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镇幼儿园开放日中“被干扰”现象与解决方法
2017-04-17赵云
赵云
【摘要】乡村小镇上的家长由于地域的局限性以及文化底蕴的不同,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中造成的“干扰”现象也各种各样,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家园共育做到完美,群体式的学习,让家长明确家园携手的正确做法;个别化的交流,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老师、家长的换位思考,引起了大家的思想共鸣;教师、家长有效的沟通,奠定了共同教育孩子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开放日 被干扰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19-02
为了促进家园合作,让家长能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学习与生活,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项家长工作。在我们这个乡村小镇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非常热闹,每位家长的目光都追随着自己的孩子,然而在这份亲情的牵扯下,总能看见家长或多或少的干扰教育活动的情况。虽然他们大多都知道教育的重要,然而地域的局限性以及文化底蕴的不同,使他们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参差不一,所以我们遇到的“被干扰”现象也各种各样,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曾出现过:
一、晨间锻炼中的包办代替:此类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后,都舍不得放手让孩子去玩,而是抢着帮孩子拿一个器材,嘴巴里还念叨着:“让我们先拿一个,我们爱玩这个”然后不管不顾的挤到孩子中间去拿一个器材,其他的孩子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家长把器材拿走,于是孩子们有条不紊的锻炼秩序被打乱了。
二、进餐时的唠叨:明明孩子吃得还不错,家长却会说:“吃不完别吃、不爱吃就算了”、“我来喂你,我帮你把骨头剔掉”等等之类的话,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们安静的进餐环境变的嘈杂,更不会想到去静静观察自己孩子吃饭的姿势、习惯是否正确此类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集体活动中的冲动:集体活动中,老师刚抛出问题,一些家长赶紧夸奖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能干,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回答问题,要不就是自己孩子表现的不太好,家长大声的呵斥孩子,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打断了老师和孩子们正常的活动过程。
四、午睡中的纠结:我们午睡的小床是上下铺,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睡上铺,担心孩子爬不上去。甚至有一些祖辈家长,觉得自己的孙子是男孩,所以必须睡在上铺,不能让女孩子睡在他的上铺说不吉利,但又怕孙子调皮在上铺睡不安全,真是愚昧的纠结。
五、离园时的无理:此类家长接到孩子先抱着孩子左看右瞧,看有没有哪儿磕着碰着了,要么就问:“有没有人欺负你了”之类的问题,曾今有个孩子被同桌轻轻咬了一口,后来他妈妈竟然要对方家长带被咬的孩子去打狂犬疫苗,于是开心的离园活动就变成老师调解纠纷了。
面对这些干扰现象,有的我们可以理解,但有些行为却让我们莫名其妙、哭笑不得。《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幼儿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和方法来解决:
一、群体式的学习交流
为了避免以上各种现象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1.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
家长开放日中出现的被干扰现象,让我们深深的意识到,幼儿园对家长的宣传和引导不到位,小镇的家长对开放日中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事情还比较陌生。于是我们举办了家长学校,通过事例让家长知道:在开放日中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用眼睛看,看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掌握孩子在园活动的内容,了解孩子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看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是否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通过活动孩子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进步了,与其他孩子有差距吗?要使家长明白,在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所有活动的安排都是有条不紊的,家长随意的插嘴或行为动作会打断教师对活动的组织,也干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正常表现,那么也就失去了开放日活动的意义。
2.召开班级家长会,对症下药
每个班级针对自己班上已经出现的这些干扰现象,可以及时召开班级家长会,将发生在本班的那些现象分析给家长听,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错,错在哪里?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找一些好的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让家长领悟到开放日中,家长作为一名观察者的角色定位,而且经过这种对症下药的引导方法,相信那些容易干扰活动的家长在今后的开放日活动中再也不会做出以上的事情了。
3.开展家长沙龙活动,轻松交流对错
當然,除了相对严肃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比较轻松的家长沙龙活动,把以上出现的种种干扰现象,排成小话剧给家长看,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表演,让家长切身感受这种做法的对与错,领悟这种干扰行为对孩子、老师带来的困扰。然后,让家长们自由的交流讨论,也可以请一些开放日活动中表现好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在家长表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开放日中各种行为的对与错,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轻松而温馨,而且也让人记忆深刻。
二、个别化的交流沟通
当然,家长的干扰行为发生后,我们还必须针对他们的教育观点及教养方式,进行个别化的交流沟通,面对他们不同的行为,我们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沟通:
1.与家长推心置腹、拉近距离
当家长提出无理要求或是做出过分的行为时,我们不能粗暴的指责他们,这样会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也会觉得老师在隐瞒、偏袒什么,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那样会更加影响后面活动的开展。
我们可以推心置腹的与家长沟通。如上面的那个不愿让孙子睡在上铺的奶奶,我首先告诉她,让他孙子睡下铺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男孩子比较好动,而女孩子比较安静;接着,告诉她班上大多是女孩子睡在上铺,所以没有什么;最后,我跟老人开玩笑说:难道你孙子以后不住楼房吗?她说:那怎么可能?我说:那你怎么能保证楼上人家没有女人?老人家张大嘴巴望着我不好意思的笑了,我趁机告诉她:时代不同了,不能再有那些封建的思想了,要不你孙子都要笑话你了……在轻松的气氛中,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老人家也释然了。
而对于要求给被咬孩子打疫苗的妈妈,我先是表示歉意,承认作为教师的失误,然后以同为母亲的身份对她述说自己的女儿也曾被夹伤过手指,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这样一来她就会觉得和我说话没有距离,因为我们都是母亲,都有相同的心理和行为。有时候,家长更愿意与一个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说出自己教育孩子时出现的失误和困难,也更容易信任此人,相信今后她在接孩子的时候,一定会让孩子充分享受离园的时间。
2.学会换位思考、产生思想共鸣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威拉德·沃纳指出:“从理想的观点出发,家长和幼儿教师在以下两方面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偏激的家长,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
(1)教师和家长换位,教师要从家长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要去安抚她。同时,我们也要让家长感受到,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家长要么是关心孩子吃亏,要么就是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考虑这些,还要斟酌家长这一举措是否会对孩子心理、人格的成长有影响。我告诉帮孩子抢玩具的家长:给孩子进行晨间锻炼,是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还有与小朋友合作的能力,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幼儿失去尝试的机会。只有让幼儿独立的去完成这件事,他才能慢慢对一些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家长“抢玩具”这一行为也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了反面教育,会让孩子形成自私、霸道的性格。
(2)我们也要引导家长和家长之间换位思考,让家长去体会,如果你的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家长“抢走了”他想要的玩具,你作何感想?如果别的家长对自己说出你孩子咬了我的孩子,你要带我们去打“狂犬疫苗”,你又是怎样的心理,只要是家长都会是同样的反应: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其实这就形成了家长之间的思想共鸣,那么不需过多的言语,家长之间的沟通就会水到渠成。
3.分析不同对象、变通方式沟通
小镇上家长来自不同的人群,地域及文化的不同,造成我们面对的对象形色各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讲理有无理、有温柔有强悍……所以我们要弄清家长的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方式。
就如吃饭时唠叨的家长,以及上课时夸自己孩子的家长,他们大多是年龄大一点的祖辈家长,此类家长往往会娇惯孩子,他们不会意识到孩子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更不会想到是否打断老师的课堂秩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这样的老人,沟通时一定要诚恳、尊重、有耐心的对待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也只能悄悄的提醒他,并且浅显的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告诉他们。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的父母联系,把情况向他们说明,年轻父母的思想觉悟比较高,他们会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会理性的判断出是与非,老人可以通过他们去慢慢改变,这样也就达到了有效的沟通。
对于性别不同的家长沟通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妈妈考虑事情比较细一些,更多的会担心孩子的安全,也比较容易娇惯孩子。而爸爸考虑事情就不一样了,他们比较理性,做事果断、勇敢。所以,对担心孩子睡上铺爬不上去的现象,我们直接找了爸爸谈,告诉他老师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不能孩子还没去尝试,家长就否定了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过多的保护,反而阻碍了孩子完成成长的任务,也阻碍了孩子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同时也打乱了老师对孩子们午睡环节的正常安排。结果,孩子的爸爸欣然接受了让孩子睡上铺這件事。
陈鹤琴说过:“幼稚教育是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独立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家园共育做到完美,群体式的学习,让家长明确家园携手的正确做法;个别化的交流,赢得他们的信任;老师、家长的换位思考,引起了大家的思想共鸣;教师、家长有效的沟通,奠定了共同教育孩子的基础。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坚持这样做下去,相信在以后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一定会看到家长面带微笑、智慧地去参与宝贝们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珍妮·艾尔斯莉·克拉克,康妮·道森、戴维·布莱德赫夫特.爱要多少才足够[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3]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4]于璐.浅谈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5]陶雪芬.消除家校矛盾促进教育和谐[J].辽宁教育,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