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报,法国大选“最后王牌”

2017-04-18潘亮

环球时报 2017-04-18
关键词:勒庞拉票萨科齐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潘亮

法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最近《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信箱里收到一封市政府发来的“紧急信件”,里面是11位候选人的官方海报,无一例外,封面“大头像”,内页“拉票书”。虽说各类民调已大致预测了首轮出线人选,但这张在投票前夕直接发到每个选民手中的海报,还是被各候选人视为吸引选民、动员拉票的最后一张王牌。怎样使用表情、眼神、背景图片,如何选择海报色调、口号及称谓,为自己制造出最佳“总统相”,这可是历届候选人绞尽脑汁的一道考题。

颜色图片措辞大有讲究

蓝、白、红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大法兰西价值的国旗颜色。右翼海报偏蓝、左翼海报亲红几乎是一条铁律。选择蓝色,带领民众实现法兰西“自由独立大国”的复兴,很具煽动力,也是许多无党派候选人的选择。红色在法国文化里和共产主义有很深渊源,是左翼候选人的首选。今年的蓝红比例为7比3,唯一加入“蓝营”的左翼候选人是共产党出身的梅朗雄,他的上届竞选纲领被批太激进,首轮即遭淘汰。今年有意磨圆棱角,将海报从5年前的大红换成海天浑然的蔚蓝,只留一个代表哲学、智慧的竞选标志。梅朗雄最新民调已从最初11%的支持率一路猛升到20%,被预言可能成为“黑马”,难说与他主动“变色”没有关系。极右翼勒庞,因为名字玛丽娜在法语中有“海蓝”之意,几乎将蓝色当作专有颜色每届使用。

海报内页的拉票书十分讲究措辞。“女士们、先生们”“公民们”和“同胞们”最常见。勒庞为打造身为女性、母亲的温柔形象,特意增加了“小姐们”,以主动拉近和女选民的关系。其照片上微笑的甜美也有效中和了竞选口号“在法国重新建立秩序”的强硬。此外,被称作“高富帅媒体宠儿”的马克龙在海报上有故意咬腮帮的感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老成。他这招“自黑”很有摘掉“不成熟、缺乏经验”标签的意味。而菲永因为深陷“空饷门”危机,已悄然将海报竞选口号从“真相的勇气”改成“为了法国的意志”。

雅俗共赏才能赢

分析近几届大选结果,记者发现最后赢得大选的,其海报也几乎必是“雅”得让专家满意,“俗”得让百姓接受。2007年罗亚尔创造了女性首次进入大选二轮的历史,对阵萨科齐。她一路打女性牌,先后推出黑白、彩色两张海报,每张都微笑示人。但被认为艺术性太强、整体设计就像“香水广告”,最终输给萨科齐。

5年后,萨科齐和奥朗德、勒庞展开角逐。小勒庞首次参选,她期望一改父亲“强硬、偏激”作风,使用恰如其分的微笑和直指人心的眼神,以“诱惑者”姿态向选民展开拉票攻势。但这张海报抄袭戴安娜杂志封面痕迹太明显,口号“Yes!法兰西”又显太空洞,结果她的大选之路止步于首轮。萨科齐使用大海作背景,竭力为自己打造“大海航行主舵手”的形象。海洋给人以宁静,却也造成萨科齐悬空于海天之间的漂浮感。他没有注视观众的目光更被一些选民理解为“5年政绩糟糕还竞选,果然不敢直视我们!”相反,奥朗德的海报设计借鉴了社会党元老、在位时间最长总统密特朗的成功之处:表情中立,眼神坚定,背景为法国乡村风景。在“悬空”的萨科齐和脚踏实地的奥朗德之间,法国人最终选择了更接地气的后者。

专家忙打分,民众喜恶搞

不管海报怎样设计,首先要过专家法眼。受《星期天日报》之邀,历史学家、广告策划人和语言符号学家组成一个大选海报评审团,为今年各位候选人的海报进行了评分。梅朗雄和菲永因“更具总统相、沉稳有力”并列第一;勒庞因为“放电过度、温柔微笑和强势口号反差太大”排第四。人民共和联盟主席阿西理诺因海报“太传统,口号‘历史性选择太笼统”,排名垫底。

今年大选首轮出现四强争霸,选情异常复杂。很多对政治死心的选民开始推出恶搞海报自娱自乐。记者就看到“投票法国也没戏”海报和以讽刺电影《猪猡晚餐》为灵感设计的“要投就投弃权票”海报;除卡通人物蓝精灵、唐老鸭、美人鱼、天线宝宝等被抓来做大选海报主角,前总统萨科齐也跑来“打了一回酱油”,恶搞他的海报上写着“为了法国,我又回来了!”令人捧腹。还有一些激进的选民则直接把自己变成海报主角,“如果法国不抛弃我,我也不会放弃你!”就是网友于勒为自己设计的竞选口号。▲

猜你喜欢

勒庞拉票萨科齐
勒庞败选后大跳摇滚 网友喊她参加“舞林大会”
找“帮手”当“帮手”拉票都在惩治之列
萨科齐现场督战抓嫌犯
多管齐下治“拉票”
布朗与萨科齐在G20上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