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的现状探讨
2017-04-17国春艳
国春艳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物质生活的日益发展,德育生活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中学作为学生培养道德品质与习惯的重要阶段,更是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学德育生活教学含义及现状的简单分析,进一步讨论了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现状
中学时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与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人们对学生此期间德育生活的教学研究较为关注。对于存在问题的教学现状,分析及推出相应政策有助于提高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一、中学德育生活的含义
1.德育生活
德育生活教学,是将生活中的道德资源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的道德生活指引方向,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的德育教学方式。在过去的德育教學中,利用的大多为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偏差,而德育生活教育可以弥补这种抽象意义的德育教学形式。
德育生活教学,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以生活实践为背景,发挥生活中各项因素的作用,拥有清晰明了的范例,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教学与培养。
2.中学德育生活
中学德育生活,顾名思义,是以中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的一种德育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再具体一点讲,“中学德育生活教学”是在进行德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从中学生角度出发,依据其实际生活,将其生活体验作为基础,对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进行剖析,以保证德育教学的真实性、生活性以及有效性等等。使德育教学能够归于生活,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主形成道德品质。
二、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德育生活教学已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大多数中学在此方向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发展,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在现状来看,当前中学的德育生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德育生活教学注重认知忽略情感与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德育课堂拟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在大多数学生的反映中发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大多以知识目标为重点,而对生活化技能与价值方面的教学有所忽略,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及情感体验性。因此常会出现学生能够明白教师所讲的道德知识道理,却缺乏情感认知的现象。由于缺乏实际生活体验,学生的认知与实践难以达到统一。
在德育生活教学中,若不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的德育学习只停留在知识道理上,缺乏实践行动与情感体验,难以达到德育生活教学的真正教学目的。
2.制定的德育生活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偏差
德育生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原有德育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升德育教学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一些德育教学者对德育的定义范围认识不清,使其涵盖内容较广泛,虽然丰富了德育生活教学的教学内容,但却使德育教学内容理想化,影响了其教学的针对性,导致与学生实际生活产生偏差。
也就是在德育生活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选择了融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教学,却没能够选择较为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这样是无法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
3.德育生活教学过于形式化
德育生活教学是基于“德育回归生活”理念所产生的一种德育教学形式,其中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体验与实践与德育结合起来,通过个人理解和感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一些学校和教师为顺应德育生活教学展开了一系列课外生活实践活动,但会出现只注重活动形式及其新颖性而忽略了活动的实际价值与意义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体验与接受,导致活动完成但效果并不显著。
例如,在植树节,大部分中学会组织学生到附近园地进行栽种树苗的活动,在活动结束时还会表扬植树多的学生等等。但教师和学生有的会把这项活动当成任务来完成,而学校关心的也是学生有没有完成活动,而忽略了关键问题:学生有没有从中得到收获,提高觉悟等等。缺乏对学生情感体会的激发与了解,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开展的活动只是走一个形式。
三、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现状形成原因
德育生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成因有很多。如:学校德育生活教学的展开趋于功利化,缺失正确教学理念;德育生活教学的具体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包括学校之间各部门的化合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等,仍需提升与加强;德育生活教学的相关教师缺乏职责意识;家庭、社会环境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部分,其德育状况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德育生活教学所涉及的活动缺少后续评价等等。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中学德育生活含义及现状的简单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学德育生活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杨敏.中学生活德育的现状关注及走向探究[J].教育科学.
[2]仲小燕.论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7.
[3]尚新爽.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新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