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2017-04-17时慧
时慧
【摘要】现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顺应时代发展,抓紧构建移动互联网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把移动互联网技术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实效性,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本文试着给出移动互联网载体的定义,分析移动互联网载体的特点,并深入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缘由,并研究移动互联网载体如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载体。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49-02
进入21世纪,3G/4G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截止2015年12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6.2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高校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要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顺应潮流,抓紧构建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更好的教育高校学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载体
1.移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载体
所谓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使得用户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访问互联网。[1] 2014年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移动用户目前达到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的约80%,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关键的大多数”。在新时期的条件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迫切需要把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而以移动互联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
所谓移动互联网载体,即以移动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指高校思想政治部门和教育者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的模式向高校学生传播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其形成一定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过程。
2.移动互联网载体的特征
(1)普及性与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都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访问互联网,获取网络资源。且相比于互联网时期,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小巧、利于携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信息。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有利于教育者传播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2)分众性与个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分众传播,根据特定受教育者的需要进行专门的信息定制,同时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针对性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时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个体自身的特点。
(3)互动性
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日益模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同时也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通过移动互联网,教育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以便有针对性的解答受教育者的困惑,制定更加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移动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它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我们所运用,但除了它自身特点之外,还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
1.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需要
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逃课情况尤为严重。有些学生只在期初和期末,偶尔在期中上几次课。有些学生即便来上课,也是低头玩手机,抬头率极低,这样到课率在这种情况下就毫无意义。面对这种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还能微笑的出来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抢占移动互联网阵地就实有必要。移动互联网上充斥着丰富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且移动互联网信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更能吸引人,引起高校学生的注意,印象更为深刻。高校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可以平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和教师形成互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幅提高。而且当高校教师不再把移动互联技术当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洪水猛兽,而是能转变观念,融入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互联教育高校学生,就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力和影响力。
2.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目前,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现在比较普及的是互联网和金融产业的融合。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对于传统教育也有一定深刻的影响。而本文则落点于移动互联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载体的现代化。而移动互联网的受众主要集中于知识层次较高、年龄较轻、思想较为活跃的人中。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比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方式要更为具有时代特色,范围更廣、规模更大、传播速度更快,影响程度更深,那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代化,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面的现代化也产生重要影响。
三、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适应人们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并提出“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3]按照这个指示,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载体,通过移动互联网向高校学生传播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1.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观念
移动互联技术的盛行,高校学生成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人群,有些学生不仅上课而且吃饭、睡觉都要和手机、平板电脑作伴。据研究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比例接近80%,不少思想政治教师把手机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劲敌,上课前没收手机,但是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不听课的问题么?面对新技术带来的诱惑,“疏”是利于“堵”的。高校教师不妨转变思想观念,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技术,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不再把移动互联技术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洪水猛兽,而是当作教学的得力助手。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发针对教师的手机移动端产品,分享更加有效、更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从而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开发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客户端APP产品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开发一种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产品。该产品有教学视频区、作业区、以及公共讨论区。只要公共领域有WIFI或者学校无线网络就可以注册登录账号,进行学习。
(1)教学视频区
教学视频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的一些重大会议视频记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讲学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也可以运用移动互联网观看课堂教学视频,但是一些关键的表格和资料主要在教师PPT呈现,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同时有效遏制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
(2)作业区
教师可以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上课情况,课下发布一系列训练。通过课后作业,检查高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习题的训练情况,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是否有效学习相关课程。同时提供正确答案,学生可以通过答题,可以进行与正确选项的比对,以便矫正错误的思想观念。
(3)公共讨论区
公共讨论区包含了学习专栏、心理专栏、就业专栏、情感专栏等。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平台匿名发布自己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高校教师进行倾诉。由于学生可以匿名发布消息,与高校教师能够更加平等的进行对话,互动性更强,高校教育者更能了解教育者所面临的困惑,进行指导性的教育。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更有效促进师生关系,避免了高校学生因为害羞、胆怯而不敢面对自身心理问题,更利于引导高校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观念。
3.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
新的时代背景下, 移动互联网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与人链接的重要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这些媒介进行深入传播。
微博信息承载量大、信息形式多样化、且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学校可以开设官方的微博账号,并定时发布学校相关政策与信息,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舆论导向,引领高校学生形成与社会相符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取向。
同时由于近几年,微信的广为传播。学校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学校相关学术活动和文體活动,以及教育类信息,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开展“舌尖上的理工大”,高校学生投票评比武汉理工食堂的美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校风貌。
参考文献:
[1]王新兵.移动互联网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4-19.