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7-04-17吴洋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吴洋

摘 要:当前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获得的优秀成果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充实、生动,效果亦更为显著。但我们仍应冷静看到,无论是知识建构还是技能运用,相应的“认识”与“思维”等内在素养永远是统帅外在“作为”水平的灵魂。教育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必须紧紧围绕教师的 “教学思维”这一主线展开,并应在教学设计的高度上渗透于各教学要素与实施环节,为优化“教”“学”双主体在多个意义层面上的互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37-01

信息技术与各教学要素、环节的不断融合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探索的过程,正如当前在教育教学领域正在经历着的教育信息理念认识与技術运用水平上的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也相应经历着由功能放大、盲目追捧向有限功能、利用优势、合理整合的理性回归。冷静认识教育信息技能的特点与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合理融合并产生系统效应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优化教学目的,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在信息环境下,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教师所掌握的信息,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因此,教学目标也相应地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使其具备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只有从本质上准确把握教学双方角色地位的新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教师对于下面两个关系应当增加新的认识与观念。

1、“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学生自身这一“内因”才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这一“内因”为着眼点与立足点,教师教学的目的同样也是拓展和提升这一“内因”的范围和水平,使学生切实形成自主学习的需要、意愿、兴趣与相关能力,使学习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在认识教与学这一对关系时,就必须将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思考、选择能力的能动主体来看待,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始终放在教学互动有效性这一框架内进行考查与评价。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将自身角色向着帮助者、指导者、同一目标任务的共同参与者的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与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要在“帮助”、“协助”的地位上使学生意识到其指导价值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教学互动中来。

2、“点”与“悟”的关系

“课堂教学,学生能听懂一半最好(半半哲学)”,这就是教师“点”的艺术,“只懂一半也就有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懂了一半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才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着重阐明,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学会“悟”,逐渐学会独具匠心地“悟”、别出心裁地“悟”、独树一帜地“悟”、推陈出新地“悟”。为以后能“悟”出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东西,“悟”出自己没有、他人也没有的东西打好基础。

二、优化教学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只能限定在教师讲授的范围内,不具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条件。在信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学生有能力也有可能通过各种媒体与他人协作、交流,最终完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我们不能强迫学生来听课,而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也需要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进程,将知识按类型分类并分别采取相应形式提供给学生。

三、优化教学环境,构建协作的学习氛围

协作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并且协作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有利于促成整个协作群体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沦落成填鸭式的教学,“灌”的信息量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多,而收到的效果反而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差。所以,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必须有新的教学组织方法,在课堂上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讨论,既可以调节教学进程,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但是必须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拟好课堂讨论题目,并在讨论过程中作好引导工作。讨论结束可由小组代表发言,以便全班共享讨论成果。

四、优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真实地呈现教学内容。对于交互性很强的理论内容,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制作成软件,使学生在软件的引导下,进行人机交互式的自学和自测。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功能,将一些抽象内容用二维或三维动画使其感性化,以增强授课的效果。多媒体技术虽然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但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而不能一味追求图像、声音的数量和逼真程度,使制作出来的大量教学课件与多彩的书本、音像教材差别不大,发挥不了更多的教学作用。因此,课件中图片的使用要适当、适量,装饰用的图片不宜多,背景音乐尽量少用,要避免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而要本着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设计。同时,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忽视教师的语言、动作的设计,因为教师的语言、动作对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等起重要作用,实际上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一种体现。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使其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