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雾霾与政治雾霾
2017-04-18李永忠
李永忠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并拿出五条措施。其实空气雾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政府单纯强调GDP挂帅的结果。用李总理报告中的话讲,是忽视“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违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必然结果。因此,本届政府决心以“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空气雾霾如此,政治雾霾何曾不是这样?34年前,邓小平就尖锐地指出:“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
可是面对如此严重的腐败态势,我们却掉以轻心。30多年来,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蹒跚。由此不但形成“四大危险”,而且造成两极分化严重、党群关系疏离、干群关系紧张、腐败愈演愈烈。政治雾霾与空气雾霾并驾齐驱,双双达到空前严重。
为了突破反腐的困局、走出党建的危局、打破治国的僵局,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明确了“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政改目标。
持续4年强高压的反腐敗斗争,全国年均处分率4年翻了一番多,共处分了119万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7万人。立案审查中央管理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在如此强有力的震慑下,2016年就有5.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违纪问题。在“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不作为的“庸政懒政怠政”现象。
当强高压反腐态势形成后,必然会出现相当范围的不作为缓作为的怠政现象。因为,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力。十八大后4年强高压反腐,在取得巨大正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产生同样不小的反作用力。不作为,就是其一种表现。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这是常识,毫不奇怪。如果没有反作用力,才是反常识,才千奇百怪。问题不在反作用力的有无上,而在引导、整合上。
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勤勉尽责干事创业。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出来的,再创新业绩还得靠实干”到“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这很短一段话,居然有12个“干”字,足以显现,当前不作为慢作为缓作为情况的严重,足以证明,“庸政懒政怠政”已经到了必须“严厉整肃”的关口。
当前,正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的监察体制改革,既是变行政监察为监察行政和国家监察的强化异体监督改革,也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治理政治雾霾的重要战役行动。
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在三省市推进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试点。这是六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不如此,不足以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压倒性态势,不足以团结最大范围的力量孤立并打击极少数腐败分子,不足以化消极为积极变阻力为动力,不足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效益。
这样一个开始由试点到全局,逐步由量变到质变,最终由同体监督到异体监督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改浪潮下,必将清除多年形成的政治雾霾,必将重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要求的“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的新的政治生态。
无论是治理空气雾霾还是治理政治雾霾,都应坚持主要是“疏”而非“堵”的思路,都应采取寻求最大公约数和共筑同心圆的做法,都应以前瞻加务实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这样一种良好氛围。以实实在在的容人之短、用人之长的政策导向、制度导向,激励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动作为、动真碰硬,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如此,不仅治理空气雾霾可以期望,而且治理政治雾霾也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