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2017-04-17何永仕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农村中学

何永仕

摘 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家长把子女送到条件较好的城市里读书,农村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帮助农村中学的学生走出作文困境,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2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一些学生一见到作文题,就觉得头疼,似乎有很多内容写,但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即使是硬着头皮写,也是东拉西扯,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前言不搭后语,结果令老师改作文很头疼,无法看下去。在办公室里常听到同仁摇头叹息着说:“看看、看看,这样的作文简直就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还有的学生,平时滔滔不绝,但一看到作文题,头脑里是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即使说出来的,也是一些空泛的东西,成了“四不像”。这就是农村中学在作文教学方面面临的困境。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困境呢?笔者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長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城市,孩子是父母的宠儿,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为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特长,家长毫不吝啬对孩子的投资。而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往往在孩子会走路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与孩子的正常沟通和交流,缺乏有效引导,辅导更是不到位,在孩子的头脑里没有学习的概念,无法正常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积累不多,无写作素材,从而造成写作困难。

2、供学生参考的写作书籍缺乏,得不到有效的写作兴趣的培养

农村,本来可看的书籍就比较少,没书读,积累的写作素材少,写作意识淡薄,写作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理解,也就缺乏对人生的感悟,写出的文章,苍白空洞,平庸无力,没有创新的思维,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3、学生不善于观察,叙事不清,条理紊乱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学生拿起笔来,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究其原因,是缺乏生活积累,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对生活中的素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出的作文要么离题,要么不符合事理,与写作要求大相径庭。例如,半命题作文《我喜爱的 》,有个学生把题目补充为《我喜爱的小花猫》,他在文中描述道:“我家的小花猫,长着一身好看的羽毛,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的走着,看见人会摇尾巴呢,眼睛还眨呀眨的”。很明显,猫怎么会长“羽毛”呢?猫是怕人的,怎么大白天敢“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的走”呢?还会向人“摇尾巴”、“眨眼睛”,这不是鬼话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就是缺乏观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缺乏对生活中素材的积累,到写作时,自然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4、学生的惰性,懒于思考,懒于动笔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意志力也正处于薄弱阶段,所以在学习方面,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成了惰性的俘虏。忘记了学习目标,失去学习勇气,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规律,整天无所事事,懒于思考。对老师布置的作文,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懒于动笔,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坏习惯,临交作文时胡乱写几句或随便抄一篇应付了事,在他们心里觉得能交差就万事大吉,根本不会想到说要写出如何好的文章来。

5、用词不当、书写不规范

文章中使用的词语,彼此都有关联的,用词不当,往往会使上下句的意思不连贯。例如,有个学生形容别人的穿着:“他穿着雪亮雪亮的西装,笔挺笔挺的皮鞋”,定语与宾语搭配不当,“西装”应跟“笔挺”搭配,“皮鞋”应跟“雪亮雪亮”搭配。

方言滥用也是影响写好文章的主要原因,因为方言会使口中的“语”与笔下的“语”脱节,势必会影响表达的水平和效果。例如:南方人把一节课45分钟,说成是一节课9个字(广东方言:一个字就是5分钟),对广东人来说,谁都看得懂,但对北方人就一头雾水,不管你写得再好的文章,别人看不懂,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由于很多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规范书写汉字的训练,写出的字,笔顺不对,歪歪斜斜,笔画展不开,字迹潦草难辨,自成“一体”,再加上入读初中后课业加重,无法利用太多的时间去纠正。写作时,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以得高分,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由于以上原因,学生一提及写作文就头疼,特别是学困生,写作总是提不起兴趣,畏难情绪显露于表,为了能够克服怕写作文的思想,笔者认为应该多途径地为学生搭建写作文的平台,制定相应的对策,鼓励学生多练笔,勤练笔。

对策一: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是走出写作困境的前提。在我们的身边,素材很多,随处可见,但如何收集,加以利用,确实还需要老师加强指导。

1、教会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素材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写文章肯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正如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因此,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言谈举止、社交范围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各自的特点,写出其变化。把所见、所闻、所感以随笔的形式写下来,这样既为写作积累了材料,又达到了练笔的效果,到真正写作时,谁都会有“米”下锅了。

2、教会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课外阅读不仅能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而且还是学生扩大知识领域,锻炼思维,积累借鉴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技能。基于此,我校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给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各类书籍,指导教师在阅读前适当布置阅读任务,如:摘抄对人物刻画或景物描写的文段,或写读后感。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相关的书籍,千方百计让学生坐下来慢慢阅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对所抄优美词句加以利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教会學生从网络世界中积累写作素材

网络,它像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网络上有大量的文章供我们阅读。平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在虚拟世界里淘金,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开拓了视野,也为写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对策二: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学生走出写作困境的火种。阅读是写作的根源,写作才是阅读的深化。笔者认为,要点燃写作欲望,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排除心理畏惧,而排除心理畏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即兴演讲、随意演讲,内容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变写作文为说作文,先激起学生说的兴趣,再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其次,通过黑板报,鼓励学生多写作,从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导,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再次,通过日记、周记等方式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抒写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思想交流、所见所闻等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排除语言障碍,让学生觉得写作文,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慢慢点燃他们的写作欲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对策三:创新批改作文的方式——让学生互改作文,让学生也成为“老师”。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写一篇作文,各人的写作思路、组织材料、写作方法都不同,互改作文,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与他人的作文进行对比,辨别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欣赏同学的作文,通过学生自改、互改、集体修改,目标更趋明确。通过范读优秀作文,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修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过程。

对策四:坚持让学生练字。要求学生每天用格子簿抄写不少于300字的诗歌或散文,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写作时就习惯性的给自己的文章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作文的得分也随之提高,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结束语:虽然农村中学的学生整体写作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多鼓励,适时创设活动平台,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让学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自由写作,就肯定能够使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美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农村中学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困境与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小班化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