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2017-04-17陈晓霞
陈晓霞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激励与评价”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能力,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同时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一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录,对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分析讨论, 并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教师保护好幼儿想象力应将评价权还给幼儿,在评价时应学会倾听、理解,还应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展评价。
【关键词】教育评价 幼儿发展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课题编号FZJJ20130101885。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22-02
一、引言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教育评价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日本教育家鸟居昭美曾说过:“幼儿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幼儿的作品是幼儿对外界事物,对美的独特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表达,是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反映了幼儿个性化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因此,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是教师读懂幼兒内心表达,进而更好地保护幼儿的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实录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教师在艺术活动《图形变变变》的评价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下面我结合对此次艺术活动的反思,来谈谈教师应如何合理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在该活动中,教师分别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图形,引导幼儿分别说说:“这是什么图形?”于是教师在绘画纸上分别运用这三种图形示范变出房子、鱼,接着她请幼儿操作。活动结束教师选择若干幅幼儿作品进行分享评价,师:我最喜欢这张,你们看这位小朋友用图形宝宝贴出了什么呢?小朋友的回答都以能变出房子,鱼为好的作品。接着教师又选择一张画面较杂乱的作品: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呢?(小朋友一阵骚动,大家都说,呀!乱七八糟)师:“恩,这位小朋友可能没想好。”评价结束了,小朋友们都陆续的离开座位,有一位小朋友对妈妈说:“妈妈,力力小朋友贴得乱七八糟。”
面对这样的活动,面对老师的评价和孩子们的态度,处在现场的我起身走到台前,拿起了那张乱七八糟的作品,找到了力力并将她带出教室,蹲下身子问她:“这是你的画吗?”“是的,这是游泳池,小鱼在游泳池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她所认识的游泳池是由一块一块正方形的马赛克拼成的,所以她选择了许多的正方形将它贴在纸上,而藏在正方形下面的三角形就是鱼,这是她的已有经验。我非常高兴地对她说:“这是游泳池,你想的真好,你的画不是乱七八糟。”此刻,就在我起身准备带着孩子回班的时候,我发现力力的父亲竟然已在一旁。我便与力力的父亲交流起来,交流中父亲一脸无奈说:“可能是我错了,我一直让她去欣赏一些很抽象的画,比如毕加索的作品,所以她的画才这样。”我急忙说:“不,你没错。你做的很对。”父亲继续说:“她在家里画画,我都是随她画,她有一次画了一个太阳用绿色涂颜色,我问她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她说因为树是绿色,太阳照在树上它也变绿了。”我笑着对父亲说:“不,你做的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想象力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不要轻易地抹杀。”同时我也为教师的评价行为对家长做出了道歉。
三、案例分析
在该案例中,教师是评价的主要发起者,本次活动中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既评价幼儿的作品(且只关注在作品的评价上),同时又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然而这样的评价是否有效?通过现场实录,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评价不但未能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意图,而且固化了孩子的创作想象力,并且打击了孩子的创作兴趣,反而还对家长开放式的的教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次活动,教师的评价方式毋庸置疑是不正确,也不合理的。
首先评价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忽略了幼儿主体地位。选取教师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供幼儿参考。虽然教师运用了“喜欢哪一副作品?”“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引导语,但是幼儿的评价以教师喜欢的标准为参考,都是建立在是否做出了与教师一样的鱼,房子为参照,灌输给孩子固有标准,没关注到幼儿间的不同差异及内心体验,制约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其次,没有提供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当面对“乱七八糟”的作品时,教师却没有提供给幼儿解析自己作品的机会,竟然用一句:“这位小朋友可能没想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这样的评价完全是以自己的想法猜测幼儿的内心活动,没关注到幼儿不同的情感表达,加之其他幼儿的态度,无形中伤害了幼儿。《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力与创造的萌芽。教师不合理的评价,无形中会造成幼儿越来越不敢画,不会画并对绘画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孩子会对绘画产生恐惧。如果教师一味把绘画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受到老师表扬的永远是那几个孩子,而那些缺乏绘画技能,但拥有超强想象力的孩子们却永远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久而久之也就缺乏自信心,想象力也随之扼杀。所以评价需要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作品有区别对待,把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转变为幼儿有机会自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绘画的意图。对幼儿的绘画表达教师要予以正确的评价与鼓励。
同时,在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为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案例中力力的父亲一直以来对力力的教育方式是本着不禁锢,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很好的保护与发展。可是在幼儿园教学中,这种想象力却得到了“乱七八糟”的评论时,现实的冲突动摇了家长的教育理念,使他只能无奈的说了一句“可能是我错了”,来承担自己教育的“过失”。
四、总结与建议
幼儿的绘画是稚嫩的,却又是充满诗意与想象的。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其作品,或许是杂乱的、不美的、不像的,但它却真实地反应着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真正地“蹲下来与幼儿交流”,才能发现儿童世界的美好。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尊重是前提、理解是途径、给予幼儿愉悦体验与表达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作品评价观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对不对”、“像不像”、“好不好”的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例如在中班绘画活动《画鱼》中,红红不知道螃蟹有几条腿就模仿东东的画了一边有八条腿的螃蟹。在一旁的教师看到了这一幕,没有说话,在评价环节,教师有意识选择红红的画,教师首先表扬了红红今天能大胆的画画,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螃蟹的腿是怎么分配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螃蟹的腿到底怎么分配的呢?”老师随即出示一张螃蟹的图片供大家观察,大家在讨论与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是合理的。
智慧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首先应报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幼儿的进步,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其次,在发现幼儿错误的时候,教师没有用“像不像”、“对不对”去衡量和评价,也没有轻易的去纠正和改动幼儿的作品。相反,她善于抓住契机,以幼儿主体,启发幼儿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保护幼儿的想象力还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对螃蟹的认识,让幼儿形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创造力。
(二)学会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孩子的绘画活动结束了,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鉴赏他们的作品时,会发现孩子们的画我们看不懂,这意味着他们的画“形”不似,可是当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乱七八糟的画竟然是游泳池,鱼在泳池里游泳;涂满黑色的大山竟然是被太阳晒黑了;太阳涂上绿色是因为树是绿色,太阳照在树上所以太阳也变绿了;一座小房子的周围画满大大小小的星星是因为羊村停电了,美羊羊摘下星星照亮羊村等等。这就是孩子们的世界,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可是如果成人不提供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艺术妙想,可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从这些孩子身上褪去。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听取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表达与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时刻尊重他们的想象力,不要轻易抹杀他们的最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三)将评价权交给幼儿,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评价不是教师的评价,而是要将权力交付给幼儿,幼儿自评以及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则能让幼儿通过畅所欲言、相互对比、各抒己见,在表达与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引发新思考,获得新知识,创造新思路。例如,大班美术活动绘画《小鸟》,本次活动教师的评价采取的是幼幼互评的方式,鼓励幼儿讲讲其他小朋友作品的可取之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喜欢这幅画是因为它的颜色很丰富,五颜六色的,有的说我喜欢是因为她画的小鸟有不同的动态,还有的说我喜欢这棵大树是因为树干上有一个大洞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通过幼儿自评以及同伴间的相互学习的方式,这样的评价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过程不仅帮助教师读懂孩子的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还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和尊重他人想法,尝试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分享中:俊俊看见同伴画的小鸟的头涂着杂乱红色线条,就说:“我不喜欢这幅画,因为它的小鸟颜色涂得不好”。这时候我可以请作者与他对话,从对话中得知,她之所以在小鸟头上用红色的杂乱线条,是因为小鸟撞到了墙上,头撞破了。如此一来,之前对小朋友作品的批评,竟然是自己的思考与别人不同,进而了解每个人的观点、立场和角度都不同。
(四)保持教师的专业性,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
当今社会,家长普遍认为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幼儿园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及教师的期望很高,在他们的心中,幼儿园与教师的教育是正确无疑的。活动中我发现,在幼儿动手操作环节,许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用“怎么和老师做得不一样?”“你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等语言提示幼儿模仿教师的范图。这样看来,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仅影响到孩子,也同样会影响到家长的育儿观。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理念,保证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念的正确性及先进性。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及評价方式,并善于捕捉幼儿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多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不仅仅只是给了幼儿一个好的教育,更能给家长树林一个好的标榜,促进家长正确育儿观念的形成,这样通过家园合力一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为其创造条件与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让这颗小小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参考文献:
[1]沈徐翔.在绘画中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学前教育2010,8
[2]胡军辉、许卓娅.对优化美术活动分享评价环节的思考,幼儿教育2015,3
[3]许凉凉.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