or),采用亦此亦彼的方法(and/both)……对迈蒙尼德而言根本不存在以哲学和科学为一方,以《托拉》和犹太教为另一方的选择……;而是用最可能合理的因素解释双方,做出亦此亦彼的断定。使必要的双方在平衡的抵牾(balanced tension)中保存下来。”
第4种观点,如约瑟夫·不劳(Joseph L. Blau)在其作品《犹太哲学故事》中(The Story of Jewish Philosophy),认为纵观迈蒙尼德的一生,他的整个学术生涯的中心任务就是构建一个完美的犹太教加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综合体。他努力成就这一目标,在不改变任何一方原意的情况下。迈蒙尼德不愿如前人那样,用理性来解释部分犹太教原则,然后声称自己仍然坚信犹太信仰。他也不愿意如他的后继者那样消除或改变部分不能用理性解释的犹太教原则。他认为犹太教整体可以以一个理性的系统呈现,彻底的依据理性——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5种观点是,兹维·朗阁曼(Tzvi Langermann)认为对犹太人思想的影响,没有人能超越迈蒙尼德。迈蒙尼德不仅在法律和哲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迈蒙尼德还精通其时代的科学。科学充分融入了他对犹太教的观点中。他的眼界很大一部分被其时代的科学观点所指导。他的哲学是所有真理的统一,以阿拉伯学者所用的方式呈现。实际上答案是,宗教的上帝等同于哲学的终极真理。
傅有德老师翻译了《迷途指津》,发表有《迈蒙尼德及其〈迷途指津〉》、《迈蒙尼德的先知论及其基本特征》等论文,并在其《犹太哲学史》、《犹太名人传·思想家卷》等著作涉及迈蒙尼德及其思想。傅有德作为哲学家和《迷途指津》译者,其为中国引入西方学者的观点,不论褒贬,抑或是折中的。并说明在迈蒙尼德著作《迷途指津》中,信仰和理性并没有被天衣无缝地调和起来。这是因为,在传统犹太教中,上帝具有和人相似的形象、情感和意志,因而人与神可以沟通、感应。经过迈蒙尼德哲学论证和理性阐释的上帝已经丧失了传统犹太教中的人格性,已经很难作为普通人所信仰的对象了。难怪后世学者对迈蒙尼德两面夹攻:正统派批评他把把信仰理性化,放弃了正统的人格神概念;理性主义者又责备他为信仰张目,没有把理性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郭鹏老师观点是迈蒙尼德用理性解读了几乎所有犹太教词汇、教条、律法、寓言与比喻等等。但是当一些犹太教根本问题如创世论不能用亚里士多德哲学来调和时,迈蒙尼德就会站在犹太信仰这一边。他认为迈蒙尼德的根始终扎在犹太信仰之中,当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威胁到犹太教的根本时,迈蒙尼德放弃了亚里士多德。因为毕竟迈蒙尼德首先是一个犹太人、一个虔诚的拉比;而后才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深谙并热爱希腊科学和哲学的人。
3 迈蒙尼德调和理性和信仰问题争论焦点
迈蒙尼德调和理性和信仰问题争论焦点集中在“神佑观”、“创世观”上。研究迈蒙尼德的国内外学者,都专注于迈蒙尼德哲学思想的研究。没从其时代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也没有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去把握。究其原因,大抵是研究迈蒙尼德和其思想的都是哲学家或从事哲学、宗教研究的學者。这是由于现代学科分科的局限性才至如此。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把中世纪拉比犹太教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就可以得出新的观点。迈蒙尼德就是一位犹太文化的改革者。整合9世纪以来的理性主义思潮并推陈出新。迈蒙尼德在犹太人可承受范围内,尽可能的用理性来解释犹太文化,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引入犹太文化中。他完全把握当时犹太人的每一根神经。知道哪个问题上可以调和理性和信仰;在哪些问题上引入“理性”在当时犹太人可以接受内,更知道那些问题是雷区,一点都不能触碰。在“神佑观”和“创世观”问题上,不存在迈蒙尼德调和的空间。迈蒙尼德对犹太人可接受尺度分寸的把握恰到好处。迈蒙尼德不是埋在故纸堆里的学究,他对犹太人、犹太社团和犹太文化的把握,观察入微、洞若观火。不仅世事洞明,而且人情练达。在中世纪对于犹太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调和,从萨迪阿、所罗门·加布里埃尔、达乌德、犹大·哈列维,最后到迈蒙尼德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和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制约下,已经不存进一步调和的可能。所以说迈蒙尼德是中世纪犹太哲学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Julius Guttmann.Philosophies of Judaism:The History of Jewish Philosophy From Biblical Times To Franz Rosenzweig[M].New York:Schocken Books,1964.
[2]Joseph L. lau,The Story of Jewish Philosophy[M].New York:Random?House,1966.
[3]胡浩.论犹太教与世俗文化的兼容[J].西亚非洲,2012,(5):111.
[4]Marvin Fox.Interpreting Maimonides:Studies In Methodology, Metaphysics,And Moral Philosoph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8-9.
[5]摩西·迈蒙尼德.迷途指津[M].傅有德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16.
[6]傅有德.迈蒙尼德及其《迷途指津》[J].世界宗教研究,1999,(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