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优化多校区教育管理的对策

2017-04-17左宁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左宁丽

【摘要】由于高校急剧扩张,导致多校区教育管理问题显著。笔者根据“互联网+”所给人们带来的优势,提出优化多校区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46-02

一、目前多校区整合和优化中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扩建与合并意味着教育资源更为集中,对社会的影响力会随之变大。教育资源的扩大要求教育管理者所具备的多校区管理能力会随之增加。爆炸式的扩充导致管理经验的不适应,管理经验不足影响多校区的教育管理。从宏观上,教育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从对管理者的要求上,管理者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充分的利用地理条件去发展不同校区的特色,可能会导致部分校区管理松散。管理过于松散导致不同校区的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学校中不同校区之间的团结,从而导致领导层的向心力不足。从微观上,由于前面两者的分配不平衡,导致学校教职工的工作意向倾斜和分化,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分配不均。因此,利用“互联网+”多校区的教育整合和优化刻不容缓。

二、多校区教育管理的现状

正是基于高校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多校区教学建设需要在高校和教师两者的基础上找到平衡点,最终取得多校区的存在需要学校处理好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关系。[1]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减少和避免两地办学给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两校区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研究,不断加强两校区办学的统筹与协调,努力保证新校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2]。

1.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随着现在的高校的不断扩建与合并,多校区的设置必然导致主校区与其它校区有一定的距离。从资源配置、资源共享等角度,校区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教学活动,实验室使用及图书资源使用等,增加了教育管理的成本。如何在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前提下,丰富教学形式,以达到降低多校区的运行成本是教学活动值得思考的课题。大学由于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导致不同校区的时间与空间的特点局限于地理位置并未共享。相反,不同校区所产生的劣势却暴露无遗,令管理更加困难。传统的教育模式無法打破通用的,重复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而网络的应用可以让不同校区的人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不需要地域和实体教学资源的教学活动,并且高速高效的交流和反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统一和集中的教育管理。第十点,线上与线上两个维度的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时间效率。教师可以在一个教室授课,同时开放同步网络课程,从学校管理方面,可以监管教师授课的质量,优化教职工资源,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可以减少同一课程重复上,跑多校区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从学生角度来讲,线上可以及时的提问和受到反馈,如果觉得老师的课程很吸引,也会自主的跑到现场听老师授课和面对面交流。从而达到信息的同步化和教学资源的集中化。以网络作为媒介,提高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的办公效率,提倡网络教学和作业提交。不仅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培育学校“无纸化高校”品牌特色。

2.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当今的90后的大学生寸步不离电脑或者手机,接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而学生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从教育管理者角度来说,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筛选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意义。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涉及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料的管理过少,网络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网络技术平台有待加强

虽然“互联网+”的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但局限于校内经费有限,对教育管理的网络化经费投入少,故而水平低。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目前,基于多校区的教育管理出现了提供各种服务的公众号、学习网站等,及时传递多校区之间的信息。总体来说,高校的教育管理的网络技术平台投入少,水平低。

三、“互联网+”在教育管理中的优化政策

综上所述,针对“互联网+”多校区优化和整合提出以下思路。

1.发展“互联网+”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优势显而易见,高校管理者应该顺应“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多校区优化和整合中,开展“互联网+”多校区同时进行统一教学活动,线下及时与老师进行互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而且可以让高校管理走向信息化的正规。在多校区优化和整合中,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想结合,更新已有的“互联网+”的观念,顺应技术发展的形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学方式“互联网+”,有利于实现不受校区的限制开展教学活动。

2.教育管理信息化

改进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增加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背景条件,教育管理者可以不受校区的限制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信息,为了及时进行指导提供了渠道保证。搭建适合本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鼓励师生在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

3.加大网络化投入,完善网络技术的平台

网络技术平台是学生提供更为广阔领域的知识的技术前提,这样就不会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优秀的网络技术平台需要增加投入,构建良好的技术平台。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专业特长,挖掘适合本校特色的网络技术平台。“学以致用”,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的实用性,实现“用手来思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互联网+”所给人们带来的优势,对多校区的教学活动单一、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网络技术平台有待加强,提出优化多校区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发展“互联网+”教学方式、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大网络化投入,完善网络技术平台,致力于打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切合高校自身需求、服务师生和教育活动开展的多校区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正清,余梦琴.高校多校区扩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问题分析――以重庆市某市属高校为例[J].知识经济,2015(2):179-180.

[2]刘畅.两校区办学,高职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3):163-165.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