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的应用研究
2017-04-17王芬
王 芬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的应用研究
王 芬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5例P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肺泡灌洗术处理,共计20次,采取定量CT分析PAP肺泡灌洗术前后肺重量、肺总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CT值,同时对这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灌洗术后肺总容积有所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个指标术后均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肺泡灌洗术前后采取定量CT检查,可以为临床疗效指标提供客观与精确的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肺泡蛋白沉着症;灌洗;定量CT;疗效
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指的是肺泡腔与远端气道内积累了大量的含磷脂蛋白样物质所致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并不多见[1]。因为此病有着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无特异性症状等特点,临床诊断难度较大[2]。从过去临床治疗来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治疗本病相对有效的方案,为了探讨定量CT对PAP患者肺泡灌洗术前后的价值,我院将接诊的15例P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有对象15例,入选时间2011年1月-2016年6月,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AP,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诊断,采取灌洗术治疗,且术前术后采取定量CT检查。1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最小22例,最大57岁,均值40.6±4.3岁;共计灌洗20次,包括11例1次、3例2次、1例3次。
1.2 方法
1.2.1 肺泡灌洗术
全麻下从气管中插入双腔导管将两肺分开,单侧肺通气,取灌洗侧低位,经Y型管将生理盐水灌入肺部,1000ml/次,注入之后实施机械振荡与拍背,使得肺泡内沉淀物和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均匀,在负压下吸出,反复灌洗,直到清亮液体为止,按照这样的步骤灌洗对侧。
1.2.2 CT检查
采取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取仰卧位,对患者最大吸气相进行训练,达到相应的要求后扫描,先常规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直到两侧的肋膈角消失。扫描参数包括层厚2-3mm、电压120kV、电流200mAs、重建层厚7mm、螺距15、矩阵512×512。
1.2.3 定量CT分析
在灌洗术前2周与术后1周实施定量CT分析,层厚7.0mm,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处理,CT阈值-200HU,将肺组织、纵隔、大血管、胸壁、大气道等自行分开。肺重量、肺总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CT值等可通过软件自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
对PAP肺泡灌洗术前后肺重量、肺总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CT值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与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与t检验,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灌洗术后肺总容积有所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个指标(肺重量、平均肺密度及肺CT值)术后均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结果对比(±s)
表1: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结果对比(±s)
注:与术前相较,*P<0.05
灌洗时间指标次数均值灌洗前肺重量(g)201698.34±405.23肺总容积(ml)201578.43±798.32平均肺密度(g/cm3)200.5832±0.1512肺CT值(HU)20-765.34±36.75肺重量(g)201302.48±380.25*肺总容积(ml)201655.23±832.13平均肺密度(g/cm3)200.4302±0.0721*肺CT值(HU)20-899.43±26.43*灌洗后
3 讨论
肺泡蛋白沉着症属于肺部罕见疾病,特点主要是肺泡与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大量表面活性蛋白、脂质等沉积[3]。1958年全球出现首例报道,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尽管对其疾病认识不断深入,可确切的病机依旧无法明确。在一些研究报告中指出,本病可能和感染、恶性肿瘤、粉尘吸入,甚至基因遗传等有关。本病临床表现、进程多样,好发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本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多在感冒或体检后Χ线片检出肺部病变,但临床容易将其误诊为肺炎,采取抗炎治疗数周症状有所缓解,但肺部阴影依旧无任何变化。CT检查作为常见的诊断方式,实施胸部CT检查可见肺部局部或弥漫性磨玻璃影,少数会合并肺部感染,病情缓慢与隐匿,长时间无症状,之后又咳嗽、咯淡黄色痰等,吸气则有胸部沉重感,活动后有气急。若有这样的症状,基本已为中晚期,胸部CT能见到“碎石路征”肺实质病变[4]。肺泡灌洗术是治疗本病相对有效的方案,我院采取定量CT测定灌洗术前后肺重量、肺总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CT值,结果显示灌洗术后肺总容积有所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个指标(肺重量、平均肺密度及肺CT值)术后均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CT测量肺泡灌洗术前后相关指标,显示有相应变化,相比常规CT诊断,能更全面与客观评价疗效,且更为敏感[5],这就为PAP分级与疗效观察提供了不错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肺泡灌洗术前后采取定量CT检查,可以为临床疗效指标提供客观与精确的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1]石思李,邹文远,张自力等.肺泡蛋白沉着症CT表现及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04):746-747.
[2]张鹏飞,高永华,宋宝山等.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9):1409-1411.
[3]刘勇彬,曾庆思,马壮等.定量CT对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灌洗术前后的应用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03):365-368.
[4]李可珍.肺泡蛋白沉着症HRCT表现[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9(10):183-183.
[5]周忠学,黄建宁.肺泡蛋白沉着症X线、CT诊断(附4例报告)[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0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