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指导视角的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探究
2017-04-18乔海英张朝红
乔海英+张朝红
【摘 要】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文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与贫困生求职就业的优势,提出了改变贫困生就业难现状的举措,为贫困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为提升高校整体就业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就业困难 影响因素 优势 举措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愈来愈多,而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贫困生入学难、读书难、就业难等现象成为贫困家庭担忧的首要问题。国家对于贫困生问题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多种政策帮助贫困生顺利步入学府,完成学业。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体系的助学机制,还为贫困生提供了“绿色通道”,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减缓了贫困生入学压力。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高校贫困生“走进来”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但是“走出去”系列问题仍是学校、家长、学生担心的大问题。在当今就业难的局势下,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会占一定优势;相比之下,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贫困生在就业时则会遇到种种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久而久之,高校贫困生就业压力愈来愈重,无法顺利就业。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校贫困生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
造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包含多个层面,如家庭经济收入低、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亲朋好友的殷切希望等都会给贫困生造成心理压力。而社会现实的残酷会让高校贫困生就业雪上加霜,使得贫困生无法发挥自身优势,丧失许多难得的就业机会。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常有自卑与焦虑心理
几乎每个贫困生都存在自卑心理。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对于家庭问题比较敏感。如今,许多大学生远赴他乡求学,远离父母,开始独自生活,而父母由于不能在身边照顾孩子,只能在经济条件上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因此,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乱消费的现象。而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条件像普通大学生一样一起聚会,一同游玩,因此很难交到朋友,生活空间封闭,长期处于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了自卑心理和孤僻性格。而在毕业求职面试时,阳光、自信、自强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而贫困生身上缺乏的正是这些东西,因而他们面临极大的就业困难。
焦虑心理是困扰高校贫困生就业的第二大心理问题,贫困生一般遭受着多重压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一般不用愁工作问题,还未毕业时,他们的父母就为其安排好了一切。而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还在求学时就不得不照顾父母,照顾家庭。这些都给贫困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产生了焦虑心理。心情沉重、情绪压抑、失眠多梦等现象往往会发生在大多数贫困生身上。
(二)贫困生喜欢独来独往,缺乏实践锻炼
首先,高校贫困生由于朋友圈子小,交际能力差,丧失了许多发展自我的机会。贫困生在学校常常处于“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中,眼界狭小,目光短浅。
其次,由于经济状况不好,无力承担相应的支出,贫困生不敢参加班級聚会,也不愿参加各种社团。由此,贫困生极度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与外界社会缺乏接触,无法提前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就会成为贫困生未来求职就业的致命弱点,从而导致其被企业淘汰。
(三)贫困生思想观念陈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光宗耀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家庭、农村,甚至乡镇、县区,都对当地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父母、乡亲都希望这些大学生能为家庭、为整个村子争光,希望他们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造福乡里。这间接导致多数贫困生在择业时鲁莽,冲动,没有长远打算,他们渴望选高薪酬的福利待遇,结果与很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失之交臂,丧失了许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经济的落后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的落后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落后。
二、高校贫困生在求职就业时所具有的优势
贫困生承受着比常人多的负担与责任,外界的压力通常会转化为他们积极学习、乐观生活的动力。贫困生在逆境中坚强地成长着,他们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孜孜不倦,把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当作自己的目标,总是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因为他们能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所以他们更懂得努力,懂得节约,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此外,绝大多数贫困生在大学中会选择勤工俭学,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缓解经济压力,又能提前体验社会竞争的残酷,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社会生存能力。此外,贫困生往往比普通学生更踏实,更坚强。逆境中成长的松柏才能巍然屹立,贫困生就是这样的松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积极进取,这样的心态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也正是各大企业在招聘面试时所看重的。贫困生的这些特质将能为其未来求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发挥贫困生优势,改变贫困生就业难举措
当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岗位极度短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问题。而贫困生就业问题是其中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贫困生就业难的现状,帮助贫困生成功就业,提升贫困生就业率,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所要考虑的。
(一)开展心理辅导,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贫困生往往没有普通学生那样乐观与积极,他们的自卑心理较重,考虑事情时更多地看到阴暗消极的一面而忽略积极健康的一面。因此,高校要对贫困生开设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并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讲堂与心理教育培训。还应注重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为他们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优化师资力量,以更好地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治疗。班级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本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他们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或者联系贫困生家长,帮助贫困生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完善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就业提供保障
高校应积极落实国家制定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比如可以采取建档立卡的形式全面、系统地记录每一名贫困生的资料,了解每一名贫困生的经济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资助。高校应合理设置奖助学金的发放人数与金额,严格奖助学金的评定资格与条件,做到不让每一位贫困生错失受助机会,不让每一位优秀生汗水白流。同时,高校应加强资助工作的监督,确保每一环节的透明化、公正化,讓全体师生明白资助体系的流程,切实保障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丰富校园文化,为贫困生提供锻炼平台
高校应注重建设集文明、艺术、教学于一体的多彩文化校园,应切实关注与支持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锻炼的平台。对于贫困生,可以建设专门的组织服务平台,实现贫困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此外,高校应鼓励广大贫困生多多参加暑期“三下乡”、回访母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调动贫困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使贫困生增强自信,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贫困生能够很好地提高社会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开展个性化教育,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
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人际交往圈子狭窄、自卑胆怯焦虑心理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贫困生在求职就业中面临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压力与困难。当今,新媒体技术普及,电子产品琳琅满目。然而贫困生没有能力购买这些电子产品,没有条件接触、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导致他们对于网络世界一无所知。对此,高校可以采取个性化教育,对贫困生进行特殊指导,帮助贫困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他们经营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正确的前进方向,确立明确的就业目标,逐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求职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课题。在当前就业形势日渐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务必及时采取措施,关注贫困生身心健康,帮助贫困生良好就业。教师、父母、同学也应当对贫困生给予鼓励与帮助,让他们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与生活氛围,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与辉煌。
【参考文献】
[1]闵琰,戴志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17):6,10.
[2]潘美英.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资助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4):108-109.
[3]郭平.基于就业心理特征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