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7-04-18闫淑霞

科技视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小学数学

闫淑霞

【摘 要】在当今时代,问题解决成了数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新时期我国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数学知识的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问题解决能力是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与发展起来的,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更好地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构成的四个方面

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乃至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教育部通过改革课程目标来改善目前这种状况。

1.1 发现问题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处处存在着问题,关键是我们善不善于去发现。我们只有发现了问题所在,才能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最终去解决它。因此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发现问题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1.2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后,紧接着将该问题提出来,形成可表述的问题。此阶段问题已清晰的存在我们的头脑中。为下阶段的分析问题做好准备。

1.3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就是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白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存在的障碍,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该阶段也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1.4 解决问题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该阶段的完成标志着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完成。

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薄弱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不是单指解决已经设计好的问题,还包括学生能根据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远远低于解决现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无疑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2.2 缺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多数老师不能经常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不错了,他们不能讲求精而广。但是新课标的理念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强调“多样性”,并且希望学生由此发展创新意识。

2.3 没有给学生留充足反思问题解决策略的空间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大多数老师只是要求学生课下再回顾一下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思考一下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但是小学生的自主性一般比较差,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下他们很难课下自己反思与总结。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预留出学生回顾反思的时间,以利于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

2.4 教师素养亟待提高

大多老师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问题解决的教学,加之部分老师在继续教育中没有专门学习过有关问题解决的相关课程,他们自身对问题解决的内涵认识都深刻,使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无稽之谈。只有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改善。

2.5 教学评价制度的束缚

虽然现行教育中一直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现行社会和学校依然以分数高低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些评价制度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那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成为空话。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分析,认真研读新课标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如下策略:

3.1 加强教师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己必须对数学问题解决有深刻地认识,如果自己对相关理论不了解,这将使教学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学习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知识显得迫切需要。还有比较形象直观的方法就是听观摩课,教师在观察中边听边学边记忆,还可以和别的老师进行交流,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再一个就是研读教育专家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经典案例,他们的一些观点和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使我们能够面对不同的情境找到相应的办法进行最有力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完全放松下来发展和表现。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可以这样引入课程:“春节到了,妈妈给哥哥和妹妹分糖果,哥哥分到了11个糖果,妹妹分到了8个糖果,那么哥哥和妹妹一共分到了多少个糖果呢?”并随即展现出相应的情境图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3.3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学科有较强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长久以此的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会慢慢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算法时,老师不直接讲解进位法则,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老师不否定或肯定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并选择最佳方法。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而且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4 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给学生预留足够反思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该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想不通的地方同学之间进行点拨指导,并且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形成评价反思的好习惯。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反思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新课标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是对小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应该在小学教要中贯彻实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传統教学方式,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8.

[2]郭新春.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

[3]余彩芳.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浅议[J].小学教学参考,2002(1).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小学数学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