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热议中国经济“开门红”

2017-04-18李勇李珍

环球时报 2017-04-18
关键词:开门红经济

●本报驻外特约记者 李勇 李珍 青木 ●本报记者 曲翔宇 ●甄翔 张静

“增长表现超出预期”,对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6.9%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外媒昨天纷纷这样强调。虽然与去年全年6.7%和最后一个季度6.8%的数据相比差别并不大,放在一些中小国家可能根本不会有人注意,但在端着放大镜观察中国经济一举一动的外媒眼中,这显然不是“零点一二个百分点的事情”。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透过一季度的“开门红”,有的看到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的趋势,有的认为中国将在中共十九大召开的“关键之年”轻松完成增长目标,也有的质疑这种上升势头究竟能保持多久。不同的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只要中国大体维持目前的相对增长优势,上升的步伐便不可阻挡。正如美国《福布斯》日前所说:中国的经济奇迹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第二阶段。

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中国一季度GDP总值为180683亿元。法新社报道称,中国政府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6.9%,超出预期,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稳的最新迹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为25年以来最低。“近年来中国首次以强劲的GDP开局”,澳新银行一名经济学家说,“归功于强劲的投资和房产市场,经济表现良好”。17日的数据也标志着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再次出现连续性季度改善。中国国家统计局说,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随着零售和投资上升,中国经济加速”,美国彭博社以此为题称,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增长加速。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9%,超出彭博社调查所预期的6.8%的中位数。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2%,高于去年的8.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高于彭博社调查预计的9.7%;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调查预期的6.3%。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经济以18个月来最强劲的季度表现拉开2017年的序幕。越到季度后期,增长越为强劲,表明2017年第二季度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进出口方面的数据也颇为亮眼。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近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增长14.8%,进口增长31.1%,贸易顺差4549亿元。《纽约时报》称,中国电子消费品近年出口旺盛,在内需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广州一家光电子企业25岁的销售员刘汝龙(音)说,他的销售额增长了20%,今年春天预计每月能拿1160美元至1450美元的奖金,“我还处在中间,有些销售员做得比我好多了”。

《纽约时报》还称,此前五六个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是6.7%或6.8%,保持了显著的稳定性。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只从表面来看经济增长保持总体稳定或略有增速。经济学家会分析更详细的贸易、建设和零售消费数据,以判断中国这个近年来全球增长的最大动力源能否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前行。从其他数据看,即便北京已开始控制膨胀的借贷规模,但中国经济似乎继续运行良好。3月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为2014年底以来的最佳表现。投资和零售业也出人意料地表现抢眼。

“龙再次喷火”,德国《经济周刊》称,来自中国的经济数据令人鼓舞,整个全球经济将受益于第二大经济体的再次回升,德国的出口也是受益者。韩国SBS电视台称,随着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超出预期,今年全年实现政府设定的6.5%左右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澳大利亚人报》称,经济增速不错,这在北京将举行中共十九大的关键年份是颇受欢迎的。从目前迹象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比吸引眼球的GDP更能可靠地反映经济状况,这两个指标第一季度也都出现显著增长。

挑战不少

“我觉得一季度的数据一点都不意外。”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的一些政策在经济层面正产生效果,比如过去一年我们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的各种改革,措施逐渐落实下去。我们之前提出去产能、去库存之后,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经济发展更趋于平衡。更重要的是,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也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综合上季度数据,经济结构优化的趋势更加明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初见成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继续上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继续增加,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和GDP的增速大致相当。

谈到为何中国“活力再现”时,韩国《每日经济》17日举了一个例子。文章称,中国持续推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机场、高铁、地铁等整体投资,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热销。以挖掘机为例,去年下半年月均销售量还在5000台左右徘徊,但今年2月销售量达1.45万台,3月更是2.13万台。

也有一些分析持谨慎态度,质疑回升态势能否持续下去。英国《金融时报》在文中称,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企业债务也水涨船高,信贷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速的两倍。中国的全部债务占GDP的比重向着300%接近,主要集中于企业领域。康奈尔大学金融问题专家普拉塞德说:“中国GDP显著增长掩盖了日益上升的宏观经济紧张和金融系统压力加大,不断增加的公司杠杆以及楼市泡沫就是明证。”

CNN17日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曾敦促中国大力应对企业债务水平高企问题。凯投宏观经济学家埃文斯—普理查德表示:“目前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很难,因为目前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推动,而政府到一定时间点总要后退。”美国CNBC网站称,目前为止,中国今年的数据基本乐观,但分析师预计,随着早期经济刺激措施的影响开始消退以及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控制房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失去动力。

对于各种问题,中国显然有清醒的认识,并通过调控和不断改革应对挑战。李佐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挑战。从拉动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看,都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房地产投资在国家的限购限贷政策下肯定会减少;高房价对其他消费的挤兑作用还在持续,消费不会疲软,但难有大增幅;美国的不确定因素等等。远期看,经济增长还要转向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来拉动。

德国新闻电视台称,创纪录的钢铁产量表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旧经济”作为增长的发动机。中国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加强内需,加强创新等,不过改革仍需要时间。奥地利广播电视公司称,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牌还有不少,中国的新特区——雄安新区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奇迹没结束”

虽然增长放缓,挑战越来越多,但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纽约时报》17日称,过去11个季度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在6.7%到7.2%之间。从国际标准看,这是令人吃惊的长期稳定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季度增长经常仅为一两个百分点。过去12年,中国蓝领工人薪酬激增8倍,这大幅削弱了中国的劳工成本优势,不过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繁荣,推动消费增长。

日本《外交学者》称,过去几十年中国GDP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现在增幅仅为6%到7%之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放缓了,但中国消费者强势登上世界舞台的购买力并没有减弱的趋势。事实上,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今后还将变得更加显著。麦肯锡分析师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近4亿家庭收入在1.6万到3.4万美元之间的“主流消费者”,或者说中产阶层消费者。这些消费者的强大实力将震撼世界。

19日,第17届上海国际车展将拉开帷幕。法新社称,全球汽车厂商本周汇聚中国,面对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业界正在为销售放缓和潜在的价格战做好准备。不过,应该客观认识中国汽车产业遇到的这些麻烦,中国对汽车厂商来说仍是一座金矿。去年美国汽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755万辆,但中国早在8年前就超越这个数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中国奇迹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第二阶段”,美国《福布斯》日前刊文称,198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30多年后,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中国GDP达到10.8万亿美元。此前,从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规模如此之大、情况如此之复杂、历史如此之悠久的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过去6年来,中国平均增速“仅为”6%到9%之间,这使得有些人宣称中国奇迹结束了。这些人错了,中国只是进入了第二阶段。中国政府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寻求发展。我们可将此解释为努力将中国经济从侧重制造和出口转向更成熟的经济发展推动力量。通过致力于现代化增长的四大支柱消费、科技、高端制造和服务业,中国将推动其经济增长奇迹转型和继续发展。▲

猜你喜欢

开门红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