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
2017-04-17姜秀华
姜秀华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秀教师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强迫学生学习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会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1.提升和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目前高中校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只有学生爱上了老师,他才会爱上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对于一个老教师而言,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知识面都是引起学生高度兴趣的有力条件;相对于老教师,新教师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爱岗敬业,充满激情与梦想。不管怎样,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努力专研业务,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喜爱和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可以这样做:每次上课之前提前几分钟到达教室,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在课后都在干什么,主动微笑,主动攀谈,真诚沟通。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教师没有架子,非常亲切。其次,如果察觉学生情绪低迷或者困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间隙给他们讲个小笑话或者小故事,刺激一下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笑着面对一切,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这会极大程度的刺激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增长。另外,教师不能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不能歧视差生,对待差生更要鼓励。这样,学生会喜欢上教师,所以愿意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错了。
2.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创设化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下面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首先创设化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用到的电池图片,如:干电池、手机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接着创设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电池是怎样发明的吗?他们的工作原理又是这样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带着兴奋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主动探求、理解所学内容的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得到稳定和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来鼓励和表扬学生。比如,“你真棒”、“你很聪明”、“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等。教师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仅如此,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作为学习主人的感受和乐趣。另外,每次测练后,对进步比较大、成绩前列的学生进行小奖励。例如:一支笔,一本作业本,一根棒棒糖等,也会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研究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1.课前自疑、自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适当预设问题,提前准备导学案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提前思考即将学习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堂自觉、自调。对于学生而言三分钟的热情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要保持一堂课持续的专心是很不容易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在不专心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节,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难点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学生自己都能看懂的知识可以简略带过,不能再反复啰嗦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对于学生不好把握,难理解的知识要有条理、有耐心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延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醒学生进行自我调节,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会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3.课后自查、自省。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同样也不容忽视。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利用课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应留设相应的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达到自我检查的目的;并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独立学习精神。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对模糊的知识进行讨论,对笔记的整理进行细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進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让学生制定周末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方案。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达到监督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作业的布置等进行课后反思,以达到不断精进的目的,也对教师自我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三、结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才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团体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充分相信和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要从每节课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他们学会学习,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会学”、“坚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