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得三昧,熟识其形辨正误
2017-04-18张刚军
张刚军
论述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能有点夸张,但对于追求完美的同学而言,这多多少少反映出我们当下的一种真实处境。对于历年高考真题的解读,对全国卷论述类阅读错误项设置方式的解剖,的确是我们准确判定论述类文本选项的一个有效抓手。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错误项,希望能有助于我们认识全国卷论述类阅读错误项的设置方式。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长度一般在1100字左右,3~5段,每一选项题干字数在60字左右,含两到三层意思;错误項的验证信息一般隐藏于文中不显眼的位置,错误项的设置一般涉及关键语句的理解转换。
本文将错误项的设置方式大体归纳为病句、逻辑、词语更换、转换失当、文言词句理解、概念理解等六种模式。
一、病句模式
1. 偷换主语
(1)【2016课标Ⅱ】1. B.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对应原文: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分析:此选项跨段组合,根据以上两段文字可见:传统故事的口耳相传和早期小说由作家将游历见闻创作加工,只是流传形式上的差异,其本质差异并不明显,选项却将其变为“本质差异”,从而与原文表述不一致。
(2)【2014课标Ⅱ】2. B.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对应原文: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分析:选项将原文主语“商人们”偷换为“宋代统治者”。
(3)【2014课标Ⅱ】3.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对应原文: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分析:原文“行会对商品质量负责”,选项偷换为“宋代政府”。
2. 指代错误
(1)【2013课标Ⅰ】1. B.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对应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分析:原文“其”指代上句“先秦诸子学术思想”,选项变为“《老子》和道家”。
(2)【2013课标Ⅰ】2.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对应原文:《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分析:原文“这一条”指的是对应原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为引用《老子》证据的应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选项认为是本条论语后半句,“这一条”指代内容理解错误。
本项也可以看作是对论述文中“引用”的考查,从这个角度看,本文实则是对学生关于“引用”所提出的学术性要求。
3. 两面对一面
【2012课标】3. D. 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对应原文: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分析:原文为科技黑箱使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选项则为滥用使哪一刃都变得锋利,从而导致一面对两面。
4. 搭配不当
【2008全国Ⅰ】5. B. 浑天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对应原文: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
分析:原文“浑天仪和浑象、圭表”两个对象分别表述,选项将两句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合并,造成主谓搭配与原文不一致。
5. 偷换对象
【2015课标Ⅰ】2. B. 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应原文: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分析: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的发行,原文为“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选项变为“宋代政府发行”,构成错误项。
二、逻辑模式
1. 因果关系
(1)【2016课标Ⅰ】2.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对应原文:“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分析:从原文看,古史辨派批判的是“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选项则将部分旧史学的缺点变为了整个旧史学的特点,并将其确定为“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的原因,从而导致与原文不符。
(2)【2016课标Ⅲ】3.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对应原文: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没有这么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山海经》。
分析:从原文可见,“五四”之前,史料不宽泛,是因为“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而不是“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3)【2015课标Ⅱ】2.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对应原文: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分析:接受者“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影响着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显然,这是“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这一句话的原因,但选项“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将因果倒置,造成与原文不一致。
(4)【2013课标Ⅰ】3. C.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对应原文:《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分析:《黄帝书》享有崇高位置,所以三人引用阐发,选项颠倒了这种因果关系。
2. 條件关系
(1)【2012辽宁】1. 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对应原文: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分析:原文为“不管”,属于任何条件下结果不变,选项变为“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改变不当。
(2)【2008宁夏海南】2. C. 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应原文: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析:一般句子变为条件关系,不当。
3. 递进关系
(1)【2007全国Ⅰ】6. B. 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对应原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分析:原文为递进关系(同时存在),选项变为“是……不是……”的并列(取舍)关系,否认了“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构成错误项。
(2)【2009宁夏海南】2. D. 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对应原文: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分析:原文“不见逊色”变为递进“更为出色”,构成错误项。
三、词语更换模式
(1)【2014辽宁】3. B.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对应原文: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
分析:“接近”换为“属于”错误。
(2)【2012课标】1. C. 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对应原文:“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分析:“选择”换为“修正”错误。
(3)【2012辽宁】2. A.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对应原文: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分析:“层级”换为“方面”,递进改为并列,导致与原文不符。
四、转换失当模式
1. 范围扩大与缩小
(1)【2016课标Ⅰ】1.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对应原文: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分析:选项将“殷王世系基本可靠”与“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扩大为“《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导致与原文不符。
(2)【2014课标Ⅰ】3.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对应原文: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分析:选项验证区域在第二段段首,选项缩小了范围,如果只看第一段,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3)【2014课标Ⅱ】1.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对应原文: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分析:选项将原文“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范围缩小为“主使官员”,导致与原文不符。
(4)【2010课标】3. C.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对应原文: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書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分析:根据原文意思,唐人传世碑版不一定代表当时最高水平,但选项将范围扩大至“唐人碑版”,导致与原文不符。
2. 程度过度与不足
(1)【2015课标Ⅱ】1. A.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对应原文: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分析:原文为“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选项变为“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转换过度与原文不符。
(2)【2015课标Ⅱ】3.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对应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分析:选项将“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转换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转换过度导致与原文不符。
(3)【2012课标】2.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对应原文: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分析:原文为“提供了机会”,选项变为“根本原因”,转换过度与原文不符。
3. 无中生有
【2008宁夏海南】3. 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对应原文: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分析:选项划线部分无中生有。
4. 主次变化
【2012辽宁】3.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对应原文:“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分析:原文首要在治理污染,选项变为首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导致主次失当,与原文不符。
5. 肯定否定转换
(1)【2016课标Ⅰ】3.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对应原文: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分析:原文甲骨文之前学者们至少已利用金石文探究先民造字之法,选项变为“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实则是说“学者们此前探究先民之法无所凭依”,从而构成错误项。
(2)【2016课标Ⅱ】2. C.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对应原文: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分析:从原文“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可见,现代小说非常看重如何讲故事,故选项说法不当。
(3)【2016课标Ⅲ】2. D. 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对应原文:上面是说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发掘史料。
分析:这种题基本是送分了,找到位置即可做出清晰的判断。
(4)【2014课标Ⅰ】2. C.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对应原文:④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分析:原文为“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从而感受到……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选项却成了“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两者完全相反,构成错误项。
(5)【2013课标Ⅱ】2. A. 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对应原文:②……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分析:原文殷商晚期“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已出现,选项为“还没有出现”。
6. 张冠李戴
(1)【2014辽宁】2. B. 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对应原文:④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约翰·穆勒的观点,选项将两人观点简单拼接,并都作为伊壁鸠鲁的观点,构成错误项。
(2)【2010全国Ⅰ】6. D. 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异常。
对应原文:⑤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分析:本段两层意思,“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使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这是一层意思,“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是第二层意思,选项将后者结果与前者简单拼接,构成了错误项。
7. 其他转换不一致
(1)【2013课标Ⅱ】3. B. 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对应原文: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分析:选项行为的目的与原文不一致。
(2)【2011课标】3. B.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对应原文: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分析:原文隐含徒歌有曲调(对唱)的信息,选项变为“没有曲调”,与原文不符。这种验证信息隐藏于一般信息中的选项辨别难度特别大。
(3)【2011课标】1.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对应原文:《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分析:原文一开始说“《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作者的意思是说,《诗经》所收录的诗在当初本来是很普通的,并不是什么经典文献,尤其是其中“国风”一类更是一般的民歌,完全谈不上经典,《诗经》成为经典,那是后来封建统治者所做的事。但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这些诗不是经典就没有深刻的含意,实际上大家熟悉的《诗经·邶风·凯风》歌颂母亲的养育之恩,《诗经·魏风·伐檀》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诗经·小雅·采薇》控诉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如此等等都有十分深刻的含意。当然这里所说的深刻含意,并不是后来《诗经》被尊为经典以后封建统治者所附会曲解的意义,这种诗意当然是原诗所没有的;也不是说,《诗经》中所有的诗都有深刻的含意;但是不管怎样,用一个全称判断来说《诗经》中的作品都没有深刻的含意,显然是不符合原文的,也是不正确的。
(4)【2010课标】2. B.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对应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分析:这是一种简单的转换,看似眼花缭乱的转换中,区别很明显,要抓住原文与选项不一致之处。
五、文中文言、词句理解模式
(1)【2008全国Ⅱ】7. D. 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对应原文: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分析:原文“征象”有征候、表象之意,选项变为“根本原因”,理解错误。
(2)【2011课标】2.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对应原文:《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予》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候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分析:选项对“人言可畏”理解错误。
(3)【2014课标Ⅱ】2. C.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对应原文: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分析:此选项为正确项,选项中“收取费用”,即原文“科索”之意。
(4)【2016课标Ⅱ】3. B.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对应原文: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
分析:原文表述“挪到故事之外”,选项理解为“降低对虚构的依赖”,显然是通过有意误读设置错误项。虚构的重心不管挪到哪里,它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并没有改变,削弱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虚构”这一方式。
六、概念理解模式
(1)【2014课标Ⅰ】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对应原文:③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④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
分析:文中③、④段段首均指出“悲剧”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B项非文学艺术,A、C、D三项分别为文学艺术中的戏剧、电影、小说。
(2)【2013辽宁】1.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 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 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華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 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 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分析:显然C项没有讲到中华饮食与其他地区文化及饮食的交融,没有体现“和”的文化思想。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难度大,主要在于每一小题各项表述几乎都存在对原文的概括、重组或推断。分解选项信息,在文中寻找信息对应点,推敲每一处转换是否合理,在考场这一情境下,对考生而言,每一步都面临不小的考验。本文只是帮助学生熟悉各种设置错误项的方式,要想真正突破这一难点,切实提高论述类阅读的解题准确度,还需要足够量的精细训练,需要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总结。在训练材料上,首选是历年高考真题,命题者的选项设置思路、每一选项与原文转换的幅度、寻找信息点以及推敲原文与题干是否一致所需思维强度等,在高考真题中,是最原味的体现,就设题技巧与试题难度而言,各地模拟很难达到高考真题的高度。其次是各省大市一模二模试题,这些题体现了各地专家对高考题的思考,可能数周甚至数月磨一题,相较而言,还是比较严谨的,也可以为我们的训练提供更为陌生、新鲜的情境。
入乎其内,真正理解高考论述类阅读三昧;熟识其形,把握错误项甚至干扰项的特点;加上精细、扎实的训练——如此,我们解题的准确度就会更高一些。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