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17-04-18胡巧娟王晓娟刘铂
胡巧娟+王晓娟+刘铂
【摘 要】畜牧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畜牧专业可以为我国的畜牧行业提供技术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文章分析了当今畜牧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因素,并结合用人单位以及学校的教学情况,探讨了促进畜牧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畜牧专业毕业生 就业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引言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牲畜产前、产中、产后及與之相关配套的产业体系也基本形成,行业内已进入平衡期,畜牧产品总量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加,重大动物疫病风险不断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饲料资源稀缺的制约性明显,生态环境制约作用日益加剧等方面的压力,整个行业的用人需求量已出现下降趋势[1]。然而,高校每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2015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70万。畜牧行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如何保证畜牧专业毕业生满意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制约性的关键问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型人才,以适应由社会经济型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变,以及如何保证就业的稳定性、薪酬待遇、就业机会、职业发展等就业质量问题,成为当前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2]。
二、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不均衡性
由于畜牧营销行业的特殊性,出现了男学生供不应求,而女学生相对就业难的现状。同时,由于行业的地域性特征,很多企业都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等西部城市及农村地区,而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选择倾向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这样就导致企业需求和人才供给的不对等,导致就业区域的不均衡。
(二)就业能力较弱
畜牧专业毕业生对专业前景、市场结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认知不足,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产生迷茫和困惑。毕业生虽然已经掌握畜牧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但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从而导致自身基层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加之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这些都使学生在求职中屡屡受挫。
(三)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许多毕业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对工作地点及待遇要求较高,存在对工作待遇不满意而“有业不就”的现象,“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仍未转变,不敢或不愿接受“先就业再择业”和“勇敢创业”的观念。有些毕业生对行业有偏见,对业务员等职位存在明显的歧视情绪。研究生群体存在“重事业单位,轻企业公司”的就业观念。
(四)学习和毕业实习不能两全
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及很多企业提前进入校园招聘,要求毕业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或步入岗位上班等,很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学习不能兼顾。有的学生因为要参加应聘面试、实习实践等活动,耽误正常的课程学习时间,最终导致不能顺利毕业而与心仪的工作岗位擦肩而过。因此,学校需要合理安排毕业生学习日程,给予其足够的时间进行求职准备和岗前实习。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学校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就业指导工作月历》《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各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一览表》等就业指导实施细则,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就业工作动态;要通过方法训练、能力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开展就业大学堂、企业高管报告会、校友报告会、生产技能比赛等就业指导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此外,可以按升学和就业两大类别对学生进行宿舍调整,使具有相同求职意向的学生住在一起,加强交流,互相促进学习,保证良好的宿舍秩序。
(二)开拓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利用校友的母校情、师生情,积极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3];充分发挥“企业班”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企业班”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免试被企业录用,简化就业流程。此外,许多企业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各农业院校学生开展暑期夏令营,这样学生能够提前了解企业发展概况,为校园招聘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类创业讲座,为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组织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专家对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客观、科学的指导,对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帮助[4]。
(三)强化信息服务,畅通信息渠道
学校要对就业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对用人单位进行严格审查,不允许非就业工作人员随意发布信息,确保信息安全。及时将审查过的就业信息通过学院网站就业专栏、学生会就业指导部、毕业生QQ群、辅导员、班主任信息员、学院公告栏、学生宿舍公布栏等进行及时公布和传达,并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及时反馈,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部,在每个毕业班设立2名就业信息联络员(男女生各1名),在每个专业设1名信息传递员。及时更新用人单位信息库,为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四)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基层就业
目前,毕业生普遍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要求工作环境好、工资高、工作压力小,不愿意去环境艰苦、地区偏僻、工作压力大的工作岗位[5]。因此,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毕业生中存在的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认识,就业期望值过高,在择业过程中观望等待、被动依赖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了解不全面等现象;促进毕业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宣传“大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从事农技服务助学金”“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文件精神,在学生层面开展“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宣传、动员活动,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工作[6]。
(五)完善帮扶机制,促进全员就业
学校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并整理汇总,编纂《学生基本情况》小册子,每学年进行更新,并根据不同指标将学生分为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沉迷网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学生干部学生等多个类别,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可以开展“女生节”等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报告会,帮助女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满意就业;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每名党员都要对本支部的就业困难同学进行帮扶,并将帮扶情况每周向党组织进行汇报;针对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一次性就业求职补贴”、临时困难补助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曲艳鹏,李颖,郑永文,等.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03):46-47.
[2]杨育智,刘玲,弓俊红.地方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3):280-283.
[3]许恒勇,李建强,董尧.浅谈农林高校动物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2(06):167-168.
[4]张晓凤,张春辉.高职院校畜牧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11-12,15.
[5]申峻松,王利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与提升——基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4-45.
[6]陈涛,林煦东,朱绍友.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