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2017-04-17吴俊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麻醉药臂丛上肢

吴俊波

正安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正安县 563400

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吴俊波

正安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正安县 56340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臂丛神经阻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神经阻滞,对对照组采取传统盲穿法进行神经阻滞,对两组的麻醉效果、并发症、麻醉用量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高达95%,操作时间较短,麻醉药用量较少,起效较快,呼吸困难以及Homer综合症等不良反应症状较少。对照组采用盲穿法进行麻醉,麻醉优良率仅为80%,操作时间较长,麻醉药用量较多,起效较慢,呼吸困难以及Homer综合症等不良反应症状较多。结论: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应用推广。

B超;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比研究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上肢手术中首选的麻醉方法,效果显著。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依据解剖标志定位的方式进行定位,通过在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射麻醉药的方式阻滞神经传导,达到局部麻醉效果。近些年,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的方法也不断革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超声成像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利用超声技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进行麻醉,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其中男56例,女24例,患者年龄普遍位于19~63岁之间,体重40~70kg,术前诊断如下,尺骨桡骨骨折31例,手术外伤肌腱断裂21例,掌骨骨折15例,其他13例,研究显示,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首先,选择恰当的仪器,彩色超声诊断仪需要选择高频线阵探头的,麻醉药选择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的混合液。麻醉方法如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首先需要使患者仰卧,保证头偏向键侧,将颈部暴露,其次,利用超声对臂丛神经上、中、下三干进行扫描,在超声引导下使针尖通过斜角肌到达深处,回抽并无血液抽出后注入3毫升麻醉药,实现局部麻醉,在局部麻醉完成后,将针退至斜角肌边缘,在回抽并无血液抽出的情况下在注入3毫升麻醉药。最后,采用同样方式,在B超引导下通过腋路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在肱二头肌内侧边缘注入麻醉药10毫升,完成麻醉[1]。对照组进行传统盲穿法进行麻醉,首先使患者仰卧,保证患者头部,偏向键侧,暴露颈部,与B超引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体位相同。其次,找到斜角肌间沟顶点,用短针头向内向后缓缓进入,在患者表示出现异感或者接触到横突后,回抽针管,如果针管内无血液,则可以注入15毫升麻醉药,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后,观察15分钟,在患者并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再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腋部麻醉,将短针紧邻腋动脉进行麻醉,注入15毫升局部麻醉药,以此完成盲穿麻醉[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例)表

表2: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操作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表

2 结果

如表1、2所示。

3 讨论

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显著,极少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手段,适用于上肢手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盲穿麻醉相比,B超引导下的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显著优势,第一,通过超声成像,可以准确找准麻醉位置,保证麻醉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提高麻醉效果,保证麻醉的有效率。第二,能够节省麻醉药用量,减轻药物对身体的伤害,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健康,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资源用到实处。

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主要麻醉手段之一,不仅操作简单、见效快,还能够缓解神经以及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因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麻醉方式,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与超声成像技术相结合发挥出了其重要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超声技术辅助臂丛神经定位,能够准确找到麻醉位置,提高阻滞成功率,提高麻醉效果。研究显示,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优良率高达95%,见效快,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实现了可视麻醉,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上肢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患者的术后预后及手术安全提供保障。总之研究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杨纲华,王立勋,卢增停,陈立新,李瑞钰,郭瑞,马钧阳,刘细斌,朱亮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5,10(13):159-160.

[2]丁利刚,顾学鹏,姜山,李岩,赵建华,魏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胫骨骨折手术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6,10(12):123-125.

猜你喜欢

麻醉药臂丛上肢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