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葛优”想转型为“法国成龙”

2017-04-18夏颖

环球时报 2017-04-18
关键词:伯恩特警丹尼

本报记者 夏颖

丹尼·伯恩是谁?有人称他为“法国喜剧掌门人”,乍听起来有点夸大其词,但他在法国的成就确实担得起这个头衔。2008年,由他自导自演的《欢迎来北方》在法国拿下1.9亿美元票房,超越《虎口脱险》成为该国最卖座的本土电影,至今无人超越。也有人称他为“法国葛优”,实际上,这位60后资深演员除了表演主业外,还身兼导演、编剧等多重角色。

应该说,除了吕克·贝松主导的动作片外,喜剧片是法国电影在世界上最吃得开的类型片之一。此前,伯恩主演的爱情喜剧《私奔B计划》在中国获得3000万元的票房,这几乎是法国电影在中国的最好成绩。日前,带着自导自演的动作喜剧新片《天兵女特警》现身北京电影节的伯恩,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

环球时报:您这次执导并主演的新片《天兵女特警》紧紧围绕反恐主题,感觉与以往截然不同。确定这个题材和法国近年来屡遭恐怖袭击有关吗?

丹尼·伯恩:我在2014年就有了拍摄反恐题材的想法。恰好在拍片过程中,法国遭遇恐怖袭击。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就是把那些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法国特警,展示给全世界看。在我看来,恐怖主义和宗教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实际上是一些恐怖分子拿宗教做幌子做破坏世界秩序的事。这些人无异于疯子,他们让整个欧洲笼罩在阴云之中。我能做的,就是通过电影做出回应。

在确定拍摄特警题材后,我又想,为什么不找女笑星来挑战一下主角呢?法国的特种兵只有几百人,而女特警更是只有4名。你知道,稀缺群体的故事拍出来肯定好看。当然,这个主题要包裹在喜剧外壳之下,在产生“笑果”的同时,如何恰当展现特警的面貌,是我拍片时最需要平衡的地方。

环球时报:您在这部电影里把法国总统和内政部长当作了调侃对象,比如描绘内政部长动用特权为女儿进特警队大开后门,这让人联想到韩国的“闺蜜门”。听说法国的政要也喜欢看您的电影,您不怕部长看到这部影片吗?

丹尼·伯恩:哈哈,跟你讲个趣闻。这部片子2月份在法国上映时,当时的内政部长贝尔纳·卡泽纳夫对在片中饰演部长女儿的爱丽丝·波尔开玩笑说,“我是肯定不会让你混进特警队的!”事实上,在影视作品里调侃政要,这在法国不算什么。不仅如此,我们在拍这部电影时,还获得奥朗德总统的特许,直接进入爱丽舍宫拍摄。当然,我估计他在答应我之前,肯定没看过电影的剧本(大笑)。

环球时报:现在法国大选进入关键阶段,您打算支持哪一方?

丹尼·伯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履行好作为公民的职责,参与到大选投票中去。我个人肯定不会投极左或极右派的票。作为演员,我们也不喜欢右派人士。这么一算,能投的人也没剩几个了(笑)。也许我会把票投给北方人吧(在喜剧代表作《欢迎来北方》里,伯恩饰演一名幽默的法国北方人——编者按)。

环球时报:有种说法叫“喜剧不出国”,意思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幽默。作为资深喜剧人,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丹尼·伯恩: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欢迎来北方》的反馈改变了我的想法。在法国,每3个人就有一个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这很惊人。其实,很多国家都存在类似的文化碰撞话题,比如南北方差异等等。一部电影如果具有地域性的幽默,反而能凸显它的魅力。而且电影是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不像脱口秀那样完全依赖语言,而是可以借助场景、肢体动作等辅助手段来抖包袱。

像《欢迎来北方》这样的电影能跨越国界,还因为它很具普世情感。搞笑和感人结合在一起,就能获得成功。这是喜剧故事的一种平衡内功。总的来说,我认为一国的喜剧是完全可以打破边界、感染世界的。

环球时报:有人将您比喻成“法国葛优”,您是否喜欢这个称呼?您对中国喜剧了解多少?

丹尼·伯恩:我知道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里有很多的机会。中国和法国一样,对本土电影的权益给予正当保护,这很好。希望中国电影以后能越来越多元化。

3年前我来北京时,和葛优有过交流。他有很强悍的喜剧表演欲望,骨子里就有喜剧天赋。不仅如此,他在《活着》这类故事片里,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喜剧人就要有自嘲的精神,但又不能过火,否则就变成了闹剧,所以火候很重要。

我很早以前就看过成龙的动作喜剧片,后来通过杨紫琼的介绍见到他本人。我们还一起在巴黎吃过晚餐。中国电影对我来说不仅意味着喜剧片,只要是在法国上映过的我都知道。比如讲述云南山区生活的《马背上的法庭》,这部影片就让我过目不忘。当然,如果能通过《天兵女特警》这部动作喜剧片转型成“法国成龙”,我会十分开心。▲

猜你喜欢

伯恩特警丹尼
挂在嘴边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考特妮和龙
联合演习
绿眼睛
乌龟丹尼
原谅那个保罗
“特警哥”
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