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17-04-17陈慧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异性标志物心肌梗死

陈慧崇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中医医院 云南省曲靖市 655700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陈慧崇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中医医院 云南省曲靖市 655700

目的:探究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检测提供依据。方法:102例胸痛患者,通过临床确诊32例为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其余70例为无特异性改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l)及肌酸激酶(CK)等指标。结果:实验组Myo、cTnl、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yo早期敏感性最高,cTnl特异性最高。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而言,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检测方法。

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使得心肌持续缺氧缺血而造成心肌坏死[1]。长时间胸骨后疼痛,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情危急患者甚至出现休克症状,最终造成死亡,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在欧美国家心肌梗死尤为常见,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患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本院主张采用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并同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现将整个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治疗的102例胸痛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通过超声心电图、心电图等检查,32例患者确诊为心肌梗死为实验组;剩下的通过检查无特异性改变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47.5±8.13)岁;对照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46.2±9.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结果(P>0.05)。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立即静脉采血或第二天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毫升,标本制作完成后马上送到相关检验室急性血清分离检查。Myo、cTnl、CK试剂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其中 cTnI浓度临界值分别为0.04ng/ml,CK浓度临界值分别为男 ≥200单位/升、女 ≥145单位/升,Myo 浓度临界值分别为男>105.7ng/ml、女>65.8ng/ml,如果三项检测指标结果都超过了限定值,结果便认定为阳性[2]。

1.3 观察指标

动态观察两组患者cTnI、CK和Myo水平,并对比分析实验组中三项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

通过临床研究得知,实验组Myo、 cTnI、CK水平分别为(287.28±291.04)ng/mL、(0.856±0.021)ng/mL、(441.64±284.09)U/L,同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实验组不同时段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比较

实验组早期Myo敏感性最高,cTnI特异性最高。6h后Myo敏感度逐渐降低,实验组不同时间段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对比,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s)

表1: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s)

实验组320.856±0.021287.28±291.04441.64±284.09对照组700.031±0.01651.37±12.42177.21±48.72 t 5.15218.52310.937 P值<0.05<0.05<0.05

表2:实验组不同时段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长时间缺氧缺氧造成心脏坏死,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患者往往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化使得血管逐渐狭窄,暴饮暴食、劳累过度、激动等是常见的诱因,其极易诱发各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是当前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杀手”。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代谢酶(心肌酶的含量及活性等)便发展成为了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标准之一,且由于机体自身存在炎症或人体器官运动时会产生大量酶类,由于心肌酶分子量大量存在会造成其从机体坏死组织运动到血液中的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临床诊断。所以,单一心肌酶含量在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度等方面难以迎合人体疾病诊断的需求,单一心肌损伤标志物也难以准确、迅速地诊断疾病。当前,检验医学技术日益成熟,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其中常见的联合检测标志物有cTnI、CK和Myo。

cTnI是一种最新血清标志物,其特性性、敏感性显著,认可度高[3]。在血清中cTnI浓度比较低,一旦心肌细胞受损,其便能够迅速地、不间断地释放到血液中,从而迅速百倍提高其在血液中的比例,患者发病后4-8h期间cTnI浓度最高,浓度可持续4-10d。所以,本研究中实验组患患病6H内及发病后6h后,该标志物的额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处于升高状态。

Myo时一种新的心肌损伤升华标志物,去存在于骨骼肌胞浆和心肌中的亚铁血红蛋白。Myo分子量较低,能够从缺血心肌组织中迅速释放,其阴性预告值能够达到100%,大多数患者患病6h后这一指标诊断效率便迅速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联合检测便能够达到显著的协同作用,能够大大提升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准确率,有效延长患者救治时间。由于肾功能障碍、骨骼肌肉损伤使得myo迅速升高,所以在心肌梗死诊断中Myo特异性并不是很理想。

CK是检测心肌酶常见指标之一,患者患病4h后CK骤然提高(最高可为正常值的20倍),然而这一指标不断提高的时间较短,患者疼痛结束后3d天,这一检测指标便恢复到正常值。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Myo、cTnI及CK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大。

[1]张恩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33):43-44.

[2]滕毅,姜昌丽,王澜.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1(17):2214-2215.

[3]朱应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09):52-54.

猜你喜欢

特异性标志物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