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血管患者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7-04-17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血管康复

叶 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康复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老年心血管患者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叶 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康复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目的:研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康复组、参照组,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是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的针对性康复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康复护理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种类较多。好发于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病程漫长的特点。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基础疾病众多、治疗依从性差,护理难度较大[1]。响应国家新医改的号召,医院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要求更为严格。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58例,女30例,年龄63-88岁,病程0.5-12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参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有意识障碍、癫痫、急性脑卒中、观察对象患者;(2)不愿意配合护理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进行饮食、心理、用药指导,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康复组:(1)语言康复训练 对存在语言障碍患者,根据语言障碍严重程度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通过图片、报纸、电视、录音机等引导患者从简单词语向长句过渡,逐渐恢复正常语言、听力。(2)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保持口腔卫生,告知患者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降低肺部感染率。训练患者自主摄食能力,刺激咽喉的吞咽反射能力,由流质饮食向正常饮食过渡。饮食量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避免引起呛咳。(3)运动功能训练 引导患者适量运动,卧床患者早期应通过被动运动、按摩等方式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降低压疮、皮肤感染发生率。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学会行走、站立、下蹲等基本行为,家属要耐心的陪同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运动难度由易到难,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选择训练时间,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无需卧床患者应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护理人员经常鼓励患者,提升患者对训练的信心及积极性。(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自行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将训练内容融入生活,强化康复训练效果。(5)电疗 用电子脉冲治疗仪的电流刺激患者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提高机体吗,免疫力,减轻患者痛苦。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s,分)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s,分)

组类例数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康复组4435.7±4.469.9±7.441.6±5.482.2±8.093.1±2.2参照组4435.9±4.755.1±8.242.0±5.266.2±6.182.5±3.7 t 0.20618.88810.353910.549616.3341 P>0.05<0.05>0.05<0.05<0.05

1.3 观察指标

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评定护理效果,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 ,护理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且发展迅速,容易遗留后遗症,残死率高,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热情、耐心的对待患者,加强基础护理,通过饮食治疗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建立健康心态[2]。同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康复训练措施,旨在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功能障碍。语言功能康复训练通过视听触觉进行感官刺激,帮助患者学会正常表达内心意愿,有利于更好的完善康复计划[3]。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对患者进行摄食能力训练使患者能恢复自主进食能力,满足机体营养需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引导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完成早期运动,家属对患的支持是患者康复的动力,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和引导可以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护理配合度。护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引导患者逐步恢复正常行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压疮、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尽早康复。

本文中康复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远远高于参照组,康复护理效果更为明显。康复护理以患者维护中心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更符合患者的实际需要,提高了护理效率,值得在心血管患者中推广。

[1]王学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64-65.

[2]刘艳.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47-347,348.

[3]张芬.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4):117-118.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血管康复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