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2017-04-17王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民族院校学习型

【摘要】民族院校作为新世纪民族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发展前景依靠党的科学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背景下,建设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要强化领导机制,创新学习形式,完善保障机制,从而更好的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民族院校 学习型 党组织建设 问题 建议

【课题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一般课题《民族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编号:2016GXDJ-C0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69-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方各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和统一要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迅速开展。2010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抓好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谋划和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16年2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力保障。对推动民族院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民族院校党员素质提升的现实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知识更新及知识结构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带给了高校党员更重大切光荣的使命,民族高校广大党员应该紧密结合民族教育实际,根据自身实际,努力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党员,把学习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稳扎稳打做好民族高等教育工作。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民族院校必须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民族院校的发展实际与长景,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高层次优秀建设人才”为办学目标,加大在少数民族师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要求少数民族师生从自身做起,通过自己的先进性和影响力,实现各民族师生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努力使民族院校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之成为领导民族高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的迫切要求

“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是民族高教战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民族高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是关键。”民族高校要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忘初心的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在广大党员中形成为国家民族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共同愿望,提高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中装着共同目标,化目标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最终推动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的目标,不辱使命。

二、当前民族院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模糊,统一规划引导缺乏

调查发现,民族院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把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对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看不到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一些院校缺少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经常以党员日常学习代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部门计划代替学校整体规划。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必将导致党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决策流于形式。

(二)学习方式落后,学习内容活力不足

学习无定式,但必须有创新。深刻变革中的社会,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各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常常惯性地以过去政治学习的老传统来解决新问题。这种以空洞说教为主的理论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习内容本身的活力,很难产生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缺乏制度保障,难以长期延续推进

民族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要取得实效性成果,需要完善的总体规划和健全的制度作保障。虽然民族院校各级党组织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也制订了许多学习制度,但总体上来说,学习制度普遍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因而也就难以调动各族党员、师生的积极性。

三、构建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出路探析

(一)强化领导机制,提供组织保证

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组织体系,才能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习内生动力。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民族院校应成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好领导和指导责任。建立健全组织网络体系,确保活动全覆盖。其次,明确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从上至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再次,坚持领导带头。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是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具有直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1]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在理论武装、成果转化、推动工作等方面为全校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带动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后,建立联络制度。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联系点,指导创建,解决问题,力争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创新学习形式,提供生命支撑

刘云山同志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新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推进。要认真研究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党组织及党员状況的新变化,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继承好传统好做法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党员需求、富有实际成效。”[2]因此,改变传统学习模式,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的形式和载体,是推进民族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内容,也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生命支撑。一方面,丰富学习内容。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广泛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和信息等各方面知识,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丰富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途径。各民族院校应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式学习、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研讨班,举办辅导讲座、报告会、读书会,开展论坛、知识竞赛、技能比赛,举办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健康文体活动。[3]

(三)完善保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抓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因此,民族院校要怀有积极心态去创造条件,落实保障学习的投入措施,为建造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是加大健全投入机制的力度。保证对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式途径等方面所必需的经费、场地、物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建立激励奖罚机制。将学习考核情况与评比先进、提拔使用、职称晋升相联系,做到有效引导学生促进学习,使之成为激励学生促进学习的强大力量。学习的动力来源于需求。想要使其真正去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心里的真正需求为重要途径。三是完善监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力度,是加强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要检查促进学习。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使理论学习成为硬性指标。其次,要通过督学旁听,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能力,做到学用合一。再次,要述职评学。建立健全起“干部述职时述学、党员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的督学制度。最后,要考试查学。将阶段性理论考试渗透入党员干部的生活中,通过检验学习效果和成果,将考试成绩进行通报公示,并记入个人理论学习档案,并与个人考评挂钩。

参考文献:

[1]王亦农.高校应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列[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26-27.

[2]刘云山.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求是,2010(09).

[3]万红慧,肖俊.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30-32.

作者简介:

王慧(1978.3-),女,辽宁大连人,汉族,现为大连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组织建设民族院校学习型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在创新中推进党组织建设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